第A06版:舞钢
3上一版  下一版4
 
舞钢市精心谋划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
防汛救灾,我们在行动
走上“幸福路” 心里真高兴
舞钢市专项监督助力稳外贸促消费
请远离路灯灯杆和窨井
苗德臣的光影人生
自强不息的“脱贫勇士”
公益电影进社区活动启动
舞钢市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舞钢市为城市做“体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苗德臣的光影人生

 

说起下班之后怎么放松娱乐,每个人都能说出好几种选择。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影。“那时候,人们从十里八村赶着去看一场露天电影的盛况,不亚于现在最顶尖的明星演唱会。”7月22日,今年57岁的舞钢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电影放映站站长苗德臣说,“从万众追捧到回归生活,看电影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美好,也是新生活的陪伴。”

苗德臣是一名有着37年电影放映经历的老放映员。他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放映员一个晚上要“跑片”为几个村同时放映电影,吸引十里八村的群众涌向放映场,银幕正反面都坐着人,“一般放映到下半夜,观众的热情仍旧丝毫不减,特别是《少林寺》和《武当》两个武打片上映时,场地人满为患。”

苗德臣的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舞阳县第一代老放映员,受父亲影响,苗德臣从小就喜欢电影。“放映员啪的一声打开铁箱子,抽出一盘圆铁盒,取片子、拉胶片、绕传动轴、开马达、调试镜头灯光……整套流程一气呵成,看得我目瞪口呆,羡慕又崇拜。”苗德臣说,一旦开始放电影,原本喧嚣热闹的放映场就会一下子安静下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苗德臣高中毕业,接过父亲的担子,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回想放电影的日子,他感触颇深:“那时候,只有谁家有喜事或哪个村有喜事,比如生孩子了、母牛下母犊了、孩子考学了,才会‘许’一场电影,让大家伙儿跟着饱饱眼福,所以那时候当电影放映员是一件深受群众欢迎的‘神圣活儿’。”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视机在农村的普及,农村电影放映一度变得不景气;2007年起,国家开始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惠民工程,由国家财政补贴让农民免费看电影。舞钢市率先购进了7台数字电影机,正式启动“农村公益电影之路”。

“13年来,我们电影放映队更新数字放映机9台,每年承担农村公益放映2292场次,穿梭在191个行政村的各个角落,持续播放《十八洞村》《金秋喜临门》《精准扶贫进行时》等主旋律影片,至2019年已累计放映28576场,惠及群众569万多人次,放映工作的专业技术、服务品位、运营能力等突飞猛进。”苗德臣说,结合村情民意把公益电影播送到钢城大地,为农民朋友普及科学知识,传播新时代的好声音,让他感到很富足,“我很幸运选择了这样一份职业,用光与影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见证了岁月的潮起潮落,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份独一无二的人生记忆”。

(本报记者 杨德坤)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