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体育
3上一版
 
张中民:文学山巅的默默攀登者
皇马客场胜 巴萨大败潜水艇
曼城翻了船 利物浦主场17连胜
云纹铜禁:“美酒虽好,切勿贪杯”
国米遭逆转 那不勒斯胜罗马
波尔图完胜 夺冠形势很乐观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中民:文学山巅的默默攀登者

图为张中民在读书。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今年端午小长假,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中民收到一份“意外之喜”:6月25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中国作家》杂志对外公布了2020年第7期目录,其中他的组诗《坐在时间的河流之上》赫然在目。

这是今年以来张中民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的第5件作品。我市老作家刘芳看到张中民的组诗荣登《中国作家》消息后对他表示由衷的称赞,市作协原主席禹本愚、市作协顾问时宇枢、市作协主席孙希彬等得知后也纷纷给予赞誉。

张中民何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文学创作成绩?有何诀窍?6月25日下午,记者在市作协办公室采访了张中民。

谈创作成就:

作品发表呈“井喷”之势

张中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也是我市的高产作家。从事文学创作至今,他在全国20多家文学期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200多万字,多篇作品获奖并被收入多种选集和年度选本。

“对我而言,2009年是一个文学创作发表的爆发期,接下来是2013年、2015年和2017年,然后是今年。”谈起自己的创作情况,张中民说。2009年,他在《广州文艺》杂志第2期上发表小说《雪白的木槿花》。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刘天良随后为该篇文章写了一篇《好一朵美丽的木槿花》,发表在2011年第12期《中学语文》杂志中的“文本解读”栏目,对这篇作品的结构、隐喻、选材和表现手法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剖析。在省文联主管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莽原》杂志2009年第4期,张中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比南方更远》,成为我市首个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上发表长篇小说的作家,随后在2009年第7期的《山东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棋人张》。一年内发表多篇小说,成为他的第一个创作高峰。

2011年,《莽原》杂志第6期推出张中民精心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赚他一千万》,从此奠定了他在我市文坛的地位。凭借发表的两部长篇小说和一批中短篇小说,他于2012年10月30日顺利成为省文学院的签约作家,从此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在众多文学期刊发表作品。2014年8月,张中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8月10日,在市作协召开的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张中民当选为市作协副主席。

今年上半年,张中民的作品发表更是呈现“井喷”之势。除《中国作家》杂志上发表了他长达150多行的组诗《坐在时间的河流之上》之外,他的短篇小说《自以为是的人》在国内主流文学杂志《北京文学》第2期发表。随后,张中民又接连在《南方文学》杂志第2期上发表小说《大头男孩》,在《莽原》杂志第2期上发表小说《城里的月光》,在《天津文学》第4期上发表小说《相遇》。其中,《自以为是的人》被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选刊《小说选刊》杂志第4期“佳作搜索”栏目推介。

谈创作经验:

读写读写,先有读后有写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中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创作成就,与他从小喜爱读书有关,爱好读书为他以后从事写作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张中民的老家在叶县夏李乡向阳村。这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村,村民大都是当年因修孤石滩水库从南阳市方城县拐河镇移民来的。他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门口有座小桥,一到饭点儿,父辈就会一手拿馍一手端碗聚在那里,边吃边聊南阳老家的风土人情和逸闻趣事,他在旁边听得如痴如醉。他的母亲爱好看戏和听戏,常给他讲一些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嫦娥奔月》《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等故事,他百听不厌,无形之中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后来,张中民惊喜地发现,大人讲的好多事儿居然都能在书中找到,于是便迷上了读书。

张中民说,小学时最爱看的是连环画,如《岳飞传》《西游记》《封神榜》《杨家将》等,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几乎全用来买连环画了。日积月累,几年下来他竟然存了200多本。他把这些连环画归类后藏在木箱里,没事就拿出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连环画已经不能满足他的精神需求,他开始囫囵吞枣地读起《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文学名著。读书多了,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上学后语文成绩一直很优秀,作文常被当作范文,这进一步激发了他的读书兴趣。

从学生时代至今,张中民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中学时,他不仅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四大名著,还看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以及琼瑶的爱情小说。这些年,他更是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习惯,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一些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有一些思想比较深刻的哲学书和艺术类书籍。他说,读这些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启迪心智,开阔视野。

对于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张中民有个“二两豆芽论”:“家里只有二两豆芽,你肯定摆不出一个整桌宴席。不读书,你想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读写读写,先有读后有写,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张中民说,他之所以走上创作之路,其实很多知识的积累,都是童年和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他告诉记者,从事写作以来,对他影响大的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福克纳、卡夫卡、马尔克斯、鲁迅、沈从文、老舍、汪曾祺等中外作家的作品。

张中民说:“不少人经常问我:写作的灵感从哪里来?我觉得灵感其实就是心灵的火花,只有在认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才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比如某个作家作品中的一句话、一个词、一处精彩的描写,都会触及灵魂,引起共鸣,打开记忆的闸门,这时灵感就如同种子一样开始发芽了。不仅要多读书,还要用心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才会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作家总是要比别人多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

谈创作题材:

许多小说作品都来源于真实生活

张中民的文学创作主要分为乡土题材和城市题材两大类。他的小说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文学语言富有魅力,所有这些都在时时撞击着你的心扉。究其原因,他阅历丰富,作品接地气,他的许多小说作品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高中毕业之前,张中民一直生活在农村,童年时对乡村生活的观察、思考、审视与感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如他发表在上海《小说界》上的中篇小说《和哑巴说话》、发表在《广州文艺》上的中篇小说《混沌年代》《天堂里有没有爱情》,以及发表在《陕西文学》上的中篇小说《逃离》等,都是乡土题材的内容,这些作品内容大多是他对童年生活的描摹和乡村生活的记忆。

张中民的文学创作恰好印证了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的一句话:“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童年生活是起决定作用的。”当然他能够取得成功,还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文学的执着、坚守和勤奋相关。

张中民城市题材方面的作品与他曾经的记者生涯分不开。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让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各界,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比如,张中民发表在湖南《芙蓉》杂志2013年第5期上的中篇小说作品《像宋词一样忧伤》,讲述的就是一名高校女教授的情感生活;他发表在重庆《红岩》杂志2017年第4期上的中篇小说《看你能跑多远》,和《安徽文学》杂志2013年第5期的中篇小说《晚报记者》,以及发表在山西《朔风》杂志2018年第1期头题的中篇小说《万家灯火》等作品中,分别塑造政府官员、开发商、老旧小区拆迁过程中的钉子户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不断追求艺术创新,勇攀艺术高峰是张中民文学作品的又一特色。除了传统叙事外,他还在艺术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如他发表在《大家》杂志2019年第2期上的小说《去往月庄》、《作品》杂志2016年第6期上的小说《对一场战争的描述》、《小说林》杂志2017年第1期上的《大声哭泣》,以及发表在台湾《新地文学》杂志2013年秋季卷上的小说《老人和狗》等作品都是代表。他把一件普通平常的小人物和小事件,通过魔幻现实、意识流和先锋叙事等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描写出来,使读者看出了一个不断进行艺术探索和追求者的脚步。在谈起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张中民生动形象地讲述起了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中的故事情节,让人听得引人入胜,不禁让人激起了许多联想和读书欲望。

近年来,张中民的文学创作成就不但引起了我市文艺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也引来省内外评论家的称赞,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佩甫称其“是河南有才华的作家”,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邵丽,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评委、著名评论家何弘,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宏志等纷纷对其作品给予好评。

在谈起当前的阅读现象时,张中民说,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多元、五彩斑斓的时代,高科技在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助长了我们的懒惰情绪,许多人长时间或抱着手机,或泡在网上,把大量时间用于快餐式、浅层次的阅读,荒废了大好时光。他希望有志于写作的年轻人,不要被眼前五彩缤纷的生活所迷惑,要树立起远大目标,耐得住寂寞,静读纸质书,多观察、勤思考,静下心来深入研究、阅读,不追求名利地写作,终有一天会有所成就!

(本报记者 田秀忠)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