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情有所寄村史馆 乡村振兴正当时
启动
作好与新冠病毒持久战的准备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有所寄村史馆 乡村振兴正当时

参观者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应滨街道花山村民俗展览馆欣赏老物件、体验老手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背景

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和涵养文明乡风方面的功能,市文明办日前下发《平顶山市关于推进村史馆示范点建设的实施意见》,自今年起逐步推进村史馆建设。

心有所系,方能远行。小小的村史馆,留住了村庄的根,浓缩了村民的情。轻抚家乡的文化脉络,才能更加清楚自己是谁,该往哪里去。期待一个个村史馆成为网红打卡地,为你我照亮前方的路。

既要高标准建好 更要多视角用好

刘选启(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家园的可贵,开始追寻文化之本、民族之根。我市自今年起逐步推进村史馆示范点建设,到2022年全市省级以上文明村基本上建成村史馆,就是顺应时势,旨在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感恩先贤,留住乡愁、留下记忆,让乡村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助力乡村振兴与繁荣。因为,岁月流转,人们追忆过去、思念故土的情结以及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眷恋和追寻愈加强烈,而这种追寻,只能听年老的人们口口相传,内容有限,很难获取全面、客观、翔实的乡村历史和文化。

推进村史馆建设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涵养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件大事。村史馆应高标准设计,体现不同乡村的特点和风格,切忌“千村一面”、一个模式;应高质量建设,使其具备收藏、展示、传承、教育等功能,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应高要求管理,对收集到的软硬件物品科学分类、归档管理,便于参观、查阅和讲解,防止“有人建、没人管”或丢失、变质和损坏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物品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使用效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建设村史馆,目的在于发挥它的功能作用,为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注入强劲精神动力。概括起来说,村史馆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承历史文化、讲好乡村故事、激发拼搏斗志三个方面。传承历史文化,就是从史馆的各种物件、文化产品中了解乡村的发展历程、特色、禀赋和底蕴,受到农耕文明发展历史和文化的熏陶;讲好乡村故事,就是依托村史馆内的展厅、讲堂、舞台和网络空间,以影音、视频和文字图片等形式,讲好乡村历史、文化、人物等故事,从而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教育、引导和鼓舞人;激发拼搏斗志,就是通过村史馆生动、有趣、深刻地展示与讲解来宣传赞扬历史和当代人的奋斗史,特别是事迹背后反映的精神,激励当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乡村振兴、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书写新的更光辉的历史篇章。

把根留住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刘勤(市第二高级中学)

记得去年暑假回老家,感觉明明到家了,却找不到家门,车载导航也不顶用,只好打电话让侄儿来接。女儿笑我:“自小长大的地方也不认识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的推进,农村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天翻地覆”形容,这变化令人欣慰,也多少有点遗憾。

老石磨、山枣树,外婆的纺花车、织布机,外公的旱烟袋,三舅舅的剃头担子,二大爷的拨浪鼓……曾经给我留下许多美好记忆的老物件都不见了;许多村落变成城区或者合并,以致许多人感慨“回不去的乡村,找不到的乡愁”。因此,市文明办日前下发意见,推进村史馆建设,我非常赞同。

首先,村史馆承载着一个村的历史与文化,是全体村民的精神家园。村史馆将“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守望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拓宽农村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满足新时代农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其次,村史馆挖掘整理反映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组织有关人员编撰村志,记录乡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游子归来可以“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助力人们更好地传承发展乡村文化。

再次,村史馆可以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仅有利于乡村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也有利于乡村的发展振兴,富民兴农。

因此,各地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村史馆建设。

最近,我反复听歌曲《把根留住》:“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期待着旧梦重圆……让血脉再相连,留住我们的根……”村史馆能留住我们的血脉,留住我们的根,让我们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需要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郭宝昆(叶县县委政法委)

村史馆记录了乡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承载着一个村的历史与文化,是全体村民的精神家园。

关于村史馆的建设,我认为,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另一方面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内核。村史馆除了体现乡土历史文明外,还要在非遗技艺、乡贤主题、村规民俗、法治历程等方面做深入的挖掘和雕琢,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教育属性。

激活记忆、传承文化,塑造乡风、留住乡愁,这是村史馆的存在意义及生命力的体现,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不懈支持,建成后还要克服“有人建、没人管”的问题,只有这样,村史馆才能真正起到延续乡村文脉、传承乡土文明、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突出特色才能发挥作用

宋欣杰(商丘市夏邑县)

每个村都有一部奋斗史。从一穷二白到兴盛辉煌,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即使是土生土长在这个村庄的人,也不一定知晓本村全部的发展历程。建设村史馆,有助于村民记住村子的历史,感受社会的进步,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的根。

石磙、石碾、镰刀等老物件虽然承载着很多记忆,但这些工具村村都有,不具有代表性,也会让参观的人有审美疲劳之感。因此,村史馆不能局限于收集老物件,应该突出本村特色。

我曾去一个村史馆参观过,其中的烈士版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村有两名烈士,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馆中有其生平事迹介绍,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建村史馆时,应该把本村具有代表意义的先进村民事迹收入村史内,让后人体会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建设村史馆不要跟风,应该有规范、有步骤、有特色地去建,真正让村史馆成为承载乡愁、感悟乡土文化的一块教育阵地。

@微观点

庞振江(平煤股份二矿):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一是建村史馆前编好村史。村史得有序言、大事记、地理、经济、文化、族源、风俗、重要人物介绍、村里逸闻趣事等。二是村史馆建成后,要培养一至两名讲解员。三是村里应组建宣讲团、文艺队等,配合村史馆开展活动。四是在村民捐出家里老物件的基础上,对古牌坊、古民居、古井、庙宇等加以保护。建村史馆,特别是编写村史,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家乡建村史馆,我会尽绵薄之力,还要把父亲推过的小车、母亲用过的纺花车捐献给村史馆,报答桑梓生我养我之恩。

编辑絮语

留住一抹乡愁 凝聚前行动力

流年似水,社会变迁,但每逢佳节,人们对老家、对传统文化的亲近不变,对根的追寻愈加渴望。我们的根在哪里?就在乡村。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主体,乡村古今前行的足迹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见证。在当前乡村地区历史遗存、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乡村文化逐渐消失的现实背景下,建设村史馆,记录村落历史,留住文化根脉,显得尤为重要。

一部村史,几多乡愁。一张张老照片定格一段段难忘的岁月,一行行文字记载了近百年千年的乡村历史,一个个老物件诉说着古老农耕文化的变迁。村史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还原原汁原味的乡间生活场景,展示乡村记忆和人文风貌的独特底蕴,更见证了村民砥砺奋斗、告别贫苦的艰辛历程,成为后人了解村史、寻根溯源的主要场所。

村史馆的意义,远非如此。抚今追昔,可晓前贤之掌故;知史察今,须识后辈之崛起。村史馆既是乡村历史的无声记录者、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播者,也是乡村文明的忠诚守护者,更是当地发展活力的重要提供者。因此,村史馆的建设与管理不容马虎。在收集和整理村史文献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乡村自然特色、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等,立足各村实际突出自身特点,打造镇馆之宝,争取实现“一馆一品”、独一无二。除传统的图文并茂、实物展示外,有条件的可向大型博物馆“取经”,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如VR、数字沙盘、人机互动等,提升观感和体验。通过网络直播开展云参观、云推广,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村史馆,建设文化长廊、广场、公园以及周边产品商店等,形成教化矩阵,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建立持续有效的发展和管理机制,让村史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更新代代传。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不久的将来,让我们一起参观村史馆,穿越乡村昨天,把握珍贵今天,开创美好明天。 (木子)

■ 下期话题预告

建立长效机制 防治噪声污染

6月29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确保考生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考试和休息环境,该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中考、高考期间噪声污染控制和监督检查。

市生态环境局要求,城市市区所有建筑施工单位、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和沿街底商金属加工商户,在7月1日至16日午间(12:00至14:30)、夜间(20:00至次日7:00)暂停建筑施工作业和产生扰民噪声的经营活动。其中,7月7日至8日、7月15日至16日全天暂停建筑施工作业和产生扰民噪声的经营活动。

全市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安排专门执法人员,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线索后,将快查快办,坚决予以制止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协调辖区公安、文化、工商行政等相应管理部门,从严控制露天娱乐和集会等活动;限制使用高音喇叭;对部分区域采取临时性交通管制措施;严查未经审批擅自设立并从事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的违法行为。

疫情之下,今年的中高考无疑是特殊的,但是严控噪声污染、创造良好考试环境的举措照旧。噪声不仅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睡眠,还会损害听力、引起烦躁情绪等,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治理噪声污染,中高考时期很有必要,其他时候也很需要。期待有关部门建立科学有力的常态化制度,从宣传、教育到预防、查处,压实责任、细化举措、层层落实、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下期话题:建立长效机制 防治噪声污染。

来稿信箱:baixinghuati@qq.com,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话题”字样,截稿日期为2020年7月9日。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