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舞钢市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纵深发展
今 日 天 气
市教体局招聘143名直属学校教师
豫D小客车往返新城区收费站 平顶山南收费站继续免收通行费
扶贫车间忙
学好技术 找到出路
乐享阅读时光
养蜂酿出甜蜜新生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乡创业,追花放蜂,带动脱贫,贫困户焦红飞——
养蜂酿出甜蜜新生活

 

“放蜂定了场,蜜蜂自由采蜜,不用我天天看着。”6月30日,汝州市焦村镇东沟村脱贫户焦红飞一脸阳光地笑着说。

说焦红飞阳光,是因为在他身上四溢着年轻人的朝气。而苦难的经历又让22岁的焦红飞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得多。“东沟村是深山村,庄稼都是望天收,我们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父亲一人撑着。前些年我和哥哥一起上学,小学在村里还好些,吃住在家不用花那么多钱;上初中要到镇上读书,吃住在校,一周回家一次,当时我和哥哥两人每周各15元的生活费都凑不到。”焦红飞说,考虑到家庭条件,他便主动外出务工挣钱。

焦红飞先是在建筑工地打工,后来又到上海一家电子厂务工。“在电子厂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工资,不过后来我还是辞职了。”焦红飞说,之所以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继续务工,是因为他不想在工厂打一辈子工,“打工不如自己创业,这样路或许宽一些。”

2016年,在外漂泊几年的焦红飞回到东沟村,一边帮着父亲干活,一边谋划自己的事业。也是在这一年,焦红飞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焦村镇山上有很多荆花,每年六七月份有很多养蜂人到东沟放蜂。看到他们放蜂挣了钱,我也萌发了养蜂的想法。”提起为何选择养蜂,焦红飞笑着说,“养蜂比较自由,很适合我的个性。我养的第一箱蜂是在山上收的一窝土蜂。不过那窝蜂收回来后没养多久便死掉了。”

之后,焦红飞又买了几箱蜂。但由于没有经验,产蜜量不大。“为了养好蜂,2017年上半年,我一直跟着一个养蜂的老师傅学习,还到镇里举办的养蜂培训班学习养蜂技术。”焦红飞说,技术学成后,他筹资购买了20多箱蜜蜂。2018年,在镇里的帮助下,他申请到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使蜂群规模扩大到60箱。“2018年的收益不错,挣了8万元。这一年我们家脱了贫,但仍享受扶贫政策。”

养蜂挣了钱,焦红飞继续扩大规模。2019年,扩大到130多箱,焦红飞挣了13万元。“为了增产,我一年四季追着花期赶场,12月底到四川,来年4月赶家乡的槐花蜜,5月再到陕西,6月回到焦村镇赶荆花蜜。”焦红飞说,“蜂群规模定在130多箱,也是转场需要。这个数量刚好够一车,少了不划算,多了自己也忙不过来。”

“转场放蜂你和谁一起?”面对记者的提问,焦红飞笑着说,一年四季转场放蜂都是他一个人,提前选好点,联系车辆,到地方后请人帮忙安场,之后便一人看场、割蜜、卖蜜。“咱的蜜质量好,老客户带新客户,加上微信朋友圈和电商平台销售,一般在一个地方花期结束时蜜也卖得差不多了。”焦红飞说。

20多岁一个人辗转异乡放蜂卖蜜,其艰辛可想而知。对此,焦红飞说,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政府又尽心提供帮助,自己就得努力干。在自己养蜂致富的同时,焦红飞还积极帮助其他贫困户养蜂致富。在焦红飞的带动下,东沟村十多户村民也开始养蜂。焦红飞毫不保留地传授养蜂经验技术,为他们提供帮助。

谈起今后的打算,焦红飞说:“暂时没有再扩大规模的打算,现在主要是用心经营好现有的蜂群,提高蜂蜜的质量和产量,打出自家蜂蜜的品牌。”

(本报记者 魏森元)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