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端午杂咏
端午节的露珠
色香味全端午节
醇味端午
端午草药香
传承传统文化 共度端午佳节
当端午遇到屈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端午遇到屈原

 

○娄禾青

大约在20岁之前吧,我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端午节由纪念屈原而来:划龙舟是因为要驱赶鱼鳖虾蟹,不让它们吃投江的屈子;吃粽子也是源于怕鱼鳖虾蟹们吃屈子,不得不往江中投粽喂食之。

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据专家考证,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的祭龙活动演变而来。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认为,端午节最早起源于战国之前的吴越民族——早在屈原投江千余年之前,吴越一些水乡就有划龙舟活动了。而粽子,更是春秋之前便已出现。

从文献记载看,最早将端午与屈原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他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有此记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而此时,已是屈原逝世750年后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端午与屈原,却从此渐渐地扯上了关系。

再往后,隋,唐,宋,元,明,清……一朝朝、一代代如过眼烟云,在历史的天空中飘忽而过。可时光之风纵然“横扫千军如卷席”,却不仅没能把端午与屈原“扫”开,反而使二者拥抱得更紧了。直到如今,似乎越来越多的国人,“宁可信其有”地觉着,端午节就是因屈原而来,那种种神奇的传说,亦并非空穴来风。

何以如此?似乎毫无来由。如果硬要找点儿说辞的话,我觉得只能说,端午与屈原有缘。

有缘其一:当端午遇到屈原,端午节便多了些人情味儿。最初的端午节充满“神性”,离“人”很远。划龙舟是为了祭祀龙,包粽子是为了祭祀神灵和祖先。国人过端午也是过得只有敬畏,无问西东。人们当然需要这种敬畏,但是绝不会满足于这种敬畏。与此同时,芸芸众生还需要可敬又可爱、可亲又可近、可望又可及的形象出现。而能够充当这种角色的,只有和他们一样活灵活现的“人”。正是在这种越来越热切的期盼中,高大上的屈原出现了。于是,就有了端午与“神”的渐渐疏离,与“人”的渐渐融合。

有缘其二:当端午遇到屈原,屈原便多了些神气息。屈原当然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他又绝不是凡人,不仅一身正气,而且满怀才情;不仅求索不已,而且视死如归;不仅可将牢骚(《离骚》)发成千古绝唱,而且能把老天问得(《天问》)张口结舌。如此近乎完人的形象,在先人们眼里,自然就有了许多“神”韵。而国人又向来有根深蒂固的“神情结”,不光见神就拜,还特喜欢把自己崇拜的人当神敬,甚至会自觉不自觉地兴起“造神运动”。遇到屈原这样的大腕儿,岂能放过?于是,就有了关于端午与屈原的美丽传说,就有了一个越传越神的“人神”屈子。

或问:浩瀚中华史册,杰出人物辈出,端午何以独独结缘于屈原?

愚以为,此乃内外两因素使然。

外因在于,屈子乃投江而死,而端午节此前的最显著“标识”,恰恰是划龙舟。如此,便千里姻缘一“水”牵,成就了二者的人节机缘。

内因则在于,屈原是爱国主义的标志性人物,而爱国又是民族团结、人心凝聚的最大公约数。“穿行”其间的端午,自然而然就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了。换一种说法,也可以是:屈原是一粒爱国种子,需要落地生根,而端午,恰恰是一块沃土。当端午遇到屈原,爱国主义的种子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生生不息了。

就教大方之家:然否?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