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盔一带” 安全常在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
爱眼
“螺蛳粉学院”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盔一带” 安全常在

5月20日上午,工作人员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一盔一带”警保联动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现场向市民赠送头盔。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话题背景

头盔和安全带,是我们骑乘摩托车、电动车以及驾乘小汽车的安全“保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日前,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意在改变这一局面,切实保护群众出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伤亡人数。

好政策更需要执行好。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要将规则意识根植于心、传递于行,将“一盔一带”变为自觉习惯,提高交通环境安全指数,塑造文明城市良好形象。

宣传造势 渐进执行 共护安全

刘选启(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前不久,我市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统一安排部署,举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标志着“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在全市正式拉开序幕。作为市民,我们应严格遵守,积极参与,让“一盔一带”真正成为我们生命安全的保护神。

宣传造势。一项新规定能否顺利实施,首先取决于人们对它是否充分了解与接受。要想开展好“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方式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让市民知晓“一盔一带”的好处,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按规定佩戴头盔、系好安全带,确保出行安全。

渐进执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中,应扎实稳妥地一步一步实施。比如,起初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督促改正;对于故意或多次违规者依规进行经济处罚,在媒体上曝光。

共护安全。交通事关你我他,呵护安全靠大家。“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需要全社会、交管部门和出行者共同行动,各司其职,做实做好。政府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做好市场调控,关注头盔质量及价格;交管部门要加大宣传,严格执法;市民不能心存侥幸,要自觉养成佩戴头盔、系安全带的习惯,共同守护交通安全。

多措并举 常抓不懈

宋欣杰(商丘市夏邑县)

为什么有些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骑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时不戴头盔?是因为他们心存侥幸,从根本上讲,是没把安全出行当回事。

要想让人们树立安全意识,必须将侥幸的心理“攻破”。交管部门在做好宣传的同时,要加强警示教育,用数据与案例说话,阐述安全带与头盔在交通事故中所起到的作用,让血淋淋的事实警醒人们——心存侥幸是行不通的,彻底击破人们的麻痹思想。

正如其他法规条例的落实一样, “一盔一带”在提倡引导为主的基础上,应尽快变成强制性要求,“开罚”亦必不可少。对于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头盔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安全达标。只有多措并举、常抓不懈,才能让“一盔一带”成为人们出行的护身符。

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庞振江(平煤股份二矿)

如何让“一盔一带”成为交通参与者的护身符呢?我认为要从安全宣传教育入手。

首先,安全宣传教育要走在前头。我市5月20日就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现场为市民讲解与示范安全头盔的使用方法,很及时,很有必要。这种未雨绸缪、走在事故前面的做法,要比发生事故后再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做法强得多。

其次,安全宣传教育要常抓不懈。“一盔一带”安全守护宣传活动,不能“外甥哭妗子,想起来一阵子”,更不能“走过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要有系统性、针对性,认真研究制定长效机制,引导人们养成自觉习惯。

再次,安全宣传教育要踏实留痕。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宣传教育方式,立足实际、立足现场,依托现代媒体,活用典型案例,使宣传教育入脑、入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宣传教育要先行,不能停留在文件上,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以宣传教育筑牢安全防线,让大家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养成自觉佩戴头盔、系安全带的好习惯,减少事故伤亡人数。

让“一盔一带”为生命加上安全砝码

刘勤(市二高)

前几日,朋友来看我,看到她的一身装扮,我乐了。朋友是骑电动车来的,戴头盔是必须的,她同时又戴了皮质的护膝和护肘,乍看起来像个外星人。我说:“你骑电动车很小心的,至于这么‘全副武装’吗?”朋友回答:“我自己当然小心,但架不住别人速度快、不小心呀!”朋友堪称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平时开车一定系安全带,从来不会让宝宝单独坐在副驾驶位置,而是用儿童座椅固定在司机后面的位置上。

安全大于天,事故猛于虎,存不得一丝侥幸和麻痹大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电动车和摩托车数量与日俱增,相对于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的速度大大提升,但人们的安全意识并没有随之增强,更有不少人怀着侥幸心理,嫌麻烦不佩戴头盔、不系安全带,埋下了交通安全隐患。

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一要做好宣传,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二要加强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容情就是对生命的最大保护、最大尊重。

朋友也想借报纸一角,呼吁广大电动车、摩托车骑乘人员和汽车司机,珍爱生命,戴上头盔、系上安全带,让“一盔一带”护佑我们的生命,也希望此项行动一直持续下去,给我们的生命加上实实在在的安全砝码。

安全大于天

崔应红(鲁山县董周乡)

因为单位离家远,1998年我买了摩托车,冬天骑摩托车太冷,我又买了头盔。也正是这无心之举,让我在一次事故中免于受伤。

那天,我在县城办事耽搁了,回家时已是晚上七八点钟了,天很黑。骑到八里村村北时,要经过一个近乎90度的弯,我刚转过去,突然看到前面停着一辆小汽车,还没开双闪。当我看到时,已经距离汽车很近了。虽然我及时刹车,可依然撞了上去,巨大的惯性直接把我送上了车头,我的头重重地撞向了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万幸,由于我戴着头盔,因此只受了皮外伤。

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也是对其他道路参与者安全的不负责。佩戴头盔,既是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也是安全保障。而安全带就是汽车驾乘人员的生命带,这不是写在墙上的宣传语,而是一次次血的教训换来的真理。

要想让“一盔一带”真正成为生命安全的守护神,我认为要多方联动。交管部门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要做好形势研判,采用定点检查与动态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彻查侥幸者;抓住关键节点,不仅在上下班时候严查,还要在大型活动、农村集市、庙会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突击巡查;守牢重点卡点,采取城区、主干道与县乡道路相结合的巡逻办法,网格化管理;把现场执法与视频巡查结合起来,让违规者无处遁形。

单位、街道、社区要主动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微信群、展板、板报、横幅、宣传单等形式增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安全大于天。我们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时刻把交通安全放在首位,自觉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

编辑絮语

践行文明交通 不止“一盔一带”

为进一步增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和汽车驾乘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在全国铺展开来。

参加驾考时,不系安全带,直接会被判定为不合格。安全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一例例血的教训警示我们,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头盔和安全带就是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佩戴安全头盔、不系安全带者在同等条件下往往受伤更为严重,甚至最终死亡,令闻者惋惜、亲者悲恸。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当初”只是留给生还者一辈子的灵魂拷问。敬畏生命,牢记规则,安全出行,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对家人的珍视,也是对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尊重。

扪心自问,人人都知晓头盔和安全带有多重要。然而,总有人把头盔挂在电动车把上或放在车座下,“带头盔”却不“戴头盔”;总有人把不消几秒就能系上的安全带看作麻烦事,甚至为了躲监控、避处罚,用“假动作”蒙混过关。这是交通陋习,也有罚不责众的从众心理作怪。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打造文明和谐的平安福城,交通文明是“必修课”。从众心理得不到矫正,交通陋习得不到纠正,我们的生命安全就无法得到进一步保障,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会断层,城市形象随之大打折扣,群众文明素养提升更是纸上谈兵。

“一盔一带”真正归位,兜底保护我们的交通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正量身定制探索实施地方法规,重点着眼细枝末节,以期科学推进、有效落实。交管部门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开展多形式宣传,在强调“一盔一带”必要性的同时,教导正确佩戴方法;严格执法检查,明确并落实处罚细则,扩大监管范围,将乡镇农村也纳入“版图”。市场管理部门做好头盔价格监测与调控,把好生产企业质量关,避免出现“一盔难求”局面,同时打击囤积居奇、肆意涨价行为。作为交通参与者,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必要时对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作出友善的提醒。

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是所有人的期望,这起于文明交通,又不止于“一盔一带”,虽任重道远,但触手可及。 (木子)

下期话题预告

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的变与新

6月3日,卫东区东安路街道葡萄园社区长者配餐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这也是我市首家老年人营养配餐中心。由政府建设运营的社区养老中心食堂一直深受欢迎,但空间和专业运营人员的缺乏,常常使项目运转陷入难题。为破解“建设起了运转不下去”的难题,东安路街道向市场化品牌餐饮连锁企业购买服务,形成社区养老中心食堂领域的“政府+市场”新机制,为我市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提供了一条新路子。(见《平顶山日报》6月5日三版)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补充和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家庭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形式,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命、生活质量,是全社会一直在探究的系统问题,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提档服务产业、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

下期话题: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的变与新。

来稿信箱:baixinghuati@qq.com,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话题”字样,截稿日期为2020年6月11日。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