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郏县
3上一版
 
筑牢安全防线
郏县贯通农博城项目签约
引来致富鸟 唱响脱贫曲
郏县加强纪检监察监督 与行政监督贯通融合
龙头企业带农增收
“党建引擎”激发乡村振兴“加速度”
贫困户眼中的亲人
白庙乡秸秆今年很抢手
郭森强: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种雪桃的“致富明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贫困户眼中的亲人
——记堂街镇李世和庄东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兴举
 

“是王书记给了我第二次光明,非常感谢他,他就是俺的亲人啊。”6月2日上午,堂街镇李世和庄东村四组86岁的谢敏高兴地说,因为右眼再见光明,她非常开心。

谢敏所说的王书记是郏县第一高级中学驻堂街镇李世和庄东村第一书记王兴举。

小乡村旧貌换新颜

2018年1月,36岁的王兴举怀着对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儿的依依不舍之情,带着县一高党委的重托到李世和庄东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李世和庄东村是省级贫困村,有278户1030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49人,未脱贫户两户8人。

驻村以后,王兴举和村“两委”干部通过争取第一书记项目资金、整合资源,投资65万元在村里建成了一座80千瓦的光伏电站,使村里每年都有6万多元的集体收入,还安排了3户贫困户上岗。同时,村里实施了贫困户红牛养殖项目,每年为村集体收益30000元。

在王兴举的协调下,县一高先后为该村捐赠了体育健身器材,为村小学捐赠了图书、书包、文具等,为贫困户整治庭院、修缮房屋、配置照明设备、购置电扇、发放壹基金温暖包,为贫困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广开就业路。

去年以来,该村道路全部硬化,大街小巷都修起了水泥路;对环绕村庄的600米古村寨沟进行了护坡改造和绿化,安装了80盏漂亮的路灯;依托传统村落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挖掘村庄传统文化,突出人和古寨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村标、邀请书法家题写村名、设计村二维码,张贴文明乡风和传统文化墙体喷绘10多处,昔日落后的村庄旧貌换新颜。

扶贫扶到心坎上

在王兴举和队员的建议和帮助下,该村大力发展小辣椒种植业。目前,全村种植小辣椒300多亩。70岁的贫困户李东平,去年种植3亩小辣椒,王兴举和扶贫工作队员一闲暇就去帮他进行田间管理、采摘等。仅此一项,李中平就增收1.5万余元。

庭院经济同样可以助力脱贫,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聚焦庭院,大力引导贫困户养牛、喂羊,增加经济收入。64岁的周付顺喂养绵羊10多只,去年出栏6只,实现收入7000多元。

在引领发展经济同时,王兴举更希望能志智双扶。该村11岁的李某昂今年上五年级,家中有6口人,爷爷、奶奶都70岁左右,爷爷有慢性病,奶奶肢体残疾,父亲患有精神障碍,姐姐读高中,弟弟上小学,他家在2013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兴举驻村后,多次入户开展帮扶,为他的家人办理低保,申请医疗救助,发放光伏、红牛等带贫资金;第一时间为姐弟仨协调解决“两免一补”“营养餐补助”“国家助学金”等;同时通过市志愿者协会为他们争取到了善款,姐弟仨现在上学没有了后顾之忧。

心系群众冷暖

71岁的贫困户李中平,提起王兴举更是称赞不已。在王兴举的帮助下,他不断学习烟叶、红薯种植技术,把自己种的红薯卖到了平顶山市区和郑州,成了勤劳致富的好榜样。现在,建了新房,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这都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离不开王书记的帮扶。”李中平感激地说。

贫困户李金榜不会忘记,是王兴举给他办理了残疾人证,让他享受到了护理补贴。王兴举还给贫困户周云崇的妻子办理了慢性病卡,减少其吃药费用。在王兴举的帮助下,68岁的杨文彬种植花生和烟叶增加收入,从2018年起他还连续接收到上海爱心人士的资助,今年村里又给他安置了村级公益性岗位,每月有300元收入。

谢敏老人因为白内障右眼已失明近20年,在王兴举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家里条件不好,想着一把年纪了还治它干啥,一直都是瞎摸着走路,现在能看清东西了,真是很高兴,王书记帮我联系的医院,住了三天院就花了370多元,他就是俺的亲人。”在医院住院时,谢敏对病友和医护人员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