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娄刚)鲁山县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去年在市一院治疗心脏病时,医生查体发现其右脚踝有一个直径约5厘米、未愈合的伤口。医生一问才知道这个伤口已经伴随了老太太多年,老太太的愿望就是在离世前能把这个伤口治好。于是,医生向她推荐了同院骨外二科的创面修复小组。该小组综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利用压力治疗及湿性愈合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太太的伤口成功愈合。
新模式提升伤口管理水平
据了解,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及治疗方式多元化的发展,临床中伤口患者日益增多,如术后不愈合伤口、压疮、体质较弱患者的创伤等。尤其慢性伤口治疗及护理周期较长,且伤口愈合情况相对复杂,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传统的伤口管理模式,医生是执行换药的主体,大多数换药的是临床实习医生。他们的关注点多在诊疗和手术方面,容易忽略患者心理方面的需要。2017年9月份,市一院骨外二科成立创面治疗小组,试行医护一体化伤口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新型医护合作模式,其中小组有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国际伤口治疗师1名、伤口治疗师2名、营养师1名、健康管理师1名。医生负责伤口的初步评估,伤口治疗师负责接手后的伤口动态评估,营养师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营养干预等。在这种构架下,医护双方有共同的医疗目标,通过分享决策过程、责任和权力对患者实施医疗和护理。
市区一位60多岁的男士在市一院内分泌科治疗时,被确诊患有糖尿病足。他的情况恶化很快,仅一周其右脚的5个脚趾颜色发黑、皮温变凉。经多学科会诊,这位患者来到骨外二科,由创面治疗小组对他进行治疗。该小组经过对患者营养及下肢血管等的评估,最终截掉了一个脚趾而保住了其余4个脚趾并使创口成功愈合。骨外二科护士、创面治疗小组伤口治疗师庞芳芳对记者说:“糖尿病足患者因为很多都牵涉神经血管的病变,所以治疗起来很棘手。如果治疗不及时,病人的脚就会一点点地被截掉,直至失去整个脚或下肢,这对患者以后的工作及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引入湿性愈合有奇效
该创面治疗小组采用现在倡导的伤口湿性愈合理念,主要针对疤痕的预防与护理,急慢性伤口患者的管理,如擦伤、烧烫伤等急性伤口,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溃疡、压力性损伤、手术后愈合不良等各种复杂慢性伤口的治疗,系统而全面,最终均可以达到快速愈合。这样,患者住院天数缩短,也降低了住院费用,患者满意,护士们也很有工作成就感。
据庞芳芳介绍,伤口愈合的传统观念是干燥消毒的伤口-痂皮下愈合。其弊端是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患者疼痛,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敷料时再次机械性损伤。湿性愈合的好处在于提供有利于细胞生长繁殖的微环境,产生创面清洁效应,促进纤维母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增生,防止免疫细胞和生长因子的失活,并避免新生皮肤组织和辅料的粘连。
“这并不是说干性愈合完全不好。事实上,没有一种特定的敷料可以一成不变的用于整个伤口愈合过程。伤口性质不同,愈合的过程也在不断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动态评估,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敷料,综合各自的优点,达到伤口愈合效果。”庞芳芳说。
今年,创面修复小组又开展了疤痕修复技术,针对增生性、凹陷性瘢痕等都具有专业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物理疗法及药物的三种相结合应用方式,针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均取得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