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因棚户区改造成效显著,受到了国务院督查激励。2019年,我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15个25359套,完成100%,开工规模居全省第2位;基本建成14309套,圆满完成棚户区改造各项任务,完成率达103.2%。
困难群众圆“住房梦”
5月11日上午,高新区小营村村民魏延民在安置小区物业中心领到了新房钥匙。当天,高新区湛南棚户区村庄改造项目(一期)1592套安置房进入交房期,遵化店镇张寨村、大王庄村及皇台街道小营村的拆迁村民将陆续搬入新家。
棚户区大多建设年代久远,环境脏乱,居民生活极为不便,加快改造刻不容缓。2011年以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项目认定、申报审核、住房分配、产权登记和档案管理等进行规定,确保棚户区改造规范有序、稳步推进。
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集中居住区,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的列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一是房屋破损严重,房龄超过40年的房屋达到50%以上;二是符合《建设部关于修订〈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的决定》规定的三、四类条件的房屋在50%以上;三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公共排水、供热、供气、消防等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在推进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有关部门坚持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放在前、把疏导做在前、把托底保障的措施落实在前,公开展示设计方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考虑群众实际需求、妥善解决被征迁群众过渡安置问题,让利于民、棚改惠民。同时,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坚持依法依规办理,棚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由衷支持。宝丰县的友好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120户群众自发排队到凌晨1点,全部签订拆迁协议;周庄镇皮庄村棚户区改造项目650户房屋50天内拆迁完毕。
随着棚户区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像魏延民这样的居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不断增强着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市发展提档升级
棚改的推进让鹰城不少区域破而后立,城市功能得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欠账”也正逐渐补齐。
在棚户区改造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四个统筹”:安置房建设和拆迁收储、百城提质统筹谋划,既不能拆而不建,也不能建而不拆,也不能就棚改说棚改,零星开发;项目建设和资金筹措、手续办理统筹谋划,不能资金不解决就盲目上项目,也不允许先上车后买票;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统筹谋划;新建项目和续建、待建项目统筹谋划,干着现项目、收着老项目、想着新项目,压茬推进,保证各项工作既扎实又有序。
每年10月份就开始谋划第二年的新项目。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土地单独组卷上报制度和手续办理绿色通道、模拟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有关部门还同步实施了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停车场地、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安置小区,让回迁群众从“有房住”变为“住得好”。
郏县科学制定了2018-2020年“三年棚改”规划,开展该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计划3年新建安置房12417套,为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该县聘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进行专项规划,由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进行总体规划,共分为3个拆迁区和6个安置区,坚持建设标准不降低、完善配套不降格,容积率不超过1.8,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密度不大于25%,楼层限高40米。所有棚改项目均沿“城区生态水系”分布,与学校、医院、公园、景区直线距离均不超过500米,且紧临城区主干道、快速通道。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019年竣工的肖营保障性住房项目,为方便群众出行,相关部门率先打通了贯穿片区的断头路;针对安置区居民入住后的入学需求,提前完成了教育用地征收拆迁,配套了幼儿园和小学,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教育条件。肖营保障性住房项目被评为河南省结构中州杯优质工程奖。这片区域经过统一搬迁改造,带动了周边人气、商业,不仅让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让城市面貌实现“脱胎换骨”,还原地创造了大量商业、物业服务等就业机会,保安居,保就业、保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新旧转换,城市更新。棚户区,这些曾经制约城市发展的“硬伤”,逐渐蝶变为崭新的现代化社区,助力鹰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
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仅是改善百姓居住条件的迫切需要,也是弥补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短板的必然要求,是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
我市跳出“就棚改而棚改”的老路子,更加注重与产业园区、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群众住房得到根本改善、城镇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发展空间得到优化拓展三大改造目标。
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尊重县(市、区)级实际和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优先实施了平煤神马集团等国有工矿企业项目和有利于城市更新的项目,改善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促进城市综合发展。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火电一公司以及达昌机械厂、江河机械厂等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项目66个3.27万套,腾出建设用地1.84万亩用于发展服务业,有力带动了周边民众的就业、收入和消费。
各县(市、区)以城市规划区内的危旧房、城中村和国有工矿区、采煤沉陷区为重点,科学制订棚户区改造计划,做到实施一批、筹备一批、谋划一批。
大建设推动大发展。高新区通过棚户区改造全域规划、整体实施、集中安置,在全面改善辖区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腾出土地10615亩,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物流园区、交通工程,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华区西高皇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地处新老城区之间,紧临建设路、湛北路、凌云路、稻香路等主次干道,交通便利;周边是湛河和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美。棚户区改造为该村配置商用房2.5万多平方米,有效解决了村民长远生计问题。该区还围绕北环路周边区域,布局了平安大道周边区域、大香山路周边区域、光明路建设路周边区域、新庄村、西吴庄村、余沟村、安平村等一批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加快北环路改造,拉大城市框架和发展空间,促进我市北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
10年来,我市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以不断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导向,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狠抓分配和后期管理。全市累计实施棚改项目225个,投资规模636.54亿元,拉动投资795.68亿元,安置规模17.25万套(户),保障54.68万居民“出棚进楼”,众多住房困难群众走出棚户区、住进楼房、走向新生活。今年,我市将全面完成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全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本报记者 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