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好文旅组合拳 绘就发展新画卷
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播使者
净化美化居家庭院 拥抱健康幸福生活
全市45.6万名中小学校学生返校复学
各地充分准备 迎接学生返校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好文旅组合拳 绘就发展新画卷

宝丰县周庄镇“游湛源、赏花海、品美食”乡村旅游专题活动“千粽宴”现场。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话题背景

4月14日,8名专家学者应邀来我市开展“文化名家鹰城行”建言献策暨集中创作活动,并就文旅融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市拥有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经济时代,如何打好文化底牌,做强文旅产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对不断探索转型升级的鹰城来说,意义深远。

创设良好环境 推动文旅融合

张军停(郏县)

如今,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发展阶段,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也从数量追求转到质量和品质的提升,把质量作为文旅产业的生命线,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多发展地方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多推出能够修身养性,使人民享游爱游的优质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我们要牢牢守住这条红线,不断完善包括监督检查、预警提示、应急处置在内的安全保障体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要加强管理,加大对酒店、餐饮、导游、购物的市场监管,坚决打击欺诈、宰客、不合理低价游、强制消费等不良市场行为;对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进行动态管理,健全监管机制。要大力倡导文明旅游,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主动融入 规范引领 促进提升

刘选启(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看到我市“文化名家鹰城行”建言献策暨集中创作活动的相关报道,着实令人兴奋,这预示着鹰城文化与文化旅游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弘扬鹰城文化,做强文旅产业,要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中的职能作用,简言之就是要做到主动融入、规范引领、促进提升。

主动融入。文化和旅游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依存,切不可相互分割,各行其是。做强文旅产业,文化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而应该主动融入,适应旅游发展需求,寻找渗透结合契机,依托载体,大展其能,让旅游充满动力源泉,灵魂常在,体现出鹰城文化的魅力,激活旅游产业的“一池春水”,唱一台文旅融合发展的好戏。

规范引领。文化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作用。把鹰城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之中,既能增加旅游的文化含量,衍生出具有鹰城文化特色产旅游产品,让游客了解鹰城、感知鹰城;又能涵养旅游文化,培育旅游品牌,引领旅游方向,传递正面能量,倡导文明新风,克服薄弱环节,为旅游注入精神动力,使文化和旅游比翼双飞,为鹰城持续健康发展添光增彩。

促进提升。文化与旅游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有机运转二者才能相互促进。文化能为旅游注入精神源泉,使旅游具有内生动力,吸引更多游客,提升鹰城对外形象;旅游则能为文化提供载体,让游客了解鹰城的历史文化、人文和自然景观,品尝到特色饮食,买到文化产品,刺激消费,获得殷实的经济效益,为文化发展与繁荣提供物质保障。

突出地域特色 发展民俗旅游

李育蒙(广州市)

据有关机构统计,此次疫情对旅游产业冲击明显,多地都采取刺激措施,推进旅游产业恢复发展,平顶山市也不例外。据报道,平顶山市委宣传部邀请了8名省内知名文化和媒体专家学者,开展为期3天的“文化名家鹰城行”建言献策暨集中创作活动。

很多地方在进行旅游业规划时都缺少突出的地域特色,同质化比较严重。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得给游客一点“新鲜感”,尤其对外地游客来说,体验尤为重要。想让外地游客保持新鲜感,应该突出地域特色,发展民俗旅游。

民俗根植于民间文化,而民俗文化则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具有历史元素,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体验异地生活的方式。平顶山就有这样的文化旅游元素,比如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通过人文情景浓缩了墨子文化、农耕文化、市井文化、庙会文化等。景区里面还有民俗文化演艺,以牛郎织女爱情生活故事为基础,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表演于一体,形成休闲体验型景区,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优势,通过“人无我有”来抓住游客的体验。这样的景点组合,将文化植于旅游之中,一方面尊重了当地的历史文脉,另一方面将休闲旅游和历史文化保护融合在一起。还有三苏园景区、中原大佛景区等,也是以文化吸引游客。

旅游业要发展好,除自身的底色要足以外,离不开宣传。现在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要运用好市场化的思维来推动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上网”,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擦亮品牌,提高景点知名度。比如让墨子古街文化旅游区游客戴上VR眼镜置身春秋时代百姓生活中,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此外,要强化平顶山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让每一个景点成为一个文化DNA,让游客一想到平顶山就能想到当地的人文风情,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文旅产业铺就致富路

邱利刚(湛河区马庄街道办事处)

现代人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工作之余约上三五好友或一家人,到近郊转转已成为休闲消遣的一种方式,带动了吃住行一系列消费,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为我市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

汝州风穴寺、郏县三苏园,还有近几年鲁山如火如荼的农家院旅游,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市不少县(市、区)巧妙利用文旅搭桥,推动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曾经外出打工的人中,有不少都回到家乡,或经营客栈,或售卖手工艺品,或制作特产、美食,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找到了致富路。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