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充分挖掘发展潜力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盘活”旧坑塘 建起幸福苑
精准维护确保供水
市委办公室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汝州市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解决实际问题 助推企业发展
礼敬传统文化 守望精神家园
微电影《扶贫路上》上线
高新区1592套安置房交房
我市青少年书法作品展征稿
我市多个单位和个人获奖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盘活”旧坑塘 建起幸福苑
——郏县渣园乡林村变靓记
 

一个占地面积约11亩的坑塘修葺一新,从广阔渠引来的汝河水正哗哗地流入。坑塘中央的桃花岛上,近百棵桃树绿意盎然,一群鸭鹅戏水池中。环坑塘堤岸有1000多米长,东侧是新铺的水泥路,西侧是用旧砖铺设的甬道,近水一侧,新栽的垂柳随风飘拂,近两米高的梨树有的已结果……5月6日,记者一走近郏县渣园乡林村,就为这处坑塘美景所吸引。

“原先的坑塘是1958年时挖的,可小,坑中有一个泉眼,后来出水少了,渐渐成了村里的垃圾坑。村民们没用的破衣服、旧家具啊等都往里扔,乡里乡亲的,谁倒垃圾你好意思拦?现在怎么也没想到会变这么好,我们都非常感谢县水利局派来的第一书记。”坑塘旧貌换新颜,今年72岁的村民张福民大爷是见证者。

张福民口中的第一书记名叫刘献军,和他同时前来驻村的还有工作队队员赵小峰和管旭禹。他们从2019年11月开始驻村扶贫。

治病要找病根,扶贫要找“贫根”。进村当天,三人就找到村党支部书记林志民,要求两天内走访一遍建档立卡贫困户。“心中有数工作才能有方,摸清家底、了解实际,才可做到精准施策。”刘献军说,在逐户走访后,他发现村里的22户贫困户中,12户有就业需求,4户缺少启动资金,6户需政策兜底。

想要拔掉“穷根子”,必须开对“药方子”。在精准汇总贫困群众信息后,他将信息发到单位工作群,让大家帮忙为有需求的贫困户介绍工作,同时带领有养殖种植意愿的村民外出学习。

“很感谢刘书记的推荐,如今我在县城一家鞋店上班,每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弟弟妹妹上学、我母亲吃药都不发愁了。”27岁的村民林燕乐在电话中笑着说。

林燕乐的父亲几年前去世,母亲有慢性病,无法干重体力活,妹妹和弟弟都还在读书。父亲去世时,撇下了五六万元债务。林燕乐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如今,有了固定收入,林燕乐性格逐渐开朗。像林燕乐一样,该村另外9位贫困村民也找到了工作,幸福生活正在重启。

该村东侧的广阔渠引水沟,多年来疏于管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春节后,刘献军3人从单位协调资金,请来3台挖掘机和4辆渣土车,在大干3天,清出垃圾4000多立方米、开挖土方5400多立方米,又回填土方3500立方米后,终于将占地约11亩、几近荒废的坑塘“盘活”了。同时,对坑塘下游河道进行了清淤,铺设了步道,栽上了绿化树。

他们还对村内东西大街规划了以法治、孝道等为主题的墙画,依托村内明清戏台修建了文化广场,将村民闲置的磨盘、石磙、碾盘及拆旧房留下的红石条改造成了乡土风景,利用“双违”整治腾空的土地和房子建起了幸福苑,村内40多名留守、孤寡老人的一天三顿饭有了着落。

“坑塘里有水了,可以租出去,增加村集体收入。我们驻村时间还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团结实干,找到适合林村的发展道路,努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刘献军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