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年工作回顾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5%,居全省第4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居全省第4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居全省第4位。
◎成功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中国尼龙城上升为国家战略。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累计减贫31.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被予以督查激励;
◎互联网+医疗健康、卫生监督、易地扶贫搬迁、农村水价改革、绿色矿山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工作在全国全省创出了亮点、树立了示范;
◎政务服务、国土绿化、农业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9年:砥砺奋进谱新篇
1.顶住下行压力,稳定经济运行
◎坚持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为企业解决重大问题108个,减税降费37.7亿元。
◎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150个、资金36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2.7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8.4%。
◎争取地方债券额度65.8亿元、上级资金146.4亿元。批准建设用地2.2万亩,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连续6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在首次全省营商环境考评中,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居全省第1位,政务服务指标居第3位。
2.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尼龙城加快建设,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4万吨尼龙66工业丝、锦华新材料1.5亿米高档锦纶面料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尼龙科技己内酰胺二期、15万吨环己酮等项目加快实施。中原电气城引进项目42个、总投资77.9亿元,已开工建设24个。“三大改造”完成投资239亿元。
◎粮食总产229.7万吨、创历史新高,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居全省第4位。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9家,郏县红牛产业园、汝州“三粉”产业园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苏宁物流豫南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鲁山花瓷古镇开工建设,国际物流产业新城启动实施。
3.打好三大攻坚,着力补齐短板
◎2.1万名贫困群众全部易地搬迁入住,9585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实现减贫4.2万人、退出贫困村138个,鲁山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整治“散乱污”企业968家,全面完成省定6.5万户“双替代”任务,PM10、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9%、7.7%,整治黑臭水体20条。
◎67件省交办问题楼盘信访案件化解64件,276个新排查问题楼盘已化解或纳入化解程序267个。
4.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动力活力
◎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57家僵尸企业处置。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超过92%,新增市场主体5.3万户。98.8%的村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新签约项目206个、总投资1632.5亿元,新设外资企业12家、投资额2.4亿美元。
◎新增省级创新平台载体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3家、提前1年实现倍增目标。
5.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国家验收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城市。郑万高铁通车运营,打通断头路36条,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07.5公里。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2个,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2.5万套。湛河两岸建成总长160.8公里、面积580公顷的亲水绿道。
◎深入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创建示范村77个,完成农户改厕14.3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470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169个村、21.5万人,居全省第1位。
◎新造林18.1万亩、双倍完成省定目标,森林覆盖率达33.7%。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全域循环生态水系规划,实施项目31个。
6.强化民生保障,保持社会稳定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医保、低保和城市特困人员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4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7万个,新建改扩建高中学校11所。
◎建成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级胸痛中心、1个高级卒中中心。
◎外卖封签送达监管模式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新餐饮监管十大举措”之一。
疫情防控 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
新年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
一是统筹谋划、依法防控
构建“六大体系”,实行“十个最”战时机制,坚持地企联动、同频共振,确保令行禁止、执行有力。
二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各级党员干部英勇奋战、携手抗疫,构筑起全流程、全闭环的人民防线。
三是积极探索、科学管控
建立三级医疗梯队、三道医疗防线,研究出台十项创新举措,前移检测关口,创新流调方式,适时开展“回头看”。
四是同心勠力、援鄂抗疫
紧急动员全市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力保障国家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得到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
电力、煤炭、化工等企业疫情期间始终正常生产运行,有力保障疫情重点地区能源供应。
83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五是主动应变、危中寻机
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点,分区分级分类精准施策,稳妥开展复工复产,有序做好复学复课,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归正轨。
二○二○年 工作安排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五大转型”、持续提升“八个度”,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奋勇争先、增添重彩。
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
◎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以上
◎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2020年: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扩大有效投资
◎抓好356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
◎加快鲁山机场、三洋铁路、焦唐高速平顶山段等规划建设,确保沙河复航工程建成投用。
◎开工建设城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沙河治理及生态调控工程。
◎启动5G规模化商用,实现县城以上城区5G全覆盖。
激发消费潜力
◎培育壮大无人配送、智能物流、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等新业态,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
◎建好3个省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系点,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改造为新型消费载体。
◎扩大电商、快递农村覆盖面。
优化营商环境
◎认真落实阶段性税收减免、延期缴纳或减免社保费、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政策。
◎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作用,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加快实施企业上市“121”行动计划,鼓励企业扩大上市融资。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中国尼龙城建设,加快建设热力及供配电、染色污水处理等六大中心,落地建设一批尼龙纺丝、空包、织布、染整项目,打通尼龙纤维及制品产业链条。
◎加快中原电气城建设。加强与美国伊顿、挪威帕拉特、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积极推进跨境电商智能制造产业园、伊顿工业园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年产3000万套光伏组件加工、中石油叶县盐穴储气库、鲁山花园沟抽水蓄能电站、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提升特钢不锈钢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特宽特厚钢板、特种复合金属材料和中高端不锈钢产品。
◎深入推进煤炭、钢铁、水泥、煤电等传统产业延长链条、提质发展,推动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加快建筑业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产业新城、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港等项目建设。
◎加快本土电商平台发展,引进知名电商领军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运营中心、结算中心。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深入实施“鹰城英才计划”,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1条”,注重引进人才团队。
◎深入开展企业成长促进行动,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创建省级创新平台载体10家以上。
◎强化政校企合作,加快东华大学(河南)尼龙新材料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
持续提升发展集约度
◎加快实施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公司”开发运营模式,推动实现“二次创业”。
◎支持高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和低效发电机组“退城进园”。
◎加快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盘活企业闲置土地,完成土地收储3000亩。
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紧盯2.13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完善产业、就业等稳定增收机制,加大扶志扶智工作力度。
◎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实现两者接续发力。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加快完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持续狠抓“六控”措施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指标。
◎压实各级河长湖长责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市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开展污染源排查整治,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强化风险防范化解
◎支持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力度。
◎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稳妥有序推进问题楼盘化解。
◎深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鼓励企业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大力支持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舞钢公司等国有企业发展,做优做强国有资本;支持平发集团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提质扩面。
◎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
◎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丰富金融供给。
◎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机制,完善首席科技服务员和特派员考核评价制度。
推进高水平开放
◎努力引进一批战略性、龙头型项目,扩大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对外合作。
◎培育优势外贸产业基地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鼓励引导优势企业积极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市场。
◎加快平顶山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有效整合业务流程,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便利化、一站式通关综合服务。
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优化城镇布局
◎全面启动县域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有序推进高铁片区、焦店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推进高新区、湛南新城、昆北新城、尼龙城功能互补、产业融合。
◎推进宝丰、叶县、鲁山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增强汝州、舞钢、郏县支撑地区发展能力。
深入推进城市提质
◎加强城市地上地下一体规划建设,坚决整治城市顽疾。
◎抓好四馆一中心、市委党校、平煤神马集团创新基地、市中医院新城区分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一高迁建等项目建设。
◎继续实施打通断头路滚动建设计划,加快充电站、充电桩、立体停车场建设。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创建公共交通示范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支持各县(市、区)发挥优势、科学定位,培育发展1-2个主导产业。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大力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继续推进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建设。
◎开展常态化县域经济观摩和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开展耕地保护提质行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完善农业科研与推广服务机制。
做强做优现代农业
◎持续实施“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发展战略,着力建设绿色食品城。
◎积极发展富硒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壮大郏县红牛、汝州“三粉”、舞钢天成肉鸽等现代农业产业园。
◎大力开展“三品一标”“鹰城名优”品牌创建,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创新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强与伊利、大北农、牧原等企业合作;落实好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深化农村改革
◎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
◎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支持农业生产经营托管服务。
◎建立抵押贷款平台和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基金,引导资本投向现代农业。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完善和落实村庄规划,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饮水安全、农网改造、农村信息、冷链物流、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
◎支持郏县申报住建部最美乡村共同缔造示范点。
◎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科学编制森林平顶山总体规划,全面实施林长制,完成造林10.8万亩、森林抚育18.6万亩。
◎开展饮用水源林建设;加快白龟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修复和石漫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深入开展巡河巡山巡矿行动,抓好河湖采砂、露天矿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
◎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加快清洁环保装备、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
◎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出行。
深化生态环境体制改革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综合推进“山水林田湖”确权登记。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稳定扩大社会就业
◎出台支持新增就业岗位措施,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行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落实好援企稳岗政策。
◎持续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创优行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好城市困难群体帮扶。
◎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
◎提高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大力发展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争创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建改扩建学校34所,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改善高中办学条件,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支持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
◎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行课后服务工作。
加快健康鹰城建设
◎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继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卫生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完善基层全科医生和村医保障政策。
◎加强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全程监管。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确保进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充分挖掘观音、曲艺、陶瓷、魔术、温泉、姓氏、冶铁等文化资源,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
◎健全“民呼必应”接诉即办工作体系,完成108个城区社区规范化建设任务。
◎全面推进“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工作。
◎加强快速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建设。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开展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高质量编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全面加强
自身建设
(1)加强政治建设,做到绝对忠诚。
(2)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施政能力。
(3)践行根本宗旨,提升服务水平。
(4)弘扬实干作风,积极担当作为。
(5)恪守为政底线,建设清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