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美不胜收
与书结缘
婚后不赊账
我与书的相遇
女儿的饭局
优雅从容过一生
史海泛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书结缘

 

□ 田俊红

按照我早期的人生走向,今生似乎是与书无缘的。生我养我的那个偏僻小村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我接父亲的班离开她的时候,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连中专都没人考上过,村里的老人们经常说,我们祖坟上就没长那棵蒿草。少年时,除了小学课本,接触过的课外书就是《野火春风斗古城》之类少得可怜的几本连环画。上学的目的就是识几个字,不要再像父辈们那样做睁眼瞎,这大概也是我们那个文化氛围寡淡的村人们的共同愿景。

在那个年代,能够脱离农村,吃上商品粮,有个固定的工作,回乡探亲时穿着喇叭裤,戴着电子表,给乡亲们分散烟卷,看着周围羡慕的眼神,幼稚的自豪感就能溢满全身。按说我的人生已经定型,与书更加无缘了。因为我有个工人的名分,到家里说媒提亲的络绎不绝,记得有个远房大嫂直接领着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孩到我家里,我懵懂无知,全由母亲应酬推辞。母亲对我谆谆教导,激励我要好好干工作,将来找一个城里吃商品粮的媳妇。但是,在我刚参加工作的头两年里,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上班时在八百米井下埋头干活,下班后喝酒、玩牌、睡觉,基本上是一副二流子的模样。我们队里有一位姓宋的老师傅,曾经毫不掩饰地给我下定语:“你这孩儿啊,天天吊儿郎当,早晚是进西大院的料。”西大院是这个城市监狱的代名词。

掘进队的党支部书记找我谈心,他问我,有什么理想啊?我低头不语,又问我,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打算啊?我随口说道:“挣钱,回家盖房子,娶老婆。”这也是那个年代矿工们最美好的愿望。书记嘘寒问暖,和我扯了半天闲话,临走时鼓励我:“每个人来这个世上走一趟都不容易,小田啊!你还很年轻,想做点啥都不晚,下班没事了看点书吧!”

也许是书记的话启发了我,也许是业余生活的百无聊赖,我第一次走进新华书店买了三本书: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小学生作文选》,一本是《普通逻辑》。买新华字典是因为我识字太少,甚至连简单的“治”和“冶”都分不清。买《小学生作文选》的原因,是上小学时借读过邻桌这样的课外书,我不但能看懂,还非常喜欢。也就是从这本《小学生作文选》开始,我后来又买了许多《初中生作文选》《高中生作文选》《文学概论》等写作方面的书,慢慢懂了些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文体知识。买那本《普通逻辑》,现在想起来还微微有点心酸,也有点可笑。当时我根本就不懂什么是逻辑,只认得“普通”二字,天真地以为这是所有普通人都能看得懂的书。买回来翻了翻发现犹如天书,便束之高阁了,直到许多年后我参加自学考试,才明白《普通逻辑》是到大学才开的课程。

书和恋人是一样的,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了解,从了解到迷恋,一旦结缘便终身不弃。走进书里,我发现了一个个神奇的世界。好书犹如人生航向的指南,为人指点迷津 ,催人奋发,使我慢慢懂得了人生真谛,人世真理,人间真情。书读多了,能使人在错综复杂的世事中分清是非,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痛苦中振奋精神,在迷途中找到前程。单位的图书室,成了我常去的地方,那段时间看书良莠不分,没有目的和功利,全凭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幸运的是单位的图书室没有所谓的坏书,在那里,我首先读到了影响我整个青年时代的书——《汪洋中的一条船》,连读三遍,记忆最深刻的是主人公郑凤喜和他哥哥在暴风雨中铿锵有力的对话:“做事不要怕吃苦,因为越吃苦越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也不要怕失败,因为成功就是多次失败所导致;还有不要怕困难,因为越是困难的事越会使人变得伟大。”这段话一直激励着我,使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面对,并咬着牙想法战胜它。

人生是短暂的,在短促的青春时光里,我认识了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与书结缘,是今生最幸运最幸福的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