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记者乘车来到叶县常村镇东南隅的府君庙村,感受这里实施脱贫攻坚后发生的变化。
“原来出村道路坑洼不平,开车走在上面一摇三晃,现在铺的柏油路光哩很、美哩很!2018年底天旱,村子西半拉压井都压不出水,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你看这天然气管道也安到家门口了,马上就能通了!”见到记者,今年63岁的村民樊全福骄傲地说。
同行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叶县市场管理局的梁新林告诉记者,樊全福是村里的“稳定脱贫户”,有两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他自己则是一名“能工巧匠”,平时干些建筑活儿,抽空还到山上采艾草、山野菜、中草药等。
在府君庙村东南边,有一片编号为136的“叶县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梁新林称之为“府君庙村工业园”。工业园里容纳了艾草加工车间、门厂和面粉厂3家企业,是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府君庙村属于平原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适宜艾草种植。去年春,经多方协调与努力,该村引导贫困户和村民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大叶艾草,并与河南顺泽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提供大叶艾苗,随后以1800元一吨的价格保底回收艾草。另外,该村还建起了艾草加工车间,制作艾茶、艾枕,一亩地每年可收入两三千元。
“每年端午节前,把第一茬艾草上的‘一尖两叶’掐下来,可以制作艾茶。”村党支部书记吴召印笑着说,2019年,光艾茶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中午时分,正式生产尚不足一个月的永发门厂喷漆车间内仍机声隆隆,工人师傅正在喷漆作业。“不加班加点不中啊,昨天又接了漯河70套门的订单任务。”来自南阳市方城县的郑延海告诉记者。
今年31岁的郑延海是府君庙村脱贫户臧娥的丈夫,曾在浙江的门厂当过十几年的技术员。2017年11月,郑延海随臧娥回到府君庙村创业,在叶县市场监管局的全程帮扶下,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合页厂。今年,二人又追加投资近300万元,引进一整套数控机床,将合页厂升级为门厂。如今,两人的门厂安排了陈丰彬等4名贫困户务工,一个月保底工资2200元。
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府君庙村面粉厂是由对口帮扶单位平煤神马集团八矿投资30万元建起来的,村“三委”经广泛考察引进了含2台石磨在内的全套自动化生产设备,2名贫困户在面粉厂就业。“下一步还将开发有机面粉,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小杂粮包装等,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产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来自平煤神马集团八矿的驻村第一书记乔云清说。
离开工业园,记者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四家,田四的妻子常英正在加工线圈。
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记者了解到,在扶志扶智方面,驻村工作队注重引导帮助村委干部及群众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教育引导群众从事家庭手工缠线圈就是其中的一项。
“这个活儿一学就会,缠一个线圈1毛4,一天挣个十几块钱,既能照顾老人、孩子,还能为家里增加一点收入。”常英说。
站在一旁的田四补充道:“梁队长、乔书记、吴书记经常来家里看望,问我们有啥困难需要帮忙,对我们可好了!”
今年45岁的吴召印原来在秦皇岛、深圳等地做生意,2007年底回村创业,从事建筑构件租赁生意。2017年5月,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他变卖了租赁设备,全心扑在工作上。他说,府君庙村这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一片空白到去年增至20万元,原来村“三委”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利用废弃的养鸡场建起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游园等,同时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改变了村子脏乱差的面貌。“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梁队长和乔书记搭起的‘乔梁’!”吴召印幽默地说。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总书记曾经说过,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只要府君庙村1000多口老少爷们都实现脱贫奔小康了,我们这些年的付出就算没有白费。”已当了5年多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梁新林说。 (本报记者 田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