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富村民
全市“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召开
深入调查研究 积极建言献策
坚持查漏补缺 建设美丽乡村
市疾控中心恢复办理健康证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富村民

 

本报讯 (记者杨沛洁)5月8日上午,叶县任店镇柳疙瘩营村党支部书记尚海涛来到村外的蔬菜大棚里,查看收菜情况。

“这些大棚有120多个,除了让100多位村民打工挣钱外,还让我们村和灰河营村每年纯收益10万元。”尚海涛说,其中有53个大棚属柳疙瘩营和灰河营村共用,由返乡创业的疙瘩营村村民尚松鹏经营。几年前,尚松鹏回乡陆续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建了70多个蔬菜大棚,种植的上海青销往市区,为村民提供了几十个就业的岗位,每天人均收入50元以上。

“看着尚松鹏的成功,我也动了心思。”尚海涛说。叶县正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村干部,尚海涛结合村里实际寻找发展的突破口。柳疙瘩营是传统的农业村,有3500多人6500多亩土地,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尚海涛一次次蹲在尚松鹏的大棚前研究,每亩大棚每天收多少筐菜,1年内价格平均卖到多少钱,肥料、人工、种子、犁耙地、浇水等方面投入多少。“抛除掉所有投入,一亩地纯落1万多元。”

“如果村里建大棚,咱们合作经营如何?”尚海涛的提议得到了尚松鹏的赞成。2019年,尚海涛拿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上级部门很快同意他与灰河营村共同发展,并拨付了200万元项目资金,两个村村干部又各拿出20万元,尚松鹏也拿出80万元入股两村村集体经济,流转柳疙瘩营村120亩土地陆续建成53座大棚,返租给尚松鹏管理使用。建成的大棚归两村村集体所有,两村每年各分得10万元的红利。

当天上午,看完蔬菜大棚,尚海涛又来到大棚西侧的麦地。这块土地已流转完毕,麦收后,将建成120个大棚种植鲜花。任店镇境内有鲜花种植户,每亩地纯收益1万元以上。尚海涛也将该项目引了进来,采用蔬菜大棚的模式,建起大棚返租给专业种植户,目前合作协议已经达成,只待麦收后实施。

尚海涛介绍说,在蔬菜大棚紧邻的南侧、北侧的大块土地,目前也正在做流转手续。今年秋收后,该村还将与另外一个村建设蔬菜大棚,返租给种植户继续种植上海青等,并发动村民积极入股村集体经济,每年各村村集体收入又能在10万元以上,同时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与村集体共同增加收入。

“发展村集体所缺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每年村集体稳赚不赔。”尚海涛说,截至去年底,带动30多户贫困户就业,当年付给村民的工资就超过110万元。

本报讯 (记者闫增旗)5月7日,石龙区人民路街道南顾庄村林下养殖场,20余亩郁郁葱葱的果树林中,掩映着几处蓝色彩钢房,成群的鸡、鸭、鹅在房子周围、果树下觅食。

“2018年之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是个‘空壳村’,后来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村‘三委’干部筹资流转20亩地建了林果观光园。”南顾庄村党支部书记师丙强说。

南顾庄村地处石龙区城区,全村924户3077口人,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仅有耕地870亩,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23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做好文章,壮大村集体经济?南顾庄村干部决定利用原有的林果资源,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产业。为了把这个项目做起来,南顾庄村村“三委”到叶县辛店镇等地的养殖场考察,最终投资5万元创办了林下养殖场。

林下养殖降低了饲料成本,同时由于林地空气清新,可以缩短出栏期,家禽饲养70天至90天就可出栏上市。此外,家禽的粪便还可以为树林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这样就形成了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

“现在养有1000只鹅、200只鸭、300只鸡。”师丙强说,“这只是第一批,成功后,我们立即引进第二批。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预计每年能为村级集体增收10万元,规模扩大后将带动10余户贫困户致富,解决20余人就业。”

为保障家禽的销售,南顾庄村与山东虹印家禽孵化场签了订单。该公司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同时还收购村民饲养的羊、猪、鸡和种植的小杂粮等农畜产品,这样村集体经济和农户的收益都得到了保障。

“果树的挂果率将会一年比一年高,再加上林地养鸡,等于是双份收益。”师丙强说,“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林果和养殖效益,一部分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一部分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会考虑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