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府及市扶贫办、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残联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就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接受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萍主持会议,副市长张庆一代表市政府到会应询。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题询问,既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应,也是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责情况的监督促进。
李萍在开场白中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完成今年脱贫攻坚既定目标任务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央、省委、市委高度重视,作出系列决策部署,以确保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为确保这一目标稳步推进,经过多次专题调研和反复讨论研究,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我市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李萍对大家提出要求:“请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提问时一定要围绕脱贫攻坚这一议题,应询的同志要紧扣询问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专题询问开始之前,副市长张庆一就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汇报。张庆一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感谢后说,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辖市,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减贫8.8万户31.6万人,退出贫困村502个,国家级贫困县鲁山县、省级贫困县叶县均已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去年以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实施“四大会战”,开展“五个回头看”“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话脱贫、感党恩、谋发展”等专项行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互联网+医疗健康”“农村幸福院”“大喇叭小广播”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专题刊发推广;全省水利扶贫暨饮水安全、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等7个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19年上半年全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专项督查巡查中,我市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张庆一坦言,全市现在还有贫困村10个、贫困人口1.06万户2.13万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较重。下一步,市政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的监督指导要求,紧盯“一保两防”目标,聚焦年度目标任务、脱贫成效巩固、持续稳定增收、培树文明乡风、基层党的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留华首先提问:“目前,我市还有10个村未脱贫,现已进入决战决胜时刻,请问市扶贫办的负责同志,今年如何按期脱贫?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对此,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
市扶贫办主任丁少革回答,这10个村没有退出,有的是因为贫困发生率超过2%,比如郏县三叉沟村;有的“六通四有”还没有覆盖,比如鲁山红石崖村;有的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比如叶县岗底村。围绕这些短板和弱项,我们成立了挂牌督战领导小组,10名市级领导“一对一”联村分包,推动工作落实;今年为10个未脱贫村安排了15个产业项目、13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入将近2500万元,全面补齐短板;先后组织召开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举办未脱贫村责任组长、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进一步压实责任,提高攻坚能力。在缓解疫情影响、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防止返贫方面,市扶贫办着重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注重政策引导对一般劳动力、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家庭,分别采取鼓励创业、引导就业,增加公益岗位、提高报酬标准,低保兜底、扩面提标等政策;加强思想教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激发脱贫动力,提高致富能力;通过建立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为贫困户购买“防贫”保险、对扶贫资产进行确权管理、制定出台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完善机制建设。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教育扶贫的重点,近年来我市教育扶贫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还有个别由于种种原因辍学的儿童,请问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如何解决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问题?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下一步将如何解决?”胡献民委员询问。
市教体局局长邱红标回答,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依法治辍、以情劝学、以资助学,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2019年,累计劝返失学辍学学生1223人,其中建档立卡371人,没有出现因贫辍学现象。下一步,市教体局将坚持压实责任到位、学生资助到位、动态监测到位、建设关爱到位,全力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失学辍学。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之后,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的各种措施得到了落实。我市将继续重点做好“四个下功夫”:在优化队伍上下功夫,通过“特岗计划”“农硕计划”等完善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促进师资合理配置;在提高待遇上下功夫,深化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教师“两房建设”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扎根教育;在城乡联动上下功夫,通过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市学校挂职锻炼和两区支教,网络教研、同步课堂,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等,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实施国培计划、名优教师示范带动工程,开展乡村教师、县级培训机构优质课大赛,提升乡村教师业务素养,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至关重要。虽然各项兜底保障政策都落实到位,一些独居老人户、重病重残户的收入也能够达到脱贫标准,但他们的日常生活仍然不是很方便,比较困难。对此,蒋梨委员询问:“请问市民政部门,如何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质量?”
市民政局局长袁银亮回答,近年来,全市民政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聚焦”,全力以赴参与脱贫攻坚,通过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保障、高龄津贴、临时救助救急难等政策,充分发挥兜底保障职能。目前,全市仍有10个村未出列,21343人未脱贫,这些都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困中之困,民政部门将全覆盖无死角落实政策,分类定标,差异服务,并将关心关爱特殊群体作为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要内容;格外关注重点监测户、贫困边缘户、刚性支出过大易动态返贫户,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富有特色的保障措施;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敬老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专业养老机构参与敬老院管理,加大农村幸福院建设力度,强化兜底服务设施建设;重度残疾人托养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同时探索居家照料和邻里照护的托养服务模式;加大照料服务力度,制定完善照料服务规范,落实好特殊群体上门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居家服务,确保兜住底、兜牢底、兜好底。
加强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实现精准脱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实际工作中,有些培训形式大于内容,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对此,付西敏委员询问:“请问市人社局的负责同志,下一步如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使技能培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市人社局局长董汉生回答,贫困劳动力培训的问题是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之一,也是人社扶贫攻坚工作的重难点所在。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走访座谈,梳理出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主要存在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一些培训项目对贫困户增收作用不够明显、培训后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等三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人社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进行研究,充实4个脱贫攻坚指导服务工作小组,由局党组成员带队、县级干部全员参与,抽调58名业务强、素质高的科级干部,分包县(市、区),既督又战、市县同责,通过精准识别差异化培训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有效性;发挥技能脱贫技校能动性,开展更高层次技能培训;加大已参训人员劳务输出力度,实现高质量就业脱贫;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为已参训但无力外出的务工人员进行兜底安置,全面抓好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问题整改。
贾英志委员询问:“住建部门主要承担着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的任务,请问目前全市危房改造方面还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仍有个别群众未按要求拆除旧房,针对此类问题,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市住建局局长黄建军回答, 近年来,市住建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竭尽全力争取省级政策,脚踏实地督促县级部门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个别介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边缘户”家庭,享受不到现有的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意见较大;扣除危房补助,家庭还要负担大部分资金,多数危改户经济压力大;个别农户诉求不合理。至于“拆旧难题”,是国家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给我省的共性问题,主要是因为农村群众对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宅在感情上难以割舍。对此,我们将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借助宣传月和宣讲组,持续宣讲政策,争取理解支持;结合乡村振兴,创新举措,激发拆旧内生动力,比如鲁山县的资金奖补、示范引领,郏县危旧房屋拆除后收回集体统筹使用;启动“百日督战”,成立督战组和工作专班,层层压实责任,重点蹲守督战,限期拆旧。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能有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近就业的长远之计。赵红旗委员询问:“请问市农业农村局的负责同志,目前我市51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主要有哪几种形式?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如何使用和管理的?”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林胜国回答,目前全市512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主要有出租流转型、实体经营型、产业带动型、项目拉动型、服务创收型等五种发展模式。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公益事业和村集体产业发展投入等,其中光伏和扶贫车间等项目的部分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在管理上,主要推行“村账乡管”委托代理服务,以各乡镇财政所等为基础,成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各行政村(含社区)的“三资”均委托给代理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管理台账,实行“一村一账”分户核算,严格执行财经政策。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市贫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仍比较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为破解这一难题,目前我们推广了叶县的“集体经济联村共建扶贫模式”,通过抱团发展,提升村级集体扶贫带贫能力。
“近年来,为实现农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卫健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卫生室不能很好地发挥医疗保障作用,部分村医水平低,家庭签约医生存在只签约不服务的现象,请问在村医队伍的规范和管理方面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家庭签约医生都提供哪些服务?怎样发挥更好的作用?”梁丽萍委员询问。
市卫健委主任李自召回答,我市在村医队伍的规范和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四种措施:严格执业准入、加强业务培训、定期开展考核、建立退出机制。2017年9月,《平顶山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出台,明确了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即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通过做细签约服务、落实“十个一”,拓宽服务模式、推行智能化签约,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对家庭医生有更深刻的了解,调动签约服务的积极性;扎实落实各项服务,比如每年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对农村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依据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建立贫困患者村医回访制度,对贫困患者出院后的情况进行回访,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报销、出院后居家康复和服药情况,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群众健康和费用的守门人。
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全覆盖,但是还有部分贫困群众对医疗报销政策不是太清楚,特别是偏远贫困村有慢性病的群众,因为取药不方便、不知慢性病卡如何使用,导致不愿意办理慢性病卡。张四光委员询问:“请问市医保部门,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市医保局局长仝宛鎏回答,医保局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医保扶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同时对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村医等进行培训,将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提高政策普及率和知晓度。二是持续落实医保扶贫政策“回头看”,推进“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确保政策清零达标。三是持续开展门诊慢性病鉴定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四是通过统筹乡镇卫生院以及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作为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加强村卫生室的药品供应、完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体系等,持续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推进医保服务便捷化。
魏留庆委员询问:“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措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有一些贫困群众对于小额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不愿贷、不敢贷、不会用现象,请问市金融部门的负责同志,要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群众贷款后,如何健全完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
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吕文卿回答,截至3月末,我市扶贫小额信贷当年新增户贷率为1.6%,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排名第6;逾期额为0,与全省其他6个省辖市并列第1。不过,我们在明察暗访时发现确实存在贫困群众对扶贫小额信贷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我局将通过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多措并举发挥贷款效能、加强贷款使用指导等解决这一问题。关于建立完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问题,一是建立预警机制。提前两个月将到期贷款情况通报各县(市、区)和相关责任银行,提醒相关单位及时催收。二是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尤其是针对今年受疫情影响产生的逾期风险,督导金融机构提前做好续贷、展期工作,帮助贫困户渡过难关。三是对逾期贷款分类处置。对贷款主体不知去向的,依靠村“两委”和亲朋好友进行寻找;对有还款能力却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采取村广播、贴告示甚至司法强制措施进行催缴;对确因非主观因素导致逾期的贫困户,及时启动补偿代偿机制予以解决。
农村贫困残疾人是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困群体,所以对残疾人的排查、办证要实现全覆盖。陈卫华委员询问:“调研中发现部分残疾人的鉴定有病残不分的现象,请问市残联的负责同志,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对残障儿童的康复教育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
市残联理事长郭东晓回答,解决部分残疾人的鉴定病残不分这一问题,我们有四点考虑:一是加强惠残政策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增强办证的主动性、自觉性;二是加强办证业务培训,让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正确理解、准确掌握办证标准,主动给群众讲清楚、说明白;三是提高办证服务能力,特别是对行动不便,偏远农村群众,变等上门申请、上门鉴定为到户服务,下乡、进村、进社区,提高群众办证的便利性;四是建立定期开展动态清零排查的制度。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作一直居于全省前列,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压实责任,细化工作,重点从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列入民生实事,增加定点康复机构,提高救助范围、扩大覆盖面,贯彻落实好河南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管理办法,开展残疾儿童诊断与评估工作,开展适龄残疾筛查、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等六个方面继续做好这一工作。
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一问一答中,近3个小时悄然而逝。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均有备而来,频频提问,提出的问题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殷切的期盼。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不回避、不推诿,直面问题,回答态度诚恳、实事求是,表明了政府部门的诚意和决心。
在专题询问的最后,张庆一代表市政府作表态发言。张庆一说,开展这次专题询问,是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鞭策激励和有力促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吸纳意见建议,进一步落实好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行业责任、帮扶责任、监管责任;认真开展“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对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等情况进行深入排查,确保在脱贫攻坚普查中取得优异成绩;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大力气抓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文明乡风培育、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打牢基础。
最后,李萍强调,当前,脱贫攻坚大考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最后总攻的战斗已全面展开。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市委领导下的政治机关,要善于从人大工作角度推动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下一步要针对平时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这次专题询问中找出的问题,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监督和支持政府有关部门树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啃下硬骨头,打好总攻仗;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及自身发现的问题,一条一条梳理,一项一项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破解之策;各级人大及常委会要以这次专题询问为契机,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严格落实专题询问跟踪督察办法,确保询问事项真正落实到位,维护好专题询问的严肃性,切实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性。
(本报记者 蔡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