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郑渝高铁湖北段控制性工程复工
突出高站位 坚持高标准 追求高质量 打造新动力 探索新模式 实现新发展
坚持复工复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 以安全稳定环境保障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帮扶解困 助力春耕
产业帮扶拔“穷根”
林果香飘五里岭
我市扎实推动重点项目复工开工
“今年俺要挣到10万块”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果香飘五里岭

 

西出鲁山县城约5公里,沿242省道攀上有一处叫五里岭的小丘陵,极目望去,远处昭平台水库碧波荡漾,近处万亩果园梨花盛开,落英缤纷、馨香萦绕。

3月23日,董周乡蔡庄村村民雷献超在满园梨花下忙着喷药除草,他家有果园50亩左右,在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属于种植大户。雷献超一边喷药一边告诉记者:“果园里种有樱桃树、梨树、杏树等十几个品种,果实从4月能卖到10月,去年卖了30多万元,今年按目前的形势估计,要往40万元努力。”

五里岭位于昭平台水库东侧,涵盖董周乡蔡庄、铁家庄等村庄,省道242穿岭而过。谁能想到,20年前,五里岭还是个贫瘠的小丘陵。

回忆起早年的五里岭,蔡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占国说:“都是丘陵荒坡,地少得可怜,种点庄稼也是靠天收,村里好多人出去卖丝绵、木耳。”

1996年,蔡庄村几位村民去山东莱阳卖木耳,发现那里地势地貌与老家相似,农民大规模种梨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们从莱阳买回梨树苗试种。

村民段军曾是种梨大户,如今转型成为“梨专家”,他说:“是一本杂志上的广告改变了我的命运。”

2002年,种植梨树的段军在一本《中国果树》杂志上看到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出售梨树苗,是个新品种。“我一年跑去三次,向专家学习,引进新品种。前后十年,我不断往研究所跑,经我手引进的梨树苗就有20多万棵。”他说。

经过不断的对比试验,加上果树专家的指导帮助,他们得出结论:五里岭的土壤、气候、温度、湿度、光照很适合种植红香酥梨。这种梨产量高、口感好、经济效益高,如今已成为五里岭的主要种植品种。

前几年,段军转让了果园,专职进行果树种植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外地请我去讲课,车接车送,一天400块。”他笑着说。

群众的自发创造,引起了鲁山县相关部门的重视,林业、扶贫等部门和董周乡党委、乡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征求意见,规划建设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林果种植由散户向种植大户集中,规模效益进一步凸显。

从2015年起,董周乡尝试在林果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吸纳果树种植致富能手进入党员志愿帮扶队,为果农提供技术、销售指导,李占国任五里岭林果产业党支部书记。

蔡庄村村民李二虎因病致贫,在林果产业党支部的帮助下种了14亩梨树,2018年实现脱贫。尝到甜头后,他又用小额扶贫贷款租种了10亩梨树,预计明年挂果。

如今的五里岭沿线已形成以蔡庄、铁家庄、石峡沟等村为核心的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带动全乡28个行政村2800多户参与种植。目前,梨树种植面积5万余亩,种植品种20多个,年产果品5000万公斤,产值达1.3亿元。

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固定就业岗位2500余个,平均每年支付各类工资40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600余户1000余人。另外,全乡有5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在附近的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处打零工,年人均新增务工收入5000元左右。

(本报记者 常洪涛 田秀忠)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