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抓实抓细各项措施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我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复工
高新区贴心服务复工复产企业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我市1个集体3名个人获司法部表扬
创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管理“鲁山经验”
合作社助力扶贫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3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管理“鲁山经验”
——鲁山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之三
 

3月16日,鲁山县张良镇思源居社区居民李富玉在温室育苗大棚里忙碌着。“在这里干活,出家门就到,一个月能挣1500块钱。俺还在社区的公益岗位干,一个月还能拿500块钱。”他说。

思源居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19户472人。今年63岁的李富玉曾是张良镇朱马沟村的贫困户,2018年6月,按照政策,他们一家三口免费分到了75平方米的一楼住房,并于2019年底摘下贫困的帽子。

“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张良镇按照这个思路在社区附近建设了3个大棚、一个扶贫车间、一个冷藏库,通过种植、经商、务工等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使其有了稳定收入。

“十三五”期间,鲁山县计划易地扶贫搬迁3130户11039人,涉及梁洼、张良、团城、下汤、尧山等18个乡(镇、街道)。该县提前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2个,3130户搬迁对象全部搬迁入住。

该县按照“稳得住、生活好”和“四靠”(靠县城、靠乡镇、靠产业园区、靠旅游景区)要求,因地制宜,科学选址,便于群众就业和务工。项目土地、规划、施工、环评、地灾评估等各项手续齐全。32个集中安置点,靠乡镇20个、靠旅游景区12个。

产业发展要多样化,该县严格按照产业发展“5个一”(在有条件的安置点建设一个村级光伏小电站,一项特色农林业,一个扶贫车间,一个产业园区,一份集中理财、定期返还的资产收益)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多年培育形成的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电商、光伏六大产业和十大产业园区,实施发展产业奖补等激励措施,实现了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全覆盖。

通过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奖补措施,该县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就业全覆盖。全县搬迁群众中有劳动能力的5871人,发展林果种植业869人、养殖业574人、转移就业2786人、从事公益岗位就业655人、自主创业987人,实现了就业全覆盖。

紧紧围绕“稳得住、生活好”的目标,各安置点在“五有”(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文化广场)配套到位的同时,科学设立便民服务大厅、爱心超市、矛盾纠纷调处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便民服务室,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便民服务。

在搬迁社区,鲁山县推行“组织覆盖”“考评覆盖”“活动覆盖”,以开展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机构,构建安置点长效管理服务机制,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按照搬迁点人口规模,分类设置,实现“组织覆盖”。该县高度重视安置点社区的组织建设,按照村级建制选举产生社区党支部和社区服务中心(站),400人以上的社区设立服务中心、400人以下的社区设立服务站,配备管理人员3-5人,管理人员工资和安置点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现了社区管理有组织、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

多措并举,智志双扶,实现“活动覆盖”。建立社区学习制度,定期开展集中学习。通过制作宣传展板、举办专题培训班、放映爱国电影等,大力宣传感恩新时代、勤劳致富等内容;定期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脱贫带头人”等各类创建活动;完善环卫设施,每个社区从搬迁群众中选聘3-7名卫生保洁人员,开展常态化保洁工作。

细化标准,量化分值,实现“考评覆盖”。实行“县负总责、部门联动、乡(镇)和社区抓落实”,研究出台文明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集中安置点全面推进美好生活文明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制定包含17项内容的文明示范社区考核标准,每月对安置点创建活动进行考评,年底进行总评。

鲁山县实施“三个覆盖”、规范安置点社区管理的做法,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并专门发文向全国推介。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搬迁居民的扶持力度,推动后续扶持工作与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努力把每一个搬迁安置社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让搬迁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鲁山县发改委主任曹大伟说。

(本报记者 常洪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