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送戏尹和庄
冬日游花山村六首
国画
细读《临沣寨》
那年那个“失窃案”
书法
儿时过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时过年

 

◎高德领

小时候在农村很喜欢过年,也盼望着过年,一进入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算到年下还有多少天。腊八一到,腊八粥一喝,就预示着进入年货筹备期了。而最先准备的年货就是粉条,下粉条要几家人合伙,有和面揉面的,有烧火的,有捞粉条的,还要有个老师傅做指导,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口大锅往村中的空地上一支,柴火烧得旺旺的,水要一直处于咕嘟嘟滚水状态,一个人坐在灶台上,用毛巾把漏瓢绑在胳膊上,一手托瓢一手搓面,粉糊便从瓢里漏到锅里,下到锅里的粉条用长筷子捞出,然后挂到竹竿上冷却、晾晒。红薯粉条筋道爽口,是农家过年的必备食品,蒸包子、包素饺子离不开它,猪肉炖粉条、白菜豆腐炖粉条更是餐桌上的美味。

春节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拉开序幕的。二十三祭灶倌儿,小时候奶奶给我讲:老灶爷是全家人的保护神,他老人家是玉皇大帝册封的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二十三这天夜里,他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一家人的表现,祭拜是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灶时,把早已准备好的老灶爷神像贴在墙上,供品是麦芽做的灶糖、火烧和一碗水,再放上一只活公鸡。上香后,按长幼依次三叩头,大人们还会说些祷词,无非是“上天多说好话,保佑全家平安”之类。然后将一块灶糖投入灶中,用意是黏住灶君之口,叫黏灶,即少说话,即便说话也是甜言。

小年过后,哪一天干什么事、需要准备什么年货,大人们心里一清二楚,也都会弄得妥妥当当,这是过节的一种仪式感。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仪式感使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使某一刻不同于其他时刻,平凡的日子就显得与众不同,也有意思起来。

二十四扫房子,家家户户大扫除,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旮旯风道,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以扫走积尘,迎接新的一年。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个鸡,二十八贴嘎嘎。印象中农家过年很少出去买肉,都是村上几户甚至十几户人家合伙杀头猪,除了整块肉外,每家还可以分到一些杂碎作为下酒菜。如果哪家当年娶了新媳妇,一般要单独杀头猪,因为要砍出若干块礼条,供新女婿串亲戚用。肉都是争着要肥的,因为可以炼些油留着平时吃。肉还要提前煮好,以备祭祖和待客用。往煮肉的汤里倒上一大锅切好的白萝卜片焖上,叫作糟萝卜。糟好后倒入排缸里,吃起来酸酸的、香香的,这就是一家人春节期间的美味佳肴了。

贴嘎嘎,就是贴对联和门神。记得那时,每年都是买回红纸找人写好,二十八这一天贴上,每次贴完我都要读上几遍,生怕把上下联贴反了。

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包扁食。过年蒸馒头也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母亲早早把面和好、发好,因为蒸得多——一般要吃到过正月十五。也多是几家合伙蒸馒头,有揉面的,有包包子的,有烧火的,还要蒸枣花馍、菜包、肉包,更多的是花卷馍,少部分白面馍是用来待客的。自家人除初一外吃的都是花卷馍,不过已是心满意足了,毕竟比平时吃红薯面好多了。

年三十是除夕,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祭祖是整个春节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家每年包饺子都要包一个铜钱放里边,谁吃到谁最有福,奶奶在世时都是她老人家吃到,其实她心里也清楚是全家人让她高兴。祭祖也是有仪式的,要在祖先的牌位前摆上各种供品点上香,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一碗放在牌位前,然后是烧纸、磕头,将饺子汤倒在供桌前的地上,叫“交点”,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时至今日,老父亲还坚持着春节吃饺子先敬祖先的习惯。除夕晚上要守岁,我们当地叫熬年疙垯,在那没有电视更不要说看春晚的日子,全家人坐在一起笑谈过往来年,评说一年收获。小孩儿们更惦记的是压岁钱和新衣裳,此时,母亲会把她一针一线为我们精心缝制的新衣、新棉鞋拿出来,尽管每人只有一件还都是粗布做的,也足以让我们兴奋不已。时光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窗外的炮声此起彼伏。小孩儿们会在放完的炮灰中找来未燃放的爆竹,有断了捻子的,有没燃着的瞎炮,我们习惯叫它“弱捻炮”,从中间掐断,露出里面的药硝,用火去点燃叫“呲花”,平添了不少童趣。

过了大年初一,人们就开始走亲串友,一般都是拎一盒果子。果子盒是用纸糊的,里面装上饼干、羊角蜜等糕点,用食品纸包好,上面放上一张红纸片,再系上纸绳,就成了年节最贵的礼物,从这一家拎到那一家,从那一家又送到另一家,一个春节要转好几家。串亲戚也是小孩儿们的最爱,因为可以吃上肉、白面馍,还能挣点压岁钱,那盒果子对小孩儿们也是很有诱惑的。本村就有一位老兄,小时候走亲戚在路上把一盒果子偷吃了,无奈之下只好装上一盒土坷垃充数,后来事发自然少不了挨一顿打。

回忆起小时候过春节,有仪式感、有期待值,也有满满的人情味。今天,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衣食无忧、交通便利,日子天天如过年。没有了美食的诱惑,没有了神秘的气氛,没有期待的童心,也就没有过年的乐趣,有的只是盼望和怀念。盼望着儿子、女儿带上孙子、外孙回来全家团圆,享受几天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此时,不免缅怀儿时那逝去的春节,每一次怀念都勾起一份追忆,荡起一份感动,拾起一份珍惜,也更加感恩新时代,感受新生活。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