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送戏尹和庄
冬日游花山村六首
国画
细读《临沣寨》
那年那个“失窃案”
书法
儿时过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戏尹和庄

 

◎孙志刚

尹和庄是鲁山县下汤镇的一个小山村。上周五下午,我随同省豫剧院二团文艺演出小分队来到这里为乡亲们送戏。

头天的天气还不错,晴空万里,最高气温在十五度左右,没想到晚上风云突变,一股冷空气不期而至,气温骤降十多度。周五中午出发的时候,太阳依然没有露面。深冬的微风拂面而过,我不禁打个寒战,裹紧了身上厚厚的棉衣。

天虽冷,却挡不住演职人员为乡亲们送戏的坚定步伐。在通过下汤的郑栾高速路上,望着车窗外阴沉沉的天,我带着几分歉疚的心情对剧团领队钟团长说:“真是不好意思,天这么冷,还让大家大老远跑来,真是辛苦!”

钟团长肤色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在外演出风刮日晒的结果。他嘿嘿一笑,豪爽地说:“老弟,这你就见外了。我们常年在下面演戏,跟刮大风下大雨的天气相比,今儿个算是不错的了。我们不怕天气不好,就怕节目不受老百姓欢迎!”

平时很多人都说戏曲市场在萎缩,戏曲没有几个观众了。但是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亲们,他们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喜爱,非亲身体会的人不能理解。这不,尹和庄村第一书记听说我们下午要来送戏,刚吃过午饭就在进村的盘山道旁等我们了。

见了剧团的大队人马,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书记紧紧握住钟团长的手,激动地说:“乡亲们听说省里的剧团要来送戏,激动坏了,自发买了一挂一万响的鞭,等一会儿开演之前放呢!”

“是吗?乡亲们这么欢迎我们?”钟团长高兴地问。

“你们是不知道呀!自打前年我们村建好文化广场,一直还没有剧团来送戏呢,平时都是大家伙儿自发搞些文艺活动,没想到我们这里不演戏则已,一演就是省里的大剧团。你们可真是给乡亲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进村的盘山路不宽,两辆小轿车勉强能够错车。盘山路一面靠山,一面临着一条宽阔的深沟,深沟里满目是凌乱的石头、枯黄的野草。书记介绍,尹和庄原来叫尹和沟,就是因这条沟而得名,现在的位置距离村子还有四公里。听到这里,我扭头看看停在身后的那辆大巴车,再看看临着深沟的盘旋山路,不由为司机捏了一把汗。

钟团长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问书记:“前面的路怎么样?大车能进去吗?”

“路没问题,一直到头都是这样,连个巴掌大小的坑也没有,就是前面不远处有个小桥,过桥有个稍微急点的弯儿,这么长的车,司机师傅不知道能不能开过去,应该可以的。”书记急切地说。

跟着书记的摩托车,我们大部队浩浩荡荡继续前行。因为路窄,大巴车走得小心翼翼。放眼窗外,大山裸露着赤红色的岩石,一棵棵或粗或细的柳树、榆树和叫不上名的果树从岩石缝中倔强地迎风颤抖。

在一座横跨沟渠的青石桥边,大巴车停了下来。司机下车认真观察了一下路况,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团长,车不敢再往上开了。车子长,不好拐弯儿,你看前面路上弯儿多着呢,这沟渠的路肩全是砖块砌成的,咱的车净重十四吨多,万一路肩承受不住,非出大事不可。”

既然这样,安全起见,大巴车万万是不能前行了。书记说小桥这里距离村文化广场还有二里多地,他马上打电话,安排村民开几辆面包车下来接大家。

钟团长对刚刚下车的二十多位演职人员说:“大家要不在这里等一会儿,有车过来接,要不自己走着上去,也没多远的路,就当是欣赏风景了。”

令我感动的是,除了几位演奏员因携带着笙、二胡等大包小包的乐器外,其余十来位演职人员都沿着盘山路继续向前进发了。钟团长对我说,像这样的情况,他们见得太多了,车坐不成就徒步,反正要在预定的时间赶到演出地点,不能影响演出正常进行。

尹和庄的村民文化广场已经像过年一样热闹了。广场很漂亮,宽阔的水泥舞台,朱红色的房顶很显眼,给这个寒冷的冬日带来温暖的感觉。广场入口处的路灯杆上,四个排球大小的红灯笼串成一串,像一串放大了的诱人的糖葫芦,在微风中摇曳。

一听说省里的剧团要来送戏,吃罢午饭,附近几个村的老人们就骑着三轮车赶了过来。广场对面有一个小卖部,小卖部前围拢了一大群村民正在嗑瓜子聊天。一位头戴老式火车头帽子的老爷爷对我说:“你们真是好心人呀,听说省里剧团要来,我下午连闺女家也没去,专门等着看戏哩。”我笑着说:“老先生,党和政府想着乡亲们呢,以后像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您就等着在家门口看大戏吧!”旁边一位大婶儿伸手拍了一下老爷爷的帽子,说:“老头子,看你美得像过年一样。”众人都笑了起来。

舞台下面的空地上摆了几张两斗桌,桌子周围围拢了一群演职人员。我好奇地走到跟前一看,桌子上摆着几个瓦楞纸箱子,分别放着成罐的蜂蜜、成袋的干木耳等农副产品。听说省里的剧团要来,村里的蜜蜂养殖户和几个木耳种植户早早就抱着自家的产品凑热闹来了。剧团的人对这些天然无公害的产品很感兴趣,纷纷解囊购买。一会儿工夫,卖蜂蜜的老大爷就卖出了30罐蜂蜜,每罐蜂蜜两斤,价格70元。2100元捏在手里,老大爷眉开眼笑。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深谷中回响,演出开始了。高亢的唢呐独奏《庆丰收》吹出了农民丰收的喜悦,豫剧《抬花轿》选段让村民的脸上挂上了喜庆的微笑……一段段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经典戏曲唱段把惠民演出带向了高潮,一波又一波热烈的掌声在尹和庄文化广场回荡。

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很快就结束了。因为晚上在市区还有演出任务,剧团的人员必须马上返回七十公里之外的市区驻地。村里的老百姓自发站在路边,默默地看着运送演员的面包车沿着盘旋的山路,一点点消失在茫茫山野中。

太阳终于钻出了浓厚乌云的阻拦,靠在西山那棵老榆树枝头上,给大地带来些许冬日的温暖。

我和钟团长坐一辆车走在最后。车子拐过一个慢弯,我扭头回望,驻村书记和几位老人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朝我们挥手,在他们身后,村文化广场那朱红色的屋顶在夕阳的余晖中更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