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永葆初心本色,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各展所长 强化创新 加快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平顶山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和预算报告
在提升基础能力上攻坚突破
我市出席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
住平省政协委员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海关总署慰问组到鲁山看望慰问
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平顶山代表团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提升基础能力上攻坚突破
——四论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推进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同样也要从基本做起,打牢基础,行稳致远。正因为如此,市委明确要求,在提升基础能力上攻坚突破,奋力打造支撑区域发展新优势。

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先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 “巨系统”。如果把一个地区当作一个人体来看待,基础设施则犹如人体的生理系统,其中交通是人体的脉络系统,能源是血液循环系统,水利是消化和排泄系统,邮电通讯是人体的神经系统。要维持人体正常运转,这些系统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为重点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创造环境。

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凸显区位优势。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建立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对于我市加快开放步伐、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和中原城市群、打造区位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积极推动呼南高铁、洛平漯周高铁规划实施,加快实现沙河复航,推动鲁山机场项目落地,大力推进郑西高速、绕城高速、焦唐高速等项目,形成内外畅通、一体高效的高品质交通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快车道。

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助推转型发展。能源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要坚持节能优先、内源优化、外引多元、创新引领,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能源产业布局,推进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地;要实施电源结构优化、油气安全保供、电网提档升级行动,加快重大能源工程实施,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全域循环水生态体系,打造生态家园。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要牢固树立节水意识,保护并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坚持系统治理,实施“四水同治”,建设美好幸福家园;要做好“引水入市、提水上山、水系互通、聚水造景”兴水治水文章,全力推进昭平台水库加固扩容、南水北调配套及连通、北部山体生态修复引水等十大水利工程,形成“四维连通、立体循环”的生态水网。

构建高速安全的信息网络体系,培育发展动能。当今时代,信息化变革带来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谁掌握了信息网络技术,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要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信息网络发展基础,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要利用好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其与诸多产业特别是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的发展引擎。

区域竞争,基础设施非常重要。我们要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完善好,就会产生集聚效应,引来“百凤栖”,就能借风好行船,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航程上披波斩浪、勇往无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