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日间照料 服务老人
激发平顶山籍官兵建功立业壮志豪情
省总工会慰问组莅平送温暖
新村·新房·新生活
《平顶山政协协商工作程序(试行)》出台
不忘初心使命 竭诚服务职工
我市2020年春运大幕开启
平燃公司开展应急抢险“实战”演练
扎实有力助力脱贫攻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村·新房·新生活
——汝州市焦岭村扶贫易地搬迁新村见闻
 

1月9日上午,天阴冷阴冷的,而在汝州市米庙镇焦岭新村的大街上,几位村民在拿着扫把清扫垃圾,墙角处、树根旁,一处一处、认真仔细。

“你看我们新村,新房整齐漂亮,街道宽畅干净,我们得细心呵护。”正在清扫树下杂物的村民焦团卫指着新村东边的山说,“我们村原先就在那里,两下一比,就看出现在的生活有多好了。”

焦岭村位于米庙镇东北部约5公里处,是省定贫困村,共有159户516人,其中贫困人口94户320人。村民居住房屋多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盖成的土坯房,安全无保障。汝州市农业农村局驻该村扶贫工作队经过征求村民意愿,为焦岭村争取到了整村易地搬迁试点项目。2017年底,焦岭新村项目完工。

走进焦团卫家,三室两卫一厅,125平方米,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焦团卫已放假的小儿子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厨房里安装有净水机、热水器、抽油烟机等。

焦团卫的父母已70多岁,患有腰疼病,需要照顾,大儿子在外务工,小儿子正读小学。之前,由于要照顾父母,焦团卫无法外出务工,全家就靠种的几亩地过日子,生活困难,他家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不甘于贫困的焦团卫靠发展养羊走上了致富路。

“俺家现在养羊50只,前些日子卖了16只,收入2万多元。我还在村里干着保洁员的公益岗位,每月工资500元。去年种了两亩脱毒红薯,收获1万多斤(1斤=500克),但行情不是很好,每斤0.8元,卖了一部分,还剩一大部分存在窖里,等春节后价格高些再卖。”说起去年的收入,已脱贫的焦团卫笑着说,今年还要扩大种养殖规模,迈步奔小康。

随行的汝州市农业农村局驻该村第一书记郑志强说:“焦岭多山,适合发展养殖业,在我们的引导下,目前焦岭像焦团卫这样通过养殖增收致富的贫困户有54户。”

为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汝州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和焦岭村“两委”在积极落实各项扶贫奖补政策的同时,积极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村积极发展光伏发展产业,每年为63户贫困户带来3000元的分红收入。利用汝州市在该村建设的特色加工业扶贫基地,今年初引进九星门业有限公司入驻,吸纳15名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提起发展产业扶贫,郑志强说。

在焦岭新村东南不远处就是郑志强所说的扶贫车间。走进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

“俺是去年9月到车间的,做的都是杂活儿,一天50元工钱。咱没有技术,年纪大了,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很满足。”趁休息间隙,53岁的贫困户高素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儿分别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不能干重活,两个女儿已出嫁,小儿子在上大学。现在,她在车间务工,老伴儿偶尔外出打些零工,住的是125平方米的新房。“以前这样的日子想都不敢想。马上过春节了,等车间发了工钱,今年得多买些年货,过个好年。”

为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2019年10月,米庙镇决定发展养兔产业,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兔(一笼1公5母),贫困户自愿选择养殖,并与提供种兔的企业签订协议,种兔公司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以保护价回收成品兔。

“镇里的政策明晰后,我们积极动员贫困户养兔增收致富,全村共有23户贫困户养兔,现在各家的兔子都产了第一窝。”郑志强说。

在贫困户朱东元家院子里搭建的兔棚里,3笼兔子正欢快地吃着食物。因为天冷,兔棚里开着一台电暖扇。“兔子刚产崽,虽说产箱里放有丝绵比较暖和,但这几天天冷得很,我就把电暖扇拿到兔棚,让兔棚暖和一些。”

记者打开一个产箱,拨开软软的丝绵看到,或许是受到了惊扰,7只小兔子极力往一处挤。

“兔子长得很快,到了春天就可能见到收益了。俺家以后的日子有奔头了。”朱东元笑容满面,对未来充满信心。

“通过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全村目前仅剩3户5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5%,已实现整村脱贫。”郑志强说,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等第一批23户养兔户见到收益后,相信会有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魏森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