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叶县
3上一版
 
见证脱贫攻坚的非凡历程
叶县春节期间禁燃区域扩大
游园扮靓山村
叶县举行首届消费扶贫展销会
回馈关爱 支持扶贫
消费扶贫进小区 物业公司购买蔬菜送业主
叶县强力拆除农村一户多宅
愿把铁艺制品产业做大做强
技能培训送进村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证脱贫攻坚的非凡历程
——叶县精准扶贫工作采访札记(下)
 

集体经济,从一穷二白到一乡一品

发展村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这是确保群众稳定脱贫的正确方式。可是,当时村集体经济在全县几乎是空白。那么,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从哪来?有没有经营人才?市场怎么把控?一连串的问号,一直在我头脑中萦绕。

2018年新春上班后没几天,我就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古松率领的叶县党政考察团远赴贵州,用一周多的时间考察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回来后,该县决定发展村集体经济,并结合贵州经验和本地实际,实施了十权同确,成为首批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该县成立了工作组,设了一个山区村、一个平原村和一个近郊村共3个试点村,明晰产权,进行确权。用他们的话来说,集体财产权明晰了,可打包贷款,可将资源变成资产入股发展。

摸索半年多后,试点村模式开始向全县554个村快速复制推广。至当年底,该县所有的村子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

除了有政策覆盖的村级光伏电站和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收入外,各村依据各地特色,打起了村集体上项目进收入的“算盘”。

龙泉乡草厂村党支部书记李运山引进双孢菇黑菇项目,在生产线上种蘑菇,市场好、附加值高,该村入股后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此后,龙泉乡借助上级整合的资金将全乡所有村以集体名义入股、分红。后来,随着项目扩大,水寨乡等乡镇的多个村子也纷纷入股。

2019年10月16日,在保安镇陈岗村,叶县金风科技公司40兆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风电杆经过的保安镇12个村庄分别投资30万元入股风电项目,每年可获得稳定收益。

入股项目,实现了招商企业与村集体的共赢。

东李模式是叶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而探索出的另一种模式。田庄乡东李村是个普通的平原村,世代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该村“三委”流转了全村1600多亩土地,种植高强筋小麦和饲草玉米。一年下来,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在村“三委”干部的带领下,村民科学选种、规模种植,成本降低了,产量提高了,传统产业也有了赢利空间。

于是,流转土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了该县三夏三秋时的又一喜人景象。田庄乡、辛店镇实现了村村有集体流转,水寨乡每个村至少流转50亩土地。

流转土地要流转费,播种耕地也要费用。可是,村里一无所有,启动的钱从哪里来?靠党员干部筹集、垫付。辛店镇桐树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跃一共垫了20多万元。

此外,该县还运用金融杠杆,借助扶贫政策,协调商业银行向村“三委”干部每人发放10万元发展村集体信用贷款,如果需要还可以给村集体匹配10万元贷款。叶县农商行、农行叶县支行、叶县泰隆银行,纷纷为村里授信,有效疏通了融资堵点。

如今,常村镇的艾草种植面积两万多亩,形成了艾草深加工一条龙,艾绒、艾条等艾产品发展到150多种;任店镇种植韭菜3000多亩,并生产出韭菜挂面,正在研发韭菜香精等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并且正在建设韭菜博物馆;龙泉乡的广东菜心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迷迭香面积种植也在扩大,并辐射周边多个乡镇……该县“一乡一品”的村集体经济正在形成。

据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兰世庆介绍,目前,叶县554个村村村有集体收入,其中年收入50万元的村有17个。

村委班子,从软弱涣散到争创先进党支部

上月18日,在辛店镇常派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杨小伍与驻村第一书记刘烨在筹备果汁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投资1000万元,将生产桃汁、桃干等系列产品。

2018年起,该村2700多亩桃树挂果,迎来收获期,村民亩均收入四五千元。村民腰包鼓了,村集体的收入也得跟上来。此次的果汁深加工项目就是集体经济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50万元。

“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收入后,我们才能争取创六星党支部。”杨小伍说。

争创先进党支部,是叶县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出现的又一喜人景象。

村委班子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战斗堡垒,更是脱贫攻坚战一线的主力军。4年前,该县鼓励在外创业又有公益心的人士回乡当村委干部,带领乡亲们更新观念、脱贫致富。为此,《平顶山日报·叶县今朝》开辟“老村新答卷”栏目,报道先期回乡的“领头雁们”给乡村发展带来的显著变化。采访中,我也看到了叶县脱贫的希望。这些“领头雁”中,杨小伍、翟国松是代表。杨小伍先拿出自己在外创业挣的钱为家乡修路,带领大家改种桃树。桃子挂果时,该县举办桃花节予以支持,常派庄的桃子名声很快打响,村民尝到了种桃的甜头。翟国松回村当带头人后,带领大家绿化荒山,免费为村民提供钩机和树苗,并种植红薯发展深加工产业,让偏僻落后的山区村变成脱贫明星村。

此后,该县又整合资金,实现了全县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站)全覆盖,配备了办公桌椅,购电脑、布网线,开设了党员活动之家图书室等,党员干部与村民有了议事的地方,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热心家乡建设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2019年8月21日,田庄乡东李村联合总支部委员会成立,拉开了该县村村联建的序幕。针对村党支部战斗力参差不齐的现状,该县将强弱党支部联合,组建党总支,从而带动后进党支部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迎头赶上。目前,该县已有30个党总支。

村民面貌,从眼神冷漠到争当文明户

在该县2015年的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上,县长徐延杰的话令我记忆犹新:“深入村子的时候,村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内多是留守妇女和老人,看到我们到来,他们的眼神是冷漠的……”

脱贫攻坚是全民战争,人人都不是旁观者,农民更是这场攻坚战中的主角。既然是主角,就要焕发出积极性,更要让他们成为村级事务中的主人。

于是,该县积极探索,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年年推动、不断深入,让村民看到了党员干部干事的坚定信心,他们的眼神开始有了温度。

“我越来越觉得人居环境整治这一抓手抓对了,开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新局面。”徐延杰多次强调。

如果说人居环境整治这个抓手点燃了群众参与热情的话,那么红马甲风暴则将群众推到了主角的位置。对于红马甲的采访,是我到叶县至今最为艰苦的采访,但也是最触动心灵的采访之一。

此次采访,我用去了8个采访本,跑了9个乡(镇、街道)80多个村子,采访对象不计其数。

去年冬天的一次会议后,古松为我点题采写红马甲,起因是仙台镇南庞庄村帮村县领导筹来60万元,帮助村里修下水道,但是钱的缺口有点大,干还是不干?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村里决定干。于是,包村党员干部带头穿红马甲参加义务劳动,群众也参与了进来,结果干出了120万元才能干成的活儿,村里环境大变样。接着,该镇趁热打铁,让村村有了红马甲,人居环境整治掀起高潮。

该县深受启发,积极推动,让红马甲红遍了全县。

很快,我写出了红马甲现象调查,接着还写了红马甲现象的系列报道,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

要脱贫,除了腰包鼓外,思想也要脱贫。为此,该县在产业金融等实体扶贫的同时,开展了乡风文明等精神脱贫,如任店镇好人好事银行,为参加村公益事业的村民兑分奖励;龙泉乡、辛店镇等村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好村民好乡邻,龚店镇、任店镇为家庭评选星级家庭,均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争当星级家庭、争做文明人的新风吹遍全县农村各个角落,成为脱贫奔小康道路上的一个个助推器。

去年初,该县评选出一批新时代乡贤,古松、徐延杰等县领导分别上门悬挂牌匾。

就在记者采写稿子的过程中,龙泉乡第二届好媳妇好公婆和文明家庭正在海选,辛店镇最新一批好媳妇好公婆和文明家庭已经出炉,近期将进行表彰。

(本报记者 杨沛洁)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