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习近平同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互致新年贺电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调研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等情况
精心绘制文旅融合发展“山水画”
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我省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25万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心绘制文旅融合发展“山水画”
——我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综述
2019年6月5日,宝丰县周庄镇举行“游湛源、赏花海、品美食”端午旅游节古装秀。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2019年6月13日晚,湛河区民间艺术团体青儿舞蹈队队员在火车站广场表演《母亲是中华》。 本报记者 姜涛 摄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推进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离不开文旅产业的繁荣兴盛。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市持续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事业,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2019年11月21日,平顶山智慧文旅暨“掌上乐享平顶山”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市文旅事业迈进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目前,我市文旅事业初步做到了“三个实现”:实现“一部手机游鹰城”,实现对文化旅游产业特别是景区运行情况的综合监测,实现与市、县两级部门视频对接和4A级以上景区监控对接。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渊介绍,文旅融合发展,就像是在绘制一幅“山水画”,其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躯魄。只有在旅游中注入文化之魂,方能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方能让地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鲜明特点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使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利用和传承。

一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精心绘制清幽素静、内涵丰富的“山水画”。

——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共签约24个重点文旅项目;推动大香山国学文化园等总投资190.5亿元的28个重点文旅项目有序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鲁山花瓷古镇项目开工建设;引进投资60亿元的新华区文旅湿地综合体项目正在制订规划。

——文旅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魔术、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行业融合,培育了中医药健康示范基地、尧山康养度假基地等一批新型业态,打造了一批有文化内涵、有地域特色、有家乡情怀的精品民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目前,我市大文化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文旅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各类文化旅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0000多家,其中魔术演艺企业6000多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1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8.6%,并带动交通、食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文旅经济正从边缘经济向主体经济转变,文旅产业正从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

擦亮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2019年,我市持续扩大文化惠民活动的品牌效应,不断完善服务网络,惠民活动精彩纷呈。

——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化客厅”公益课堂开设40门课程,受益群众5万多人。

——举办第14届马街书会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第七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拥抱新时代”、美术书法作品展——“出彩鹰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品传统文化·赶非遗大集”等文艺演出、展览、展演活动200多场次,受益群众300多万人次。

——开展公益电影放映进农村(校园)2.6万场、送戏下乡256场、舞台艺术送基层53场、中原文化大舞台28场、戏曲进校园42场,受益群众近425万人次。

——平顶山博物馆、叶县县衙、郏县三苏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全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

——全年创作艺术作品20余部,其中广播剧《驮在背上的深情》入选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小品《找得准》获得第十三届河南“群星奖”大赛一等奖,曲剧《文明堰》被评为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

另外,我市推动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文化惠民活动向贫困地区倾斜,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全市文化旅游经营单位采取“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等方式,共投入扶贫资金1800余万元,帮扶1679户,直接带动2900余人脱贫;实施旅游扶贫人才培训1000余人次,累计发展农家乐专业村30个、旅游村78个、农家乐2155家、床位25411张,从业人员增至1.2万余人。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2019年9月, “寻找村宝”活动在我市广大乡村如火如荼开展。

据市群艺馆馆长吴佳介绍,目前,我市在33个试点建制村开展“寻找村宝”活动,参与群众59000多人次,寻找“村宝”候选人137名,不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以文化事业带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文化产业支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兴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

——共争取省级以上资金6487万元用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市128个乡(镇、街道)、220个社区、2113个建制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老家河南·乐享平顶山”品牌形象打响。举办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交流活动100余场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赴邯郸、济宁等10个重要客源地城市开展暑期营销活动,与1200多家旅行商进行全面沟通合作。

——在尧山、二郎山、市文化艺术中心等景区、场馆建设5G试点,平顶山博物馆建成全省第一家5G智慧型博物馆。市群艺馆建成数字文化馆,打造了“文化客厅”公益课堂慕课平台。市图书馆引入社会信用机制,在支付宝上开通信用办证,并启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刷脸”借书。

据市文物局局长张水介绍,2019年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中,我市一次性通过6处,目前国保总数达31处,居全省第三位。

平顶山博物馆举办的“红色印记”——平顶山革命历史展,进入国家文物局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据馆长尚彬介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党员干部进馆参观学习46万人次。

截至目前,我市创建4A级景区3家(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祥龙谷景区、九峰山景区)、3A级景区4家、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5个、省休闲观光园区4个、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个,认定首批研学旅行基地14家。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平顶山将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文旅事业发展成果,以特有的文化内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本报记者 卢晓兵)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