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专版
3上一版
 
高质量谱写美丽鹰城生态环保新篇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谱写美丽鹰城生态环保新篇章
——写在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一周年之际
水岸新城
市委书记周斌(前)调研环保工作
市长张雷明(中)调研环保工作
副市长王朴(前)参加二〇一九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
城区楼顶绿化
青山绿水白鹭飞
 

2019年1月24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正式挂牌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启了新征程。一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巩固运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履行新职能、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建立新业绩、树立新形象。

碧水蓝天,

大美鹰城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这一年,天空更蓝、繁星闪烁。通过科学管控、精准治理,2019年,我市PM10、PM2.5浓度分别为93微克/立方米、60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7.9%、7.7%,居全省第六、第九位,优良天数187天,居全省第九位,是全省3项指标均改善或持平的8个省辖市之一。尤其是PM2.5平均浓度6月至9月连续4个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是最新划定的苏皖鲁豫4省交界地区24市中PM2.5满足降幅要求的3个市之一;PM10平均浓度6月至10月连续5个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创造两项指标自实施考核以来的最好成绩。

这一年,碧水更清、鱼翔浅底。1月至11月,我市国省控出境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率为80.6%,优于省定目标17.6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省并列第一位。

这一年,绿地更美、鸟语花香。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率先在全省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入库及审核工作,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

凝心聚力,环境攻坚打出组合拳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历史上依赖资源开发成就了平顶山昔日的辉煌,也造成了沉重的生态包袱,导致了长期的转型之痛。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转型升级发展,坚决守护绿水青山,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蓄能增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越走越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高层推动,一级带着一级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一线,重点问题挂牌督办,整改工作挂图作战。各级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解决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应急管理局、平煤神马集团等单位积极响应,主动落实“一岗双责”,齐心协力改善环境质量。

厘清思路,一仗接着一仗打。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季节变化特点,从2019年1月开始,分四个阶段分别开展了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百日会战行动、大气污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秋冬季大气攻坚工作。攻坚步骤无缝衔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尤其是3月至6月,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把握时机、果断出击,强力实施百日会战,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10累计浓度同比下降11.0%;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2.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天;实现了PM10、PM2.5和优良天数“两降一增”的目标。

突出重点,一环紧扣一环抓。严控工业污染、严控车油污染、严控工地污染、严控道路污染、严控餐饮油烟污染,五大措施实施污染减排。

补齐短板,问题一个紧盯一个改。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大气污染问题专项督察反馈问题42项,完成整改30项、正在推进12项;群众举报案件293件,完成整改291件、正在推进2件。2018年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反馈问题41项,完成整改29项、正在推进12项;向我市交办群众信访问题234件,完成整改231件、正在推进3件。

一项项措施紧锣密鼓落实,一个个问题整改到位,一次次专项行动战果累累。与此同时,我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标本兼治,四大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

我市以优化调整四大结构为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摆到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补短板、还欠账、育动能,努力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促转型。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构建了大尼龙、煤焦化、盐化工、特钢不锈钢、碳基新材料等5条产业链。另一方面,电气装备、智能矿山机械、环保设备、“互联网+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把产业结构“调高、调轻、调强、调绿”。市生态环境局先后7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对煤炭、电力、化工等企业现场把脉会诊,提出书面整改意见,督促抓好落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能源结构优化增效益。通过强化煤炭产、销、用环节监管,千方百计削减煤炭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风电项目,提升清洁能源比重,实施的“双替代”将使6万多户居民放心度过“暖”冬。

立体交通结构惠民生。全市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为主攻方向,重点实施了铁路扩容增量、内河水运复航、公路货运治理、多式联运提速、城乡绿色发展、智慧交通升级六大工程,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不断延伸。到2020年,全市铁路货运量(含发送量和到达量)较2017年将增加1000万吨,增幅22.8%,可节约能耗26.4万吨标准煤以上。

用地结构修复增容量。一年来,我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统筹推进了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容量。高标准建设生态廊道1900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33.2%,将自然引入城市,将绿色嵌入生活。启动37家露天矿山和113处废弃矿山及沉陷区生态治理,增加绿化面积和生态湿地,因为采煤遗留的生态“伤疤”正在慢慢恢复,变生态包袱为生态资源。

打造亮点,鹰城生态“颜值”越来越高

随着攻坚战的深入开展,在解决污染问题、环境热点问题的同时,各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曾经的污染企业、污染区域换颜新生。

楼顶空地变身“空中绿地”。从空中俯瞰新华区,“空中绿地”连线成片构成一道独特风景线。新华区对12层以下的近20幢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楼、40多幢居民楼楼顶进行了植绿改造,向天要“地”、向上要“绿”,让绿色植物成为“空气净化器”。宝丰县也积极实施屋顶绿化,打造了5.3万平方米的空中花园。

“散乱污”企业原址变身生态廊道。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群众对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平桐路、黄河路沿线被取缔的近200家“散乱污”企业原址进行了生态恢复,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彻底断了“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一举两得。

湛河污水横流变身白鹭回归地。我市把湛河治污与长远保护相结合,河道治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引水与蓄水相结合,使河道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如今,两岸蜿蜒40多公里的景观长廊、滨河绿地,分布着52个景观节点。昔日的污水河、臭水沟,变成了市民休闲打卡地,也吸引了成群的白鹭觅食、嬉戏。

担当作为,绿色发展护航能力不断提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在人、关键在扎实的工作作风。市委、市政府组建市生态环境局,是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鹰城的重大改革举措。一年来,市生态环境局以高度政治自觉,勇于担当作为,护航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铁腕执法,铁面问责。始终坚持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持续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和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强化。一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行政处罚共立案466起;环境污染犯罪移送案件3起,移交犯罪嫌疑人4人,有力震慑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争先创优,弘扬新风。一年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倡树“两学两比两争”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成功创建市平安建设优秀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主题教育工作得到市委充分肯定。积极参与我市道德模范暨新时代楷模评选推荐工作,先后涌现出平顶山市最美退役军人2人、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平顶山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新时代环保楷模”2人。

汇聚合力,全民共建。一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在平顶山日报头版刊登文章近30篇,在平顶山广播电视台开辟专栏《环保攻坚在行动》,刊发专栏稿30余期;推送微信公众号270余期(“河南环境”微信公众号推送地方头条30余篇)。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分别被省厅授予“最具影响力微信公众号”和“新锐力量微博”称号,在国家环保政务微信公众号评比中排名第八,有效提升了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美誉度,为营造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全民关心、支持环保的浓厚氛围,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民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正在形成。

一座充满绿色的城市,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2020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树牢旗帜方向,推动高水平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促进”,环境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一同提升,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 程颖)

(题图由左玉昆摄,其余图片由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