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郏县大刘山与熊猫的渊源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9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郏县大刘山与熊猫的渊源

600多年前发现驺虞的郏县大刘山 李利国摄
 

大刘山位于郏县县城西北15公里处,600多年前,这里草木葱茏、水光潋滟,有“刘山晚翠千古画,汝水无弦万年琴”之说。而让其在历史上留名的,除了秀美的风景,还因一种动物——驺(zōu)虞。

明永乐二年(1404年)八月,明成祖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sù)在郏县大刘山腰捕获驺虞,并进献给皇帝。此事一度在朝野引发轰动,百官朝贺,不但为驺虞画像,还以此为引,吟诗作文。

后经专家调研论证,驺虞即现今所说熊猫。其在最初被发现时,并不是如今这副模样和习性;而今多栖息于四川境内,活动范围如此狭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环境变化所致。

今年是国宝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四川举办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并适时推出了《大熊猫图志》。其实,大熊猫古名驺虞,有“瑞兽”之称,《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相关记载。明永乐二年,郏县大刘山出现驺虞,被捕获后敬献朝廷。当时,这一事件轰动朝野,其在熊猫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郏县驺虞轰动朝野

驺虞与熊猫

周王橚捕获驺虞处在大刘山,今郏县黄道乡叶沟村北的白虎庙。驺虞有“白虎”之称。据《毛诗陆疏》载:驺虞,即白虎也。黑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有德则见,应德而至也。故所建庙宇又称白虎庙。

朱有燉所撰碑记的碑题为《钧州神垕山神庙碑记》。这是因为明代朝廷规定,藩王未经允许,不得擅离封地,无诏不得返京。朱橚封地在开封,钧州(今禹州)属开封府,郏县隶南阳府。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橚曾因擅离封地遭贬谪。朱橚捕获“瑞兽”驺虞处虽在大刘山南坡的郏县境内,但他认为“山在本家之休祯,不可以不报”。1993年版《河南地名志》“大刘山”条下载:明初,周定王朱橚在此山获“瑞兽”驺虞,献明成祖。周定王认为此是吉祥之兆,此山乃神灵保佑之地,遂取皇天后土之意,改大刘山为神垕山。这也是神垕镇名的史源。

明永乐六年(1408年),朱有燉完成他的杂剧《得驺虞》,又恢复了大刘山的本名,还特意用两折篇幅,用戏剧手法再现了官府在郏县大刘山东、南、西、北、中、东南、西南七个方向列队布阵捕获驺虞的场景,全剧气势恢宏,颇具皇家气派。此剧奠定了朱有燉在中国戏剧史上“明代第一杂剧作家”的地位。

大刘山位于郏县县城西北15公里处,是郏县的主山,也是郏县、禹州的界山,山体呈东北西南向,长8公里、宽4公里,主峰海拔704.5米。明永乐二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在郏县大刘山腰捕获驺虞;九月,朱橚向永乐皇帝献驺虞。《明太宗实录》卷三、四有载。

朱橚向永乐皇帝献“瑞兽”驺虞,百僚庆贺,众多官员就驺虞入献撰写了大量颂扬诗文,并有号称“禁中三绝”之一的宫廷画师赵廉,于当年十月绘制成《周王橚入献驺虞图》。今有《周王橚入献驺虞图》两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卷图画尺幅相近、画风相似、颂诗格式相同。

《周王橚入献驺虞图》画心之后是27位官员的颂诗。颂诗用楷、八分、篆三种书体雁行排列。画幅绢本设色,纵51.9厘米、横125厘米。广州美院李若晴教授依据台北故宫书画研究处马孟晶女士提供的图片资料,对27位颂诗作者进行了梳理。其中,太子少师姚广孝是《周王橚入献驺虞图》颂诗作者的领衔之人。姚广孝曾为僧,法号道衍,后从明成祖于北平。紧随姚广孝诗后的诗颂,严格按照官衔品级雁行有序排列,大致可分为四组。第一组是二品大员六部尚书与都察院御史诗颂,第二组是七卿诗颂,第三组是翰林院官员诗颂,第四组是各部随员诗颂——这组官员虽品级不高,但都供职于要害部门。时人慨叹“今之咏驺虞者,诗、词、文、赋,何止千百”。图画上27位作者的颂诗仅是其中的佼佼者。

朱橚献“瑞兽”驺虞后辞朝归府,又在大刘山发现驺虞处兴建山神庙。永乐三年(1405年),山神庙建成,朱橚之子朱有燉撰《山神庙碑记》。碑文详细记述了掌管周王府四周边界事务的封人报告大刘山发现驺虞后朱橚捕获驺虞的过程、兴建山神庙的缘由以及创作的迎神、送神曲歌。碑刻至今尚在。

郏县在申报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时,河南省史志办从日本内阁书库影印回孤本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郏县志》,其卷三载:

清同治年间,法国传教士、生物学家阿曼

环境变化致使熊猫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为大熊猫科学发现日。

郏县大刘山明永乐二年发现的驺虞,与阴差阳错定名为大熊猫的动物有何关联?

被誉为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奠基之作的《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是中科院地理所文榕生教授的代表作品。该书依据朱有燉《山神庙碑记》中“白质而黑文,圆首而修尾,行则二虎随之,其性不践生草,不食生物,望之虽若悍猛,近之甚驯扰”和梁潜《应制驺虞诗》的描述,将驺虞与熊猫作了对比,通过对二者外在形态、分布地点、生长习性等要素的分析,提出朱橚于大刘山捕获并入献永乐皇帝的驺虞就是今天的大熊猫。文榕生还对驺虞“修尾”“尾长倍其身”的描述做了考证,得出结论:大熊猫出生时尾巴很长,几乎和后肢等长,是由长尾类动物演化而来。

德·戴维来到四川宝兴县邓池沟传教。1869年3月11日,他到红山顶考察,归途中,在位李姓农家歇息。火塘边取暖时,偶然看到窗外有张圆圆的大白睑,眼圈还有黑斑,如戴一副墨镜,“天哪!天下还有这样的野兽?”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主人告诉他,这是这一带高山密林中隐藏的兽类,老乡叫它花熊。戴维断定“这可能会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物种”。

1869年4月1日,戴维和猎手们真的捉到一只活的“花熊”。戴维连夜完成了报告,并将“花熊”寄给巴黎国家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由于路途颠簸和气候变化,“花熊”不幸死于运往巴黎的途中。戴维只好将其皮张送到巴黎国家博物馆,米勒·爱德华兹根据其毛皮和骨架以及戴维的报告,作出结论:这是世界上罕有的动物新种,初定名为黑白熊。后鉴于喜马拉雅山麓1821年已发现了食竹的小猫熊,动物学家将其改名为大猫熊。

1945年,我国生物学者在重庆举办动物标本展,展品标牌分别用中、英文写着“猫熊”。由于当时中文书写习惯是从右向左,国人把“猫熊”读成了“熊猫”。而后,“熊猫”的称谓便流传开来。戴维当年采集的那具标本作为大熊猫的模式标本,至今还珍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中。

戴维本人被西方科技史家誉为“继达尔文之后,举世罕匹的生物学家”。此外,1869年被定为大熊猫科学发现元年,1869年4月1日被定

赵廉绘制的《周王橚入献驺虞图》,生动展现了驺虞栖息地大刘山的景色。民间自古有“刘山晚翠千古画,汝水无弦万年琴”之说,明万历年间,朝廷下诏各地定出“八景”上报朝廷。“瑞兽”驺虞的发现地大刘山,以“刘山晚翠”名列“郏县八景”之首。

“刘山晚翠”作为郏县地域景观的一张名片,成为地方士绅、文人墨客的“命题作文”,同一题目、同一题材、同一内涵,明清两代文人骚客不懈讴歌,载入方志的有近二十首,从中可窥测大熊猫栖息地——郏县大刘山的生态环境之一斑。

其中,署名无名氏的诗云:苍龙挟雨郁嵯峨,雨过山光翠越多。几树好花开锦帐,一声啼鸟隔烟萝。踏青人去衣衫湿,伐木歌回暮景过。也有牧童扣牛角,南山白石又如何。

清康熙二十三年《郏县志》“大刘山”条下有载:昔汉高祖略地颍川,尝猎于此,故有大刘山之称。其山草木夭,乔生植甚繁。襄人暨流民剪伐以非时之。斧斤、车辆捆载,殆无虚日。昔之葱郁者,今为童山者矣。可见大刘山生态环境恶化的端倪。

文榕生先生的父亲、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文焕然先生曾撰文指出:驺虞原是一种野生食肉动物,繁殖力不高,成活率低,消耗食物量大,上下裂齿退化失去食肉的切割能力,由于生理缺陷和生态改变,驺虞基因渐变,难以适应自然的或人为而致的环境变化,遂逐步缩小分布范围,最终迁徙至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深山密林人迹罕至处,成为特有的珍稀动物。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