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叶县
3上一版  下一版4
 
补课
红鹰党建宣讲团莅叶进行专场演出
确保村民增收
“你们这里的服务真好”
喷水降尘
县财政局举行 “慈善一日捐”活动
突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补课
——叶县巩固脱贫成果记
 

11月8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当天,叶县辛店镇新杨庄村文化广场上热闹得如赶大集,村民将柴鸡、鸡蛋和地里种的大葱、萝卜、白菜、红薯等土特产都搬到了这里。

当天上午9点,叶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来到这里,在与各自帮扶人交谈了解近期情况后,他们就开始选购摆在面前的土特产品。“我们来帮扶的人都清楚,这些都是无公害的……”他们边挑选边说。

这是该县当周开展消费扶贫的场景。

自11月7日开始,该县利用三四天的时间,让全县七八十家县直机关单位集中到帮扶村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既有效打开了贫困群众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又紧密了帮扶与被帮扶人的关系。

去年年底,叶县已经实现高质量脱贫。本着党中央制定的“四不脱”政策,该县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继续落实精准扶贫举措。因为脱贫是动态的,还必须防止一部分人返贫。

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今年以来,该县持续发力,采取得力措施巩固脱贫成果

“我们要想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就要继续补课,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课,补上村集体经济发展课,补上紧密干群关系的课。”11月11日,在该县县委常委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古松在议到所做的消费扶贫等脱贫攻坚工作时这么说。

干群共建,补齐非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

10月31日,在叶县仙台镇,该县召开了实施干群共建、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现场会。

为确保高质量脱贫,该县狠抓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近年来投入20多亿元,用于贫困村的道路、广场、卫生室、村级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阳光的照射下,该县的刘文祥、西刘庄、杨令庄、南王庄等偏僻的山区村免费通上了自来水,铺上了水泥路,开挖下水道,建起了游园、文化广场等,装上了路灯,还把企业请进了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开办,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叶县有554个行政村,贫困村有123个。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一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欠账反而高于贫困村,甚至有的村庄内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

仙台镇的坡魏村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去年到该村采访的时候,该村村民还穿着胶鞋在雨中行走。自今年始,该县将修路等基础设施政策和资金向非贫困村倾斜。

但财政力量有限,资金总有缺口,怎么办?该县实施党群共建,把财政投入的钱主要用于买料,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出义务工等,用一块钱办成了两块钱的事儿。今年8月以来,仙台镇高标准完成了16个非贫困村的道路建设任务,比预算节省资金近300万元,为全县党群共建做好了榜样示范。

“党群共建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它不仅仅减少了财政资金的压力,也让大家在共建中感受到了快乐,真正体现了共建共享的理念。”古松说。

如今,如雨后春笋般,党群共建在该县多个地方出现。

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10月16日,在保安镇陈岗村,一座40兆瓦的风电项目投产,该县四大班子领导均到场祝贺。

该项目是由附近十几个村子以村集体形式共同参股的项目,投资控股方金风科技是一家上市的能源项目公司,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等。这一项目解决了这些村村集体经济缺项目、缺技术、缺经营管理经验等问题。

“这是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协调下,我们才入股的项目。”保安镇镇长贺利民深有感触地说。

靠着精准扶贫政策,叶县摘掉了贫困帽。要想巩固脱贫成果,需要自身强骨造血,发展集体经济是最有效的举措。为此,该县出台政策,实施十权同确,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激励群众依托各自优势发展村集体经济。

“我们当时的村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要发展好必须补课。”古松回忆道。为此,该县成立了村集体经济指导办公室,在鞭策发展的同时,还制定了多项举措用以激励。

发展村集体经济,该县主要在“农”字上做文章,重点发展规模高效高质农业。经过前期调研,该县确定对韭菜、高油酸花生、艾草、构草等多种农作物进行补贴。目前,常村镇月台村集体流转两千多亩土地种植艾草;任店镇月庄村流转土地种植韭菜;龙泉乡草厂村等20多个村庄参股双孢菇种植……

要发展村集体经济,需要启动资金。该县通过财政政策,与金融部门合作,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为村干部等人发放信用贷款(每人可达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入股村集体经济等。借助政策,今年,该县辛店镇、龙泉乡的所有村庄均启动了村集体性质的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项目。

村村联建,党总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8月19日,在田庄乡东李村,古松亲自为中共田庄乡东李村联合总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党总支)揭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县各村基层党组织力量不一、战斗力不一,导致带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观念、魄力等不一,进而造成各地工作尤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进度不平衡。

如何快速补上这一课,该县创新性地实施了村党总支共建、村村联建的举措。

去年以来,东李村党支部流转全村1600多亩土地发展高强筋小麦和饲草玉米,凭着党员干部的奉献无私精神,为村集体赢来了100多万元的资产。村村联建后,东李、西孙庄、黄庄和牛庄4个村的党支部组建为东李村党总支。党总支成立后仅两个多月,已带动周边3个村庄流转土地发展高效高质农作物。

事实胜于雄辩,东李村党总支建设模式很快在全县推广开来。目前,该县18个乡(镇、街道)所属的村庄均组建有党总支,这些新兴的党组织部分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到外边开眼界,寻找更优质高效的产业;部分借助自己的区位优势招引项目,盘活集体资产,向更宽的领域拓展;部分正带领群众发展迷迭香、花椒、花生等产业。

“党群关系这堂课如果高质量补上,将对实施乡村振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古松说。

(本报记者 杨沛洁)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