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带领村民改变种植模式增收致富
我市两万余人报考成人高考
继续实施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项目
我市警方专项治理市区“小广告”
完善环保措施 治理扬尘隐患
第一批“平顶山老字号”开始认定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日量化考核结果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9年10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领村民改变种植模式增收致富
——汝州市石榴花果山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彩霞
 

“你看,建园初期,我们请郑州的专家对园区进行了规划,横看、斜看,从上到下都是一条线。”近日,在汝州市焦村镇梁窑村汝州市石榴花果山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彩霞指着办公室内的监控画面上的石榴园区说。

在不断切换的监控画面上,一行行、一列列石榴树上挂满石榴,整齐地站在田野里。

李彩霞是土生土长的梁窑村人,2001年中专毕业。“本想着毕业后分配一个工作,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谁知到自己毕业时却不再分配工作。”李彩霞说,福祸相依,如果真是当时分配工作了,或许也就没有今天的创业了。

中专毕业后,李彩霞找到一份销售工作,成为一家企业的区域销售代表。“当时一个月能拿到两三千元的工资,待遇很不错的。”说起刚毕业就有高收入,李彩霞满脸笑容。

从漯河到驻马店,再到郑州,从2001年到2013年,李彩霞一直做销售工作,其间与在同一家企业做区域经理的戴凯华喜结良缘,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而这忙碌而甜蜜的生活因一次回乡祭祀改变。

为改善家乡面貌回乡创业

2013年农历十月,李彩霞和丈夫戴凯华回到梁窑村给父亲上坟。“回来时赶上秋收,看到因大旱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是颗粒无收时,我俩很受触动,想要改变乡亲们的处境,便产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李彩霞回郑州时带了老家的土样进行化验。“当时想着老家不是水浇地,庄稼望天收,搞种植就得找比较耐旱的品种,考虑种核桃和石榴,化验结果显示,老家的土质更适合种石榴”。

2013年11月,李彩霞和丈夫辞工返乡流转土地,开挖树坑,开始创业。“我们当时流转了600多亩地,一亩地以400斤小麦的价格进行流转,保底500元。小麦价高就按市场价支付,小麦价低市值不够500元按500元支付。”李彩霞说,次年春,6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优质软籽石榴。

艰难创业带领贫困户脱贫

石榴树栽种当年,天气大旱,为了保苗,李彩霞家人及园区务工人员一直忙着浇树。“当时村里水井少,村民们白天浇庄稼,我们夜里浇树苗。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春上种的石榴苗成活率在90%以上。” 李彩霞说,为了保证水源,他们在园区打了7眼井。

“2015年,树苗小,我们在园区套种了烟叶和其他农作物,烟叶长势不错,准备开始炕烟时一场冰雹把希望全部打落”。李彩霞清楚地记得祸从天降的日子,当年8月20日,一场冰雹将100多亩长势良好的烟叶全部打烂。

“还好,冰雹对石榴树影响不大。2016年开始挂果,不过树小挂果少,只卖了二三十万元。”李彩霞说,2017年石榴卖了300多万元,2018年卖了270多万元。

“果树开始挂果后应该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才对,怎么2018年收成降低了?”

对于记者的疑问,李彩霞的丈夫戴凯华给出了缘由——疏于管理。“当年正值果树管理期时我生病住院做了手术,接着是彩霞住院生产,园区全靠工人干活。”戴凯华说,有这样的收成已经不错了,当时我们想着估计有上年的一半就不错了,这已经超出预期了。

“在园区干活的都是梁窑村和临近村子的村民,都很负责,很感谢他们。”李彩霞说,在园区常年务工的有16人,其中有13人是贫困人员,“我们按工种开年薪,最高的一年8万元,最低的也有4万元,现在这13户贫困户都已脱贫。”

“园区最忙时要用100多人,都是临近村庄的村民,贫困户优先使用。”李彩霞说,根据干的活不同,村民的收入也不一样,最多的一天能挣100多元,最少的也能挣60多元。近两年园区每年仅工资支出就有200多万元,冬剪、春剪、夏剪、套袋、掏花丝,用工量很大。

科学种植前景美好

李彩霞说,2016年,她花了100多万元,在园区安装视频监控,客商只要网络接入视频终端,就可以实时监控石榴生长情况。

通过监控画面可以看到,园区的空地上不见杂草,石榴套的纸袋清晰可见,一只只大雁和乌鸡在园区游弋。“园区养殖大雁和乌鸡不是发展林下养殖业,它们是非卖品,园区不打除草剂和农药,全靠这5000多只大雁和乌鸡吃草和虫子。”

“每年我们都流转土地,扩大石榴种植规模,园区目前占地1000多亩。”李彩霞说,公司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与合作社合作的农户有20多户,种植面积有500多亩,合作社统一指导技术,包销产品,“我们的石榴不愁销,基本上都销往北上广了,石榴出园1斤售价20元左右,深圳一家客商说要满足他的需求,目前的种植规模还得扩大10倍。”

“前几年园区挂果少,效益不明显,村民种石榴的热情不高,今年是园区石榴生长的第六年,挂果第三年,产值预计达到900万元,不少村民看到石榴丰收、市场行情不错,找我们表达要学习种植石榴的意愿。”李彩霞说,“返乡创业的最初目的就是想着改变乡邻贫困的处境,带领乡亲们致富。现在园区发展步入正轨,事业初见成效。吸纳村民务工改变了部分村民的贫困面貌,但这远没有达到初衷。今后将继续扩大园区规模,将园区打造成以石榴产业为主的绿色休闲农业综合体,吸纳更多的村民通过务工增加收入,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更多村民改变种植模式,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本报记者 魏森元)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