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05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鹰城出彩之脱贫攻坚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9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聚焦我市脱贫攻坚工作
市委书记周斌(右三)到郏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市长张雷明(右二)到宝丰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教育扶贫放飞青春梦想
健康扶贫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体检服务
入户排查农村危房
贫困户用上安全饮用水
市委副书记葛巧红(左二)到鲁山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宝丰县闹店镇辣椒种植基地
叶县邓李乡服装加工扶贫车间
鲁山县蚕农为柞蚕转场
鲁山县奶牛养殖扶贫基地
汝州市温泉镇朱寨村集体经济香菇产业项目
享受丰收喜悦的郏县烟农
舞钢市天成鸽业养殖基地
石龙区贫困群众发展肉羊养殖项目
郏县举办“红牛大赛”,助推扶贫产业发展
 

全面小康,几代人追求的梦想;脱贫攻坚,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为了访真贫、看真贫,从河北阜平到甘肃定西,从陕西梁家河到吉林延边……他的足迹深入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中,“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10月17日,国家设立首个“扶贫日”,今年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五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深度贫困村、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施策,把脱贫攻坚作为天大的“事”,使天大的“力”,尽天大的“责”,咬定总攻目标,落细攻击点位,完善推进机制,高位推动、尽锐出战、精准发力,打出了“平顶山气势”,做出了“平顶山特色”。

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攻克最后堡垒的关键一程,平顶山正同全省、全国一道,迎来这一历史性跨越。

合力攻坚的顶层设计

——握指成拳,各方联动,构建扶贫开发大格局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我市贫困人口基数大、点多面广,脱贫攻坚任务重,这一场硬仗,更需要坚强的引领和科学的决策、指挥。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市委常委会脱贫攻坚周例会、“四个捆绑追责”、干部作风大整顿、日常评价约谈,把脱贫攻坚的责任螺丝拧得更紧;战令调度、市县“会诊”、书记遍访,把指挥推进机制“一竿子插到底”;从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到百日攻坚提升行动,到提质增效32条标准出台,再到实施“四大会战”,打出了政策措施“组合拳”,一环紧扣一环,把脱贫的质量成色做得更足;红装志愿者、百企帮百村、万商扶万家、结对帮扶贫困县,充分激发社会扶贫力量,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齐上、部门全参与的扶贫开发大格局。

有“军令状”,也要有落实攻坚的“力量”。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市、县行业部门遍访重点服务对象行动,教育系统遍访厌学辍学对象、住建系统遍访危房改造户、水利系统遍访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点、残联系统遍访无障碍改造对象。行业部门的遍访,实现了政策的真落实、盲点的真清零。全面实施教育科技、交通水利、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等扶贫行动,释放了脱贫攻坚政策的叠加效应。

“指挥员”靠前指挥,“尖兵”下沉一线向贫困村集结。我市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促脱贫强党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脱贫优势、发展优势。坚持“一村一策、因村施治”,完成258个软弱涣散和后进村的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同时,坚持“凡提必扶”“凡提必下”,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锻炼、识别干部的主战场,选派1364个工作队、4100余名驻村工作队员,选配1924名村级扶贫专干充实到扶贫一线。今年以来,626名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312名扶贫干部被授予“鹰城榜样”荣誉称号。

绘蓝图、明责任、定路径、建机制,脱贫攻坚全力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市实现26.8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64个贫困村出列。今年5月,省定贫困县叶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今年以来,全省森林河南“六化”建设工作、农村危房改造、水利扶贫等4个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在今年上半年全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专项督查巡查中,我市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

—— 找准“病根”,靶向治疗,让“两不愁三保障”真正落地

吃、穿“两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这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标准和目标。近年来,我市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相统筹,认真打基础、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绩。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拔穷根”,发展产业是根本。

每逢周末,鲁山县团城乡花园沟村内的楚长城、辛夷王、榆树群、棋盘山等景点游人如织,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谁能想象,5年前,这里却是出了名的“山大人烟稀,有儿难娶妻”的光棍村。

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引导旅游公司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建造民俗木屋群,并以民宿项目为引擎,推动农家乐、山货销售和种养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举办了花园沟村美食节,3天时间全村7家农家乐净收益突破1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姬中三说。

为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鲁山县还积极探索成立旅游产业党总支,有效带动了清水河沿线牛王庙村、寺沟、应山等村的集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结合各乡镇贫困村的实际和优势,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10条意见,编印产业案例集,开展带贫企业认定,充实完善扶贫项目库,开展扶贫产品产销对接,实施双月观摩推进,促使产业扶贫力量和影响不断积聚,让我市贫困地区群众享受到一波又一波产业扶贫带来的红利。

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3家,带动贫困人口36983人脱贫;建成光伏扶贫项目2636个,覆盖贫困户22612户;全市229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覆盖率达81.8%,51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贫困户产业扶持政策和增收措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户均综合受益9200元。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以举办首届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为抓手,搭建产销供需平台,引领贫困地区扶贫产品进入全市乃至全国市场,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消费,实现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此次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十分成功,两天会期现场销售额为86.4万元,达成协议335份,协议金额1316.3万元。

在“三保障”方面,我市探索实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起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同步对接全国2700多家医院,引入家庭医生智能签约服务平台、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云巡诊车等资源,将远程医疗服务延伸至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实现了村头接诊、“云端”看病,为人民群众构筑了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牢固防线。目前,我市已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教育扶贫行动,不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实现应助尽助,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持续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在“基础教育百千万帮带春风行动”“两区支教”等方面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实现市内优质教师资源与贫困地区帮带共建。今年春季学期,我市共资助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104人次3377万元;签订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19903份,合同金额1.342亿元。

今年,我市危房改造工作以“一拆五促”为主要抓手,改“建、搬、拆”为“拆、建、搬”,“反弹琵琶”奏出了新“曲调”。以拆促建,实行先拆除后建设,形成倒逼机制;以拆促安,通过拆除年久失修旧房屋及残垣断壁,消除了安全隐患;以拆促搬,通过拆旧从根本上解决了建而不搬、搬而不住问题,真正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以拆促美,旧房拆除后,结合群众意愿,场地平整后建成“一场四园”(停车场、游园、果园、菜园、花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拆促增收,危旧房屋拆除复垦后,新整理出来的土地通过流转、承包等形式,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目前,全市累计拆除危旧房屋7201座,总面积50多万平方米;整理复耕土地70余万平方米;新排查农村危房9585户,已全部实施改造,改造数量、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不落一人的全民之战

——广开思路,全力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近年来,我市始终秉承“大扶贫”理念,凝聚各方社会力量,整合社会各类资源,精准发力攻坚,富民产业稳步发展,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推进社会帮扶,凝聚强大合力。我市不断强化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帮扶平台,持续实施“百企帮百村”“万商扶万家”“巧媳妇工程”“光彩助学”“希望工程”“扶贫志愿者帮扶”等。截至目前,我市“百企帮百村”共组织275家企业结对帮扶126个村,实施帮扶项目392个,提供就业岗位2483个,投入帮扶资金2683万元;“万商扶万家”活动动员9547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对接贫困户3035户,帮扶4985人,提供就业岗9076个;“光彩助学”活动捐助资金501万元,资助困难学生509人;142个“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扶贫基地带动2614户贫困户增收;392个“爱心超市(站)”,接受各界捐款捐物合计1083.3万元,惠及贫困户49054人。

同时,全市结对帮扶不断强化,市内五区和30个市直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支援、基础建设等方面结对帮扶鲁山县和叶县,今年已捐助700余万元;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就智力支持、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产业培育等方面对鲁山县、叶县进行帮扶,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协同发力的大扶贫格局。

极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如今,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我市各县(市、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不断激发攻坚“动力”,凝聚治贫“合力”,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勇气掀起脱贫攻坚强劲攻势。

鲁山县:绘就脱贫致富新画卷

平整的乡村道路、整洁的办公场地、设施齐全的活动场所……在党政策阳光的沐浴下,鲁山县184个贫困村逐步旧貌换新颜。

今年以来,该县围绕“2.5万人脱贫,8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实现贫困县高质量脱贫摘帽”这一目标,高擎战旗,决战决胜民生保障、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攻坚战。

换穷貌,打好民生保障攻坚战。该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2668人全部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县域内就诊率90%以上,住院合规报销比例90%以上,自付药费比例7%左右;改造危房7707户,拆除破旧房屋8601座。

刨穷根,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该县以实施“十百千万”产业发展工程,依托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光伏、电商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了10个特色产业园区、156个特色带贫基地、1290个产业合作社,带动11150户贫困户脱贫;发放产业奖补资金累计1.2亿元,形成了“企业+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带贫模式;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做到“县有产业园区,乡有带贫基地,村有合作社或带贫主体”,确保每户贫困户有两个以上稳定增收渠道。

聚合力,打好社会扶贫攻坚战。在全县开展“百企帮百村”“千医联万户”“万人结对子”“万商扶万家”等活动,做好定点帮扶、区域结对帮扶、校地帮扶、驻村帮扶工作,引导全社会力量在产业发展、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技术指导、基础建设等方面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帮扶,社会捐款累计1859万元。

叶县:以大扶贫格局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干部结对帮扶力度不减、巩固提升行动如火如荼……金秋时节,叶县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的热潮。

今年5月9日,省政府宣布叶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后,叶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围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有效防止返贫做文章,脱贫攻坚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在强化组织上着力,不断健全扶贫体系。该县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坚持21个专项指挥部架构不改变,保持工作连续性;坚持6个脱贫攻坚战区不改变,统筹战区脱贫攻坚工作。

在产业扶贫上聚力,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在特色种植业上,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截至目前,该县有林果种植大户及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52家,林果面积13万亩,贫困户通过参与林业生产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在畜牧养殖业上,该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千头线”扶贫产业模式,177条“千头线”通过厂内务工、技术帮带等共计带贫1770户,户年均增收2000元。在电商流通业上,该县投资3500万元建成叶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30家电商企业落户,全县电商物流企业通过“电商+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40人,人均月增收1200元。

在关键环节上用力,不断夯实脱贫根基。全面开展暗访督查,重点围绕落实“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目标要求,不间断对全县18个乡(镇、街道)进行暗访,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核查,找准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汝州市: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以来,汝州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瞄准脱贫标准,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目前,该市今年计划退出的25个贫困村全部达标,计划脱贫的6000人收入核算全部达标。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精准施策。市财政投入437.6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针对贫困村和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实施的291个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部建成投用;谋划15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点,8112名贫困群众通过搬迁实现脱贫。

聚焦稳定增收,扎实推动工作落实。2019年,该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个,总投资5211.9万元,约占全市扶贫项目总投入的50%;产业户均受益0.84万元,贫困户均有2至3个产业增收措施,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鼓励贫困户发展油菜、花生、小杂粮等短平快项目1.6万亩,发展花椒、桑蚕等长期稳定项目3.2万亩;累计建成农业、林业、畜牧、加工业、旅游、电商等基地61个。

舞钢市:奋力托起群众全面小康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时节,钢城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田野、在村庄,在扶贫车间、在蔬菜大棚……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一起展望未来、谋划发展。

今年以来,该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突出“质量”要求,把握“精准”要义,落实“求实”要领,紧扣“满意”标准,坚持“统筹”方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位推进不动摇,坚决把脱贫攻坚责任扛起来。今年以来,该市调整成立7大脱贫攻坚专项指挥部,全部由县级领导干部担任指挥长;严格落实市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扎实开展市、乡扶贫办主任遍访新识别户、拟脱贫户、拟标注稳定脱贫户、信访户活动。

落实政策不走样,务必把贫困群众的负担降下来。该市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60元、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不低于166元。目前,该市农村分散供养人员每人每年达到4620元、集中供养每人每年7500元。2019年以来,通过落实城乡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域内一站式结算2615人次,总医疗费用1154.6万元,贫困群众就医报销补助比例在91%以上。

狠抓增收不懈怠,切实让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为实现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多元化,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2019年,该市投入产业扶持到户增收资金945万元,实现了到户增收全覆盖,贫困户年均增收1100元;发放增收奖补资金46万多元,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务工进行奖补,惠及贫困户564户,户均增收奖补800多元。2019年上半年,贫困群众户均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40%。

宝丰县:精准施策打响脱贫攻坚冲刺战

今年以来,宝丰县以全县干部作风大整顿暨“争第一、比贡献、树正气”活动为抓手,结合全市脱贫攻坚“四大会战”,实施“七大专项行动”,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打响脱贫攻坚冲刺战。

产业扶贫不断加强。截至目前,该县产业扶贫确认各类带贫企业116个,带贫9713户(次);光伏带贫4048户,其中村级光伏电站带贫692户,户年增收3000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鑫泰集中光伏覆盖3356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

深入推进社会扶贫。该县组织全县各级文明单位(村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组织志愿者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开展脱贫攻坚、文明实践等志愿服务活动730余场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今年上半年,该县社会扶贫网运行良好,共注册爱心人士12254人,注册贫困户5409户,注册县、乡、村级管理员345人,发布物品需求累计4104条,对接成功3751条,对接成功率达到90.4%,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文化扶贫齐头并进。该县发挥国家级说唱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优势,利用文化“扶志”“扶智”的独特作用,创作、排练《扶贫欢歌》《幸福村换届选两委》《精准扶贫七字歌》《人居环境改善七字歌》等5个优秀扶贫文艺作品、曲剧小品。选拔志愿者组成“文艺轻骑兵”到39个贫困村巡演,累计演出180余场次。开展送戏下乡330余场,实现所有贫困村“一年一场戏”。

郏县:坚定必胜信心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以来,郏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非凡之功、超常之举、严实之风,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取得了扎实成效。

以战之必胜的决心,扛稳筑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郏县构建了严密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调整充实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统筹谋划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整成立县脱贫攻坚十大专项指挥部,分别由县委常委、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县四大班子领导全员上阵,带头联系乡镇,分包到村、帮扶到户,常态化暗访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以战之必胜的恒心,精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2017年以来,该县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7015人、8871.2641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互联网+医疗健康”郏县模式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和省委书记王国生的好评;建成农村幸福院68家,集中照顾农村空巢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目前已入驻1600余位老人,郏县幸福院模式得到副省长武国定的高度肯定。

以战之必胜的信心,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该县明确17项产业增收措施,贫困户产业增收措施全覆盖,2018年以来建档立卡户累计户均增收1.65万元;投入2100多万元奖补资金,从域外引进红牛母牛2000多头,采取双向代养的方式,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红牛产业;开发公益岗位1791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4166人,就业率100%,具备就业条件贫困户2483户,户就业率100%,动态消除了具备就业条件“零就业”家庭。

石龙区: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决战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石龙区以脱贫攻坚“夺旗争先”竞赛活动为总抓手,突出“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项目资金、问题整改、作风转变、环境改善等重点区域,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狠抓各项政策落实。今年以来,该区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78.14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生215人,资助金额13.46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开通重症慢性病办理绿色通道,推行区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全覆盖。

以贫困户生活持续改善为目标,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发展扶贫产业、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重点,持续发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产业扶贫成效不断提升。2019年以来,该区投入资金1495.1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个,初步培育扶贫基地4个,增强了“造血”功能,实现带贫139户435人。

全力抓好就业扶贫。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38个,安置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针对贫困户需求,扎实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能力。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通过基层党建的持续深化,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劲头更足、思路更广,该区24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10个贫困村(含已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擂响战鼓,奋力冲刺。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市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灭掉了一个个“拦路虎”,攻克了一个个“难险关”。

成就已载入史册,精彩将献给未来。市委、市政府守初心担使命、强攻坚打硬仗,以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报记者 张亚丹)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扶贫办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