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07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鹰城出彩之石龙篇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初心不改踏征程 奋力建设新石龙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9年10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心不改踏征程 奋力建设新石龙
核心提示
生态石龙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昌茂纺织集团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小辣椒助农增收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图一: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图二:红装志愿者在行动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图三:为贫困群众义诊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生态种植富农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观湖佳苑安置小区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中鸿厂区 马鹏飞 摄
生态廊道绿意葱茏 马鹏飞 摄
新建的琉璃不对儿展厅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环境污染防治进行中 本报记者 闫增旗 摄
▼城区俯瞰图 马鹏飞 摄
 

披荆斩棘探前路,风雨兼程谋幸福。

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石龙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独立工矿区,建区以来累计开采原煤3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尽快摆脱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的困境,实现转型发展,近年来,石龙区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石龙区认真总结发展经验、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以昂扬的斗志、奉献的精神、扎实的作风,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治生态不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昔日的矿山废弃地“蝶变”为芳草萋萋、枝繁叶茂的花果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去年,石龙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8亿元,增速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78.6%,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17.6%,高于全市7.1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先进位次。

近年来,石龙区以打造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区为目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塌陷区搬迁改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党建引领促发展 不忘初心担使命

9月17日上午,石龙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要求,对全区主题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今年以来,石龙区坚持党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分级分类抓好教育培训。

今年上半年,该区共举办主题培训班5期,培训干部272人。其中,举办村(社区)“两委”成员培训班2期,培训村(社区)“两委”干部102人;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期,培训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区直机关、学校等党支部书记105人;举办乡科级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科级干部暨新任职干部65人。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该区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制定《区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及时调整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带头每月到分包联系的街道、村(社区)和分管部门督促检查党建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照各领域的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组建8个基层党建督导组,每月巡回督导。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区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党(工)委(党组)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进行考核,并强化结果运用。

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对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今年5月,该区组织政法、民政等部门,对3个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进行了评估验收。同时,开展缺职村干部排查工作,配齐配强高庄街道龙源、军营等社区的缺职村干部,还对问题村干部进行调整撤换并选优配强,进一步纯洁了村干部队伍。由各街道党工委书记带队,开展“逐村观摩、整街道推进”活动,对全区24个村进行了党建观摩,区委组织部派出4个党建督导组全程指导,并对各街道观摩情况进行通报。抓好非公企业中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在非公企业中的影响力。目前,全区建立了12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11个,涵盖16家非公企业。扎实开展“六星”党支部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对达到晋星标准的16个村累计发放奖励资金22.3250万元。

加强驻村管理工作。该区运用网络视频电话、实地察看等方式,不定时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的在岗情况进行检查,并全区通报检查结果,大力解决“走读问题”。出台激励措施,对在扶贫一线表现优秀、工作得力的10名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予以提拔重用,树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鲜明导向。落实后勤保障,今年上半年,共协调拨付驻村第一书记办公经费21万元,发放驻村人员生活补助18.177万元。另外,今年4月以来,该区纪委、宣传部、扶贫办等部门,在全区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夺旗争先”竞赛活动,在全区掀起了新一轮脱贫攻坚热潮。

党建引领促发展,不忘初心担使命。该区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为推动经济健康稳步发展贡献力量。

多措并举抓落实 产业扶贫成效显

“有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支持,有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的帮助,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9月23日,提起党的扶贫政策,石龙区龙兴街道北郎店村脱贫户江利感慨地说。

近年来,该区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扛稳筑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该区构建了严密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加强激励引导,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今年以来,获得市级表彰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13人。

精准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目前,该区已实现24个村饮水管网全覆盖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今年上半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报销住院资金109.17万元,受益233人次。实现农村地区危房动态清零,贫困群众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加大产业扶贫项目谋划。今年上半年,该区共谋划实施产业类扶贫项目15个,资金规模1409.6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光伏扶贫效果显著。该区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对光伏收益分配方案进行优化,实现差异化分配,今年第二季度光伏收益26.44万元已全部发放至10个贫困村。此外,该区还开展了“我脱贫、我光荣”“扶贫先扶志、扶志促脱贫”等志智双扶活动,举办了“脱贫致富能手”巡回报告会,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走出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截至今年6月底,该区累计实现减贫834户2529人,退出贫困村7个,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建档立卡之初的6.7%降为1.13%。

该区耕地面积为1.96万亩,大部分是丘陵坡地,发展种植业的基础条件较差,但80%以上区域和54%的耕地是富硒土壤。在政府引导下,该区龙兴街道许坊村成立了兰鑫农业发展公司,专门开发、销售富硒农产品,已经开发的产品有粗粮、面粉、粉条、核桃、食用油等。

该区还引进了投资5000万元的河南维泰农牧公司肉羊屠宰及加工项目和国润5000头肉牛养殖项目。“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这两个龙头农业企业,通过公司带农户模式,积极发展牛羊养殖产业。”该区扶贫办主任于韶伟说。

此外,该区还制定了“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并积极实施,目前刘庄食用菌、张庄艾草种植、军营村艾草加工、许坊村富硒农产品开发、河湾村肉羊养殖等已初具规模。

人居环境大改善

美丽乡村筑底色

9月25日,走进石龙区龙河街道贾岭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车辆有序停靠,栅栏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墙体上书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内容,20多个休闲长凳有序地摆放着……

近年来,石龙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全区实际,研究制定方案,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分类施策,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该区所辖村庄大多处于矿区,环境恶化现象严重。为此,该区结合实际,把全区农村分为搬迁村、保留村两大类,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清除煤渣堆和“小散乱污”企业专项行动,将境内的小选煤厂、煤渣堆全部清除,并对废弃煤场进行了土地复垦。全面取缔禁养区的养殖场,规范治理适养区养殖场,杜绝了粪污直排现象,乡村整体生态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全区农村垃圾由各村分别收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物业公司统一清运处理。在各村配备垃圾箱并安排专人负责卫生清扫工作,农村环境卫生情况得到较大改善。全面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该区户厕改造任务有13个村、6574户,目前已经完成改造4310户。

该区坚持每月抽出一天时间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进行观摩,现场进行民主评比打分。由区督查局牵头,区农水局、文明办派出专人配合,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专题督查,通报发现的问题,并紧盯问题至整改完毕。

今年以来,该区共清运农村垃圾16万吨、植树10万余株(其中果树4.2万株)、美化墙体72万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237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街道也比以前干净了,但要想长期保持,还需要下大功夫,引导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性,从‘根’上改掉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齐心协力打造宜居美丽乡村。”龙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冀亚兵说。

转型发展劲头足 搬迁安置惠百姓

2013年,石龙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致力于改善独立工矿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区发改委主任李三杰说。

9月25日,龙河街道大刘村的公示墙前,围满了前来查看信息的群众。“补偿方案出来了,我们马上就能住上新房子了。”来看拆迁公告的郭从周老人激动地说。

石龙区因煤而生,因煤而兴,鼎盛时期,曾经拥有煤矿700多家,人均GDP居全省榜首。但因为长期的煤炭和非煤资源开采,该区出现了大量的采空区和地面塌陷区。据统计,该区6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塌陷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9%。此外,小煤矿全部关停后,矿山废弃、煤矸石裸露,风一吹,粉煤灰四起。“头顶灰锅盖(空气差)、身缠黑腰带(水脏)”是对当时石龙区环境的形象描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在狠抓发展经济的同时,该区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道路,编制完成了生态区建设规划和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方案,强力实施了青草岭地裂缝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一期)工程,并在赵岭、贾岭、军营和刘庄4个试点村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全面展开村庄拆旧复垦工作。

去年,该区共启动拆旧复垦点16个,拆除危房7490间,2500余亩拆旧复垦土地通过验收,产生土地指标价值约2.5亿元,直接增加村民收入200余万元。

通过平整复耕废弃矿区、空心村改造、绿化矸石山、修整路网、清整河道、改造棚户区等,该区实现了“净化、亮化、美化、绿化”,使曾经的“黑色石龙”变成了“绿色石龙”。

近年来,该区科学谋划实施了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安置社区、产业平台等改造搬迁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10.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5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1.13亿元,省、市配套资金1.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4亿元。目前,搬迁安置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94%,已建成投用12个,基本建成2个、在建2个。

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该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8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7.6%,超出目标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2亿元,增长8.6%。

近年来,该区以国家独立工矿区建设为核心,围绕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和强链,产业转型步伐显著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以现代煤化工、新型建材、碳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其他产业配套互补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建成捣固炼焦技术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应用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5家;河南中鸿煤化有限公司建成国家级能源高效清洁炼焦技术重点实验室;市东方碳素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交大、湖南大学合作建立碳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和碳素新能源材料研发中心。目前,该区第二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91.7%下降为2018年的75%,第三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7.8%提升至2018年的24.3%。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该区树立全域规划、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理念,实施了刘庄社区整体搬迁、游园绿地、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项目10多个;以搬迁安置为中心,相继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安置项目4个,新安置塌陷区和产业集聚区居民2100多户6300多人;计划总投资35.6亿元的4个棚改项目正在实施中,可集中安置9个村的6800多户群众。

该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资1198万元的智慧城管和城乡垃圾收运系统、1490万元的安置社区渠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等均已建成投用;持续实施林业生态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5天。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以经济转型、石龙振兴为主题,打造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全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区委书记王玉娟说。

基础设施补短板 民生福祉稳增强

“有了水泥路,以后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了。”9月20日,何庄社区五组村民王姣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社区的道路不仅实现了从脏乱土路到洁净通畅水泥路的转变,还修到了家门口。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该区把农村道路作为一项聚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重大工程来抓,仅去年以来就投资1293.9万元,新建“村村通”道路31.1公里。目前,该区农村公路通达里程132.6公里,24个村路网全部硬化连接。

近年来,该区在独立工矿区政策的扶持下,立足新型工业城区定位,树立全域规划、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理念,高标准编制完成《石龙区总体规划》,先后实施了搬迁改造、数字城管、游园绿地、城乡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30多个,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城市功能。

——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打造15分钟经济圈,修建城乡道路41.5公里,逐步形成“三横四纵”相互交错的城乡主路网架构。目前,城市路网一期、二期项目已经完成。

——政府“以奖代补”,采用社会公开招标和发动群众义务植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标准造林,全区荒山绿化率达到92.2%,道路绿化率达到98.1%。

——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成运行,城乡供水和安全饮水管网升级改造完成,解决了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问题。

——去年投资1400万元,对城区9个游园和8条道路进行修缮、绿化升级改造,城区绿化率达27%。

…… ……

该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稳定扩大社会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如今,在该区农村,农业合作公司、扶贫车间、扶贫加工厂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实现了足不出户增收。

该区不断拓宽渠道稳就业,扩大社会就业面,去年实现新增就业2172人,开发扶贫公益岗位400余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在98%以上,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率100%。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2018年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救灾救济、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及双拥优抚等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继续加大教育投入,7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许坊学校改扩建、第二幼儿园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新招聘教师32名,充实了薄弱边远学校师资力量;新建并投用标准化村卫生室6个投用,家庭医生网上签约全面展开,签约率达100%,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新建规范化城市社区1家、日间照料中心2家、社区儿童之家7家。

“我们将继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谋发展、破难题、办实事,坚持‘三化’道路、‘三区’建设协同发展,持续抓好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环境污染防治、农村人居观景改善、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区区长甘栓柱说。

平安建设保平安 安居乐业新生活

“前些年,村里经常丢东西,自从开展村干部‘红袖标’义务巡逻后,丢东西的事情再也没发生过。看到巡逻队的身影,我们心里踏实,睡得也安稳。”9月24日晚,说到村里正在开展的夜间巡逻,人民路街道夏庄社区商户王汉东说。

为营造平安和谐的社区环境,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提升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石龙区组织区公安局、各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全区开展三级夜间巡逻。

“平安建设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石龙区要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冯英帅说,今年以来,该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综治和平安建设部署,强力推进“五大战役”攻坚,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石龙区社会治安形势的稳定,体现了基层党员干部‘吃大苦、耐大劳、操大心’的责任担当。”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区长李刚说,安全感和满意度一直是石龙区综治与平安建设的短板,补上安全感、满意度“这一课”是该区政法工作者的志向所在。

该区深入推进打黑恶反盗诈破系列攻坚战,根据安全感调查反映的问题,重点打击三个方面:侵蚀农村基层政权、欺压百姓的村霸和宗族势力,强迫交易、敲诈勒索、扰乱行业市场秩序的区霸、行霸等;盗窃“三车”、盗窃汽车及车内物品、入室盗窃、扒窃及诈骗犯罪;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等。

该区全面加强巡逻防控,确保巡防队伍主要力量用于巡逻防范。巡防队巡逻和城区网格化巡逻互为补充,对城乡公共复杂场所、案件易发地区、街道、村(社区)24小时不间断巡逻。坚持推进“红袖标”工程,充分发挥平安志愿者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强化技防、人防统筹调度机制,确保防控无盲点。

高质量推进“一村(格)一警”工作。该区高度重视“一村(格)一警”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及任务完成节点,并先后四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通过开展“一村(格)一警”素质提升培训班等,充分发挥“一村(格)一警”作用。片警面对面和群众交流,零距离服务群众,为村民调解纠纷、办理相关业务,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实现了警务服务关口前移,密切了警民关系,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今年以来,石龙区针对重点区域开展清查整治25次,检查场所、行业、单位85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312处。

李刚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要坚决把石龙区老百姓的事儿办好、办实,克难攻坚,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本报记者 闫增旗 通讯员 李林果)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