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平顶山发展成就巡礼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幸福画卷次第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9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始终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幸福画卷次第开

幸福洋溢在脸上,幸福流淌在心底。
云巡诊车开到家门口
偏远山区小学生吃到免费午餐
“一次办妥”让群众少跑腿
七旬老人带动贫困户种核桃致富
鲁山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家纺产业园员工在加紧生产,该园区共吸纳当地4500余人就业。
 

条条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项项民生工程如火如荼,幸福画卷次第展开——社保体系日臻完善、医疗卫生阔步前行、脱贫攻坚不断推进、就业创业突飞猛进。

建市以来,我市在肩挑发展重担的同时,不忘把改革发展成果落脚点放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上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从“无”到“有”再到“优” 社会保障增强群众获得感

1986年,我市开始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将原来依托企业的社会保险职能分离出来,建立健全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工生育等5项社会保险制。2012年7月底,我市为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发放基本养老金,标志着养老迈向全覆盖。2015年,我市建立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并实现了与省人民医院等17家市外医院转诊即时结算。2016年5月,我市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016年7月起,我市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部接入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2017年,我市城镇居民开始通过城乡医保信息系统进行就医登记,原新农合在院病人进行年度结转,标志着我市开始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建市以来,我市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再到“优”,优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获得感实打实。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1.15万人、200.37万人、44.89万人、37.42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01.81%、100.07%、102.49%、100%。

切实发挥低保兜底保障作用。截至2018年底,我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47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210元提高到3450元。城市和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分别提高到262元、154元。

加大社保扶贫力度。今年三季度,全市16.38万名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今年8月8日,我市举行电子社保卡首发仪式,标志着社保卡进入电子化时代。我市社保卡于2013年10月开始在全市推广使用,截至今年8月8日,已累计制作发放420余万张,实现社保卡待遇发放人数36816人。

从“生病靠拖”到“病有所医” 医疗保障撑起群众“健康伞”

建市前,我市只有姚孟、西高皇、井营、东高皇、李乡宦、大营几个乡村诊所。

建市后,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到1957年底,我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个,卫生技术人员210人,床位12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9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0.6张。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市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目前我市医疗卫生机构达3799所,卫生技术人员3.1万人, 床位3.04万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16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6.03张。

医疗保障为群众撑起“健康伞”,老百姓得了病不再“等拖扛”,而是“病有所医”。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97.80万份,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8.13%。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市常住人口签约303.96万人,签约率74.98%,重点人群签约111.7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79.69%,贫困人口签约全覆盖。

卫生信息化进程加快。2017年,我市实施“互联网+健康平顶山”战略,以郏县为试点,依托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和云巡诊车等手段,打造出“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互联网+医疗健康”全覆盖,家庭医生电子签约、云巡诊车进村等常规工作持续开展。截至目前,服务项目覆盖所有县(市、区)(汝州除外)392.2万常住人口,已电子签约336万人,累计提供公共卫生服务494万人次,提供各类远程医疗服务45万人次。

打好“组合拳”找准“最优解” 脱贫攻坚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在我省18个省辖市中,我市属于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辖市,7个县(市、区)有脱贫攻坚任务。2013年建档立卡之初,全市有512个贫困村,10.03万户33.1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7.8%。2014年至2018年,年均实现减贫5.3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8%。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从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等方面打好“组合拳”,找准脱贫攻坚“最优解”。

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围绕特色种养、特色林果、乡村旅游、现代服务、精深加工“五大业态”精准发力,建设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产业扶持政策和增收措施全覆盖,产业叠加度达2.7,户均综合受益额度达到0.92万元。我市独创的“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被形象地称为“竖在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全市建成350条,带贫17907人。

教育保障方面,我市实施全面改薄工程,5年来,整合投入财政教育资金278亿元,改善了2297所中小学校(教学点)办学条件,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53万个,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班级2290个。落实全面覆盖贫困家庭学生的保障和资助政策,贫困县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医疗保障方面,我市建立了“五道医疗保障线”,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3.06%。

住房保障方面,我市实施危房改造清零行动,完成危房改造2.53万户。

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改善方面,建成并投用2113个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560个;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39129户。

建市以来,我市始终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连续出台覆盖范围更广的促进就业再就业规定,鼓励、引导全民创业。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45万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00.63%、110.43%、121.62%;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17.8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控制在4.5%的计划目标以内。

节用裕民是正道,民心所向是幸福。这一组组民生数字、这一份份暖心答卷,都印证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的发展轨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我市将持续贴近民生、直击痛点,把更丰厚的民生账本、更生动的民生答卷,转化为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谱写温暖的民生乐章。 (本报记者 毛玺玺)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王尧、牛智广摄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