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鹰城好人园记
我与新中国共成长
校园驻望
书法
带着初心去追梦
伏牛奈何不名山
葳蕤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新中国共成长

 

□冯福荣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生活在东北山村里的懵懂孩子。

那时候,虽然大家的物质生活还不富裕,但是对于长期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奴役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来说,这就是天大的幸福了!正是缘于这种对幸福生活的真正理解,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迸发出了空前的热情:你早栽一棵树,我抢开一片荒,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而我们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呢,当然是进入学校读书学习了。通过现实生活的耳濡目染,通过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等文化知识的熏陶,我逐渐明白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对新生活要万分珍惜,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光荣和艰巨,从而也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念。

幸运的是,18岁那年我光荣入伍了,进入军校系统学习路桥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军事训练。1961年毕业时,我被挑选留校任教,后来又选调到解放军工程部队,在其后的多年间转战于大兴安岭、辽西山地、燕山脚下、武当山深处和太行山南麓,其间还奉命远赴阿尔巴尼亚圆满完成援建任务,1983年又被调到武汉军区军医学校任职。

在3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我经受住了种种考验,跟党走从不动摇,临艰险无所畏惧,蹲山沟不觉寂寞,驻闹市心静如水。部队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使我从一名年轻学员逐步成长为师级领导干部,亲眼见证了伟大祖国、伟大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艰辛和辉煌。

1988年,从部队转业到平顶山市工作以后,脱去戎装的我依旧不改永不服输的军人本色。在主持市交通局工作期间,我同局党委一班人一起,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先后取得了全省交通系统第一个省级文明单位、公路工程质量连续四年被省交通厅评为优质工程等成绩。1994年4月,我当选为平顶山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又尽心尽力地履行了新的职责。

我从军从政及个人生活的经历,既是自己人生的岁月历练,也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真实记录,融入了我与新中国共成长的历史轨迹。可以说,我这八旬老翁,全程见证了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70年。

70年间,我经历了从吃糠咽菜到吃饱、吃好,由穿补丁摞补丁的家纺布到的确良再到高级布料服装,由住士墙土顶几十平方米的漏雨房到宽敞明亮的钢筋混凝土楼房,由步行、驴牛马车到自行车、汽车再到乘坐高铁、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由摇柄电话到大哥大再到4G手机等通信工具……所有这些,无不展示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沧桑巨变。

今天,在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已经由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现代化国家,粮食、石油、钢铁、核武、量子卫星、航母等无不展示着中国分量,GDP跃居世界第二,军事力量跻身世界前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国外交走上世界舞台中心。更有8亿多人脱贫,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奇迹。现在,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一年比一年高。放眼全球,风景这边独好!

展望华夏大地,处处盎然生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骀荡春风,安享着退休之后的幸福生活,身为老党员的我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挚爱和对党的无比感恩。我自当守初心记使命,继续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和学习写作,关注国家的发展变化,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宣传解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尽个人所能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要献上最美好的祝福,衷心祝愿“两个一百年”目标早日实现,衷心祝愿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