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鲁山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
完善责任体系 迅速补齐短板
鲁山县两名教师获“鹰城最美教师”称号
中秋慰问献爱心
让乡亲们挣更多的钱
党建引领聚合力 脱贫路上党旗扬
玉米秸秆全株青贮
爱心消费助力增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乡亲们挣更多的钱
——杨铁聚靠双手编织美好生活
 

9月4日,记者走进鲁山县磙子营乡平庄村东头一处简易厂房,十多名工人正在制作大型编织袋。

“这个厂子是我2018年开春后办起来的,当年就赚钱了,一下子甩掉了‘穷帽子’,还成了乡里的脱贫先进典型。”厂子的主人杨铁聚自豪地说。

杨铁聚今年41岁,早年和妻子在南方打工,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秋,杨铁聚年近七旬的父亲突患大病住进了医院,杨铁聚夫妇只好辞工回家照顾。父亲看病花光了积蓄不说,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杨家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因此被评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8年初,经过几年精心治疗,杨父的病情逐步稳定下来,鉴于老母亲年迈体弱也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杨铁聚夫妇决心在家创业。“当时想的是光靠种地挣不了几个钱,咱还年轻,要想法干点啥项目多挣点钱,早点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不能让别人笑话咱。”不服输的杨铁聚回忆道。

杨铁聚和妻子在南方打工时,掌握了一定的制作大型编织袋的技术,于是就想到开办一个编织厂,利用手艺挣钱。

平庄村“两委”和帮扶工作队听说杨铁聚的打算后,积极帮他们申请到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夫妻两人又拼凑了一些资金,租下了原先村里废弃的小学校园,盖了一个简易车间,购买了机器设备,联系到了洛阳一家公司,来料加工制作起编织袋来。

厂子投产之初,招收的工人都是新手,夫妻俩就手把手地教技术。那段时间,两人起早贪黑,自己制作产品、卸货装货、进原料送成品,整天忙得连轴转。由于严把质量关,生产出的编织袋很受委托公司欢迎,订单不断增多,工人也从最初的七八个增加到现在的十六七个,生意蒸蒸日上。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谦介绍:“村里的贫困户汤淑贞、郑二旗、周菊红等人也在这个厂子干活,一个月能拿2000元左右工资,杨铁聚不但自己脱贫致富了,还为村里的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

“咱家虽然脱贫了,但一人富不算富,咱还要好好干,争取多拿订单,让乡亲们挣更多的钱。”杨铁聚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乔新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