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聚神聚力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与河南移动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养殖肉牛 助农增收
压实责任补齐短板 朝着必胜目标努力
要闻简报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贯彻落实全省有关会议精神 研究部署我市经济、教育工作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孙鹏飞

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有学上”的基础上实现“上好学”,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均衡作为教育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部分县(市、区)实现高质量的均衡。

“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是检验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尺,我市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以创为抓手,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8月22日,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邱红标说。

2013年,卫东区、湛河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2014年,舞钢市通过国家认定;2016年,新华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通过国家认定;2017年,汝州市、宝丰县、石龙区通过国家认定;2018年,叶县、高新区通过国家认定;今年6月,鲁山县、郏县接受国家验收,有望顺利通过。

打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组合拳”

如何保障孩子们既“有学上”又“上好学”,是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邱红标说:“教育公平是民心所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老校+新校”“强校+弱校”“教育联盟”“强校托管”“联合办学”“协作办学”……市教体局频频出招,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打出了一套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消减校际差距的“组合拳”。

市三中、市六中联合办学,市实验中学与市四十六中进行深度融合,市四十一中、市九中、市四十四中分别对市二十四中(卫东区属学校)、市五十五中(新华区属学校)、市二十六中(湛河区属学校)进行帮扶,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科研成果资源共享等实现对接融合。

各县(市、区)也纷纷跟进,新华区胜利街乐福联校就是成功范例之一。联办前的胜利街小学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而乐福小学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管理相对落后,生源流失较多。两校联办后,既缓解了胜利街小学的压力,也快速改变了乐福小学的面貌。

目前,我市城区已有20多所中小学实行了联合办学、4所学校实施了协作办学。各试点学校教育教学井然有序,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拓展。

为引导小学毕业生向各初中学校均衡合理分流,市教体局逐步提高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比例,今年我市分配生比例达到55%(省定标准为50%),并加大分配生指标向农村学校及城市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

打通教师有序流动“断头路”

长期以来,教师是“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有的学校名师云集,有的学校“缺粮少弹”,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

市教体局副局长苏红英说:“实践证明,教师有序流动有利于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能够有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市积极探索、科学规划区域教师流动制度,加快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进一步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及各级各类学校人才资源,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

叶县通过结对帮扶、定期支教、名师带徒、对口交流、送课下乡等形式,使教师资源实现再分配,带动了新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发展,2015年以来共交流教师1088人。

郏县从去年开始进一步畅通教师招聘补充的绿色通道,确定了小学阶段人事代理、初中阶段特岗教师和带编招聘、高中阶段专业人才引进等招聘方式,启动了“郏县籍教师回郏”计划,投放教师招聘指标650人,新聘教师全部分配基层一线教学岗位,对偏远农村、偏远薄弱学校进行重点倾斜。

鲁山县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打破城乡壁垒,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该县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自2016年秋季开始进行试点,交流47名校长教师;2017年扩大推进,交流校长教师92名;2018年逐步推广,交流校长教师116人。

宝丰县今年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把竞争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全面推行岗位聘任制。“新的用人机制和新的待遇分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活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宝丰县教体局局长黄金坡说。

打造关爱弱势群体“新样本”

我市特别关注进城务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问题、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用心维护教育公平。

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方面,我市坚持“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四统一”(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活动)原则,切实简化、优化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确保“应入尽入”,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目前,全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入学人数达34716人。

同时,我市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积极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程,狠抓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尽量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实施“代理家长”、家校联系、与留守儿童谈心等制度,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关爱力度。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仅2018年,全市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就达28.62万人次、落实资金1.04亿元,其中省定营养改善计划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62万人次、落实资金1448.28万元。

2017年起,我市开始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做好教育安置。市教体局普教科负责人薛建军说:“按照提升计划,到2020年,全市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将全面提高,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