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舞钢
3上一版  下一版4
 
舞钢市全力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晋位争先 出彩舞钢”2019年第二季百日竞赛举行
舞钢市表彰30名优秀医师
联动督导机制齐抓共管 风险排查机制深入查摆
舞钢市一选手在首届“南洋杯”国际华乐大赛中获金奖
关爱送给环卫工
马鞍山下赤子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9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鞍山下赤子情
——追记舞钢市红山街道王大苗村小沟组组长张清建
 

8月8日,记者到位于舞钢市马鞍山北麓的红山街道王大苗村小沟组采访,提起已故组长张清建,村民无不称赞、叹息、抹泪:自担任该组组长以来,他为村民的大小事情奔走操劳,短短一年间让小山村的路灯亮了、自来水通了、道路硬化了……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变好了,他却离开了他时刻牵挂的乡亲。”该街道包村干部周云龙提起张清建深感惋惜,“清建是个正直的人,心里时刻装着小沟组的群众。”

张清建是一位退伍军人,靠着军人敢闯敢干的精神,前些年筹资办厂创业有成,2013年被查出患有肝癌。手术后,他热忱不减,始终想着为乡亲们做些事情。2018年7月,年近六旬的他被群众推选为小组组长,病患之躯不但没有影响他工作,反而激发出浓浓的奉献之情。今年6月的一天,在带领村民从城里拉回旧道砖铺好路基并装上路灯后,张清建突感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20余天后,带着对乡亲深深的不舍和遗憾,张清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初上任,即引泉入村

张清建致富后在舞钢市城区买了房子,一家人生活得安逸平静。当选组长之初,妻子并不支持:“他本身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刚开始我劝他‘官儿比芝麻小,事儿比芝麻多’,我从心里不愿意让他回老家遭这份儿罪。可他参过军,性子里带着一股子倔强劲儿,再加上乡亲们的嘱托和信任,他更是不能回头了。”

小沟组西500米处有一处天然优质饮用水源,然而由于路途极为不便,长久以来,村民只能吃村里的浅层水质较差的井水。啥时候能吃到距村不远的山泉水,成了村里几代人的夙愿。为此,张清建为自己定了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一定要让乡亲们在春节前吃上山泉自来水。

引水进村,钱是“硬货”。张清建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东拼西凑,终于有了引水的10多万元启动资金,方便小沟组群众吃水的“引泉入村”工程在他上任两个月后就正式开工。

为使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张清建天天守在工地上严把质量关,每一项选料、施工他都要一一详细过问。

“那一段时间,他经常起早贪黑骑车几十里往返朱兰街道和矿建街道,车子上载着方便面或面包,乡亲们看不过去,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都被他以‘节省时间、得赶工期’为由婉拒了。十冬腊月天,他干脆住在条件简陋的老家房舍里。那一阵子,他像疯了一样,忘了家里的我们,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张清建妻子说。

今年1月19日,对小沟组村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山泉水欢快地涌出水龙头,村里的老人们捧起清冽的泉水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为修路,挨户做工作

小沟组地处山岭之间的低洼地带,村上的房屋多依地势而建,村内道路缺乏规划,七拐八拐,交通非常不便。为此,张清建决定规整村内的道路。

重修村内道路必将拆除部分村民家的房屋、围墙,其中的动员说服工作是个“令人头疼的大事”。在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后,大多数村民也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村子要变美丽,交通更方便,更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可真要拆到自家头上,多数村民仍持观望或抵触态度:“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家不拆俺也不拆。” 为此,张清建挨家挨户做工作,有人说难听话他不计较,有人给冷脸他迎上笑脸,有人难通融了他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为节省修路资金,他就趁着城区整修道路,晚上带领村上的几个劳力去拉回拆下的旧道砖,自己每天都和年轻人一起干到深夜。

省道S327舞钢段经过小沟组地界时,部分村民觉得借机捞一把的机会来了,张清建及时将国家政策宣传到位,一把尺子量到底。“勘界丈量那一段时间,清建‘丁是丁、卯是卯’,既不让群众吃亏又不强占硬拿。小沟组的征地拆迁能顺利进行,他功不可没。”该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路线勘界丈量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经过张清建的努力,村内存在了几十年的道路问题得以解决,目前路基已清理完毕并且装上了路灯;S327道路修建过程遇到的麻烦事均已被解决。

赤子情,他心愿未了

肉身之躯终非钢铁铸造,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张清建总是深感劳累。今年6月的一天,扛不下去的他住进了医院。

当乡亲们自发去医院看他时,张清建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村里的发展大计:要将村中的小河改造成一座小公园,再开辟一处广场;要把马鞍山北麓开发成旅游景区……

周云龙最后一次去看望张清建时,他有气无力地对周云龙说:“恐怕以后我再也给您帮不上啥忙了……”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热泪盈眶。

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大家才发现,村里一年来的引水和修路工程,他先后垫资10多万元;村上水厂的电费也是他在繁忙之余去附近厂子里装卸货物,用汗水挣来的……

“天天只见他起五更打黄昏地往返村里城里,他就是为村里事儿操心操力累倒的。我们再往哪儿去找这样的主心骨、带头人呢?”说起张清建,村民何遂林泣不成声。

(本报记者 杨德坤 通讯员 牛明远 益鹏洋)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