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汝河汤汤 念兹在兹
湛河第一桥——清河桥
平顶山下三老“街”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9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汝河汤汤 念兹在兹

 

●李晓伟

一条河,从远古流出。涛声如云,万象为客。

湍流是风,缓流是雅,奔流是颂。

一平一仄,一浪一波,流淌着一方华夏子民的幸福与荣光。

北汝河的前世今生,每一段河流都有一段精彩,每一段河流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

1

汝河的文化源头,是一个瑰丽的开头。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远古。

汝水曾叫女水,女(音汝)也是汝的意思,它沾了女娲的光。在汝州民间传说中,汝河曾是女娲所居之地,汝河即因女娲得名。古籍中也有记载,《世本·氏姓篇》说:“伏羲封弟娲于汝水之阳。”

故而,称汝水作女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上古之时,黄河流域的伊河原属于汝河流域,汝阳县紫罗山以西,洛阳龙门以南的大面积地区因受山体阻挡,形成自然水域,史称“汝海”。《说文解字》:“海者,天池也。”禹治水时最初区域在汝颍伊洛流域,劈开龙门山之“辟伊阙”,结束了伊河属于汝河流域的历史,决开紫罗山之“决汝”,结束了“汝海”的历史,增加了大量肥沃的良田,禹成为百姓心目中的神,称大禹。

舞阳贾湖出土的有着八千年历史的七孔骨笛,把世界音乐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那里同时期出土的同样有着八千年历史的甲骨契刻符号,被认为是殷墟甲骨文的发轫;在汝州阎村出土的有着七千年历史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体现了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的最高成就,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说中的仪狄造酒和有文字记载的杜康造酒都发生在汝河流域;东汉时期,重阳节也在汝河流域的上蔡县诞生……

如今,无论是天工造化的汝石,还是人工烧制的汝瓷,抑或是集古代书法大成、刻于石上至今闻名天下的汝帖,都已成为灿烂的国之瑰宝。特有的汝河流域之文化孕育出中国的曲剧,这里是白蛇传的传说地和梁祝文化的发源地。

这些文化瑰宝在汝河流域密集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

汝河是一条流淌着诗意的河流,最早吟咏这条河流的是《诗经·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隔着两千多年时光,那朗朗上口的诗句,如今读来仍是拳拳服膺,念念在兹,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爱与哀愁。

广阔的汝河流域,还为历史上的王侯将相提供了舞台。

在汝河称帝的黄帝之孙颛顼,过汝水进窥周鼎的楚庄王,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西汉名相申屠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冯异、臧宫、铫期、傅俊,三国时的曹操,宋之岳飞、牛皋,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及其重要谋士牛金星等,或生于斯,或来于彼,都曾在这里叱咤风云过。其中刘秀指挥的昆阳之战为推翻王莽政权奠定了基础;岳飞大战金兀术于郾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岳飞、牛皋等将的汝河抗金,为中华民族文化薪火在南宋的传承进而创造出空前的文化成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李自成在汝州长埠街一举击溃明朝主力。

此外,黄帝的元妃、丝帛业鼻祖嫘祖,商初名相伊尹,孔门七十二贤之漆雕开、漆雕从、漆雕侈、漆雕凭、曹恤、秦冉,辅佐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丞相李斯,西汉名臣韩安国,东汉著名的经学家、词汇学家、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编纂者许慎,唐朝时期的宰相孙处约、姚崇,世界食疗鼻祖《食疗本草》的编纂者孟诜,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直到现代宝丰裔美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崔琦……汝河流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

汝河,曾作为南宋和金的边界,开打了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拉锯战。打开史书,岂止在南宋,早在春秋争霸时期,汝河就长期作为楚的边界,涉过汝水,“问鼎中原”的故事就发生在五霸之一楚庄王身上。长期以来,以为只有如长江、黄河这样的气派才有资格做天堑,不想,汝河也跻身其中。

汝河,你在华夏的宏大历史中,究竟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

汝河无言,曾经的呐喊、呻吟、高歌、澎湃,都飘散在历史的波涛中。

2

无限事,从头说,一平一仄,奔腾着汝河的过往与辉煌。

最早知道汝河,是孩提时听大人讲的一个故事:“如果把压着大蟒蛇的塔寺的一个橛子拔了,汝河水就能把汝州城给淹没了。”

听过之后,甚感恐惶神秘。

稍大了以后,跟着大人到河边看了几次汛期发大水的汝河,站在堤岸,放眼远眺,虽没有浊浪滔天之感,但也肆意漫漶,渺渺茫茫,颇有远古之神姿。

但更多时候,汝河是在枯水期度过的。那时,汝河其实更像一位溺爱儿女的母亲,任两岸子民嬉戏怀中,洗澡逮鱼捡石头,撒欢撒野耍无赖。虽然对她依旧有敬畏,但更多的是依偎和依赖。

北汝河为沙河支流,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发源于嵩山县车村镇栗树街村北分水岭摞摞沟,流经汝阳县、汝州市、郏县、宝丰县、襄城县、叶县六个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汇入沙河。全长250公里,流域总面积6080平方千米。

按照北魏大地理学家、曾任鲁阳郡(治所在今鲁山县)太守的郦道元在《水经注》里的说法,结合今人的考察,可以画出汝河的大致轮廓。

古代的汝河只有一条,发源于今嵩县车村,流经汝阳、汝州、郏县、宝丰、襄县、叶县、舞阳、郾城、西平、上蔡、汝南。历史上曾经三易河道,并于700多年前在元朝从舞阳分流,上游为北汝河,下游为南汝河,且南汝河已改源头为泌阳的瀙水。

以今人的算法,嵩县到襄城,流经的北汝河全长为五百里,曾作为汝河一部分、流经五县的南部汝河应该也相差不远,故南北分流前的汝河应该称得起是一条千里大河了。

在上古时代,汝水被称作汝海,盖因其有千里之长,宽阔处有数十里。因其大,而占鱼米之利,则人民富足;因其产金,不但利民,最重要可以充实当地府库。

同时,大河带来的水患也让历代统治者头痛不已。

黄帝的足迹曾经遍布汝河流域,比较著名的有黄帝在襄城首山采铜,两次到汝州崆峒山访问广成子。排排銮驾、奏奏钧天,和广成子这样的高人谈谈人生玄妙,谈谈治国之道,满载而归。从黄帝(公元前2697至前2599年)时期算起,迄今近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诞生了(黄)河洛(河)文明的河洛地区。一直到公元1127年北宋王朝寿终正寝,河洛地区有三千年是华夏民族的政治中心,只有百里之遥的汝河以及汝河地区百姓的安定,对于政权的稳定之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春秋时期,管仲对齐桓公说:“楚有汝、汉之黄金,而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此阴王(富与王相等)之国也。”可见汝海之富,是楚国的经济命脉所系。

战国时代的荀子著书说:“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把汝河颍河同长江汉水等量齐观;西汉辞赋家枚乘写道:“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乐无有。”景夷之台在今湖北南部的监利县,离汝河有千里之遥,肉眼肯定看不见,但把汝河与荆山、长江、洞庭湖作为一种地标性事物加以描述和赞颂,可见其时汝河之宏大。唐朝诗人孟郊的“汝水无浊波,汝山饶奇石。大贤在此君,佳士来如鲫。”很能说明汝河流域是适宜人居之地。

所以,广成子、巢父、许由、元丹丘、孟诜等诸多高人来此隐居修心就不足为奇了。也难怪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苏辙、黄庭坚这些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等一的高人,无论是在这里任职,还是到这里游历,都对汝河流域的景观人文发出倾心赞美。

在自然环境变迁和人工影响下,如今,地处正源、被割断了与南汝河联系的北汝河,已失去了国家级大河的地位,成为淮河的二级支流,不再有千里之长、数十里之宽,许多河段化为几米宽、几尺深的小溪,航运史在几十年前悄悄结束,汝河文明已悄然隐于黄淮文明的背后,海之名也让我们这些汝河儿女难再启口。

五百里北汝河道上,汝阳八大景之汝水拖蓝、紫逻石潭、龙崖夜雨,汝州八大景之崆峒烟雨、温泉晓霁、汝水横舟,郏县八大景之汝水秋声,襄城八大景之汝水虹桥,大多在岁月的沧桑中和风雨的侵蚀下,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所幸的是,今日之汝河不再以天堑的形式作为国与国或者民族、政权之间的边界,流域内的百姓不再因为住在南北咽喉、四战之地而被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大自然的再认识,汝州以及汝河流域的汝阳、郏县、襄城等地先后对辖区河段进行了治理,又形成了或者即将形成新的景观。

黄钟大吕。先人的思恋,现人的依恋,那生生不息的情感,都飘散在汝河的波涛里,此去经年。

3

涛声如云,万象为客。

一弯汝河水,繁衍生息着一方华夏子民。

汝州土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其中,1507平方公里属于汝河流域。这一张巨大的水网,几乎覆盖了整个汝州的地表。

如今的北汝河是古汝水的上源,从嵩县跑马岭起程,在外方山中一路狂奔,来到汝州平原后,终于可以稍事歇息,缓慢行走。

北汝河在汝州段形如鱼脊,主要支流状如鱼骨,南北两岸几乎均衡地分布着同等数量的河流。北岸有牛涧河、洗耳河、荆河、黄涧河,南岸有炉沟河、燕子河、蟒川河、朝川河。人爱水,水恋人,乡镇沿河而立,村庄依水而建。每一条支流,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都流淌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名气最大的首推洗耳河。这是一个人的河流,它属于许由。上古高士许由惜名不仕,先辞君王,后拒九州长,就这样还是感觉耳朵受到了侮辱,便想到河边洗干净。洗耳河由此得名。

与许由志向相同的还有严子陵,只是辈分要小许多。严子陵也是一代隐士,大隐。他和光武弟刘秀的关系非同一般,是那种可以蹬着肚子睡觉的铁哥们儿。光武帝要其出仕,他拒而不应,最终选择了在无名河畔归隐。后世为了纪念他,将河命名为严子河。念久了,念转了,成了燕子河。

牛涧河从崆峒山流过,哺育了上古仙人广成子,连黄帝都亲涉牛涧河前来向广成子问道,一时传为美谈。

炉沟河名气也不小。它从汝州最高峰岘山冲下,山回水转间便来到了北汝河。炉沟河段风景极佳,近汝处是为贵地。没承想,这方宝地被周赧王看中了,末代周王在此筑了庆阳城,“独坐庆阳”,了却终生,自此葬送了八百年大周王业。

黄涧河从大鸿山发端,继而南流,先民们喝了黄涧河的水,广生智慧,艺术的火花迸发。他们在劳动间隙,把石斧等工具搁置一边,坐下来看鸟。他们喜欢鹳鸟,更喜欢鹳鸟叨鱼,史前的艺术家们被这景象深深吸引,把它定格在陶罐上,一幅名为“鹳鱼石斧图”的“中国最早的国画”诞生了。如今被国博收藏,成为64件永久不可移动的国宝之一。

汝水无浊波,诸流皆胜名。

一条河流,打开了一部史书;一条河流,揭开了人类文明;一条河流,展示着中华民族的辉煌。

它是一条优雅的河,激越的浪花里,传唱着黄帝问道的天钧之乐;它是一条圣贤的河,不尽的河水里,流淌着许由洗耳的高洁足迹。它,就是恩泽千里的汝河;它,就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动脉。

当我们透过厚厚的历史尘埃,寻找那记忆里的风景时,蒙蒙晨雾里,似乎有一些隐隐绰绰的印象开始显影。千里汝水,弯弯曲曲,枝枝蔓蔓,它像一棵树,一张网,把汝河流域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串在一起,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

汝河的故事还很多,每条支流都有一段精彩,都是历史的缩影。

4

诗意的汝河,向着远古流淌,向着未来流淌,流淌着一方华夏儿女的追逐与梦想。

北汝河两岸来水顺山而下,有大小沟溪1304条,造就了一方丰茂的沃土,人类踪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文化积淀厚不可测。自周而到唐、汉,是拱卫古都洛阳的门户,帝王将相、商贾贤达、才子名流脚踪如织。

这里被历代帝王视为重镇,三代时为京畿之地,而后常分封诸侯于此,明清时为直隶之州;这里自古是商旅不绝的通衢,一条古道自洛阳经汝州直通荆襄;这里是军事要地,自古兵家必争,其山河沧桑、人烟更迭,正可谓一把田土、一块碎石都带有数千年文化的印迹……

北汝河汝州段长约45公里,河出深山,雨季山洪冲荡而下,裹挟大量沙石,使河床左右摆荡,宽窄不一。最宽处2.5公里,最窄处仅500米左右,多见S形、U形河槽,两岸滩地、绿洲随处可见。

在古代,汝河流域生态环境更好,郦道元曾描述汝河两岸景致:“左右岫壑争深,山阜竞高,夹水层松茂柏,倾山荫渚。”

汝河在汝州、郏县段地势开阔,流速变缓,河道变宽,曲曲折折。有诗为证:“湛湛清流九曲湾,浮沉清底似托蓝。扁舟一叶无人系,风动横移向碧滩。”

“有一条女性的河流,她从古老的《诗经》里流来,有着母亲的慈爱以及美女的容颜,这条名叫汝水的河流,千百年哺育和创造着中原……”著名诗人雷抒雁在《汝瓷:天使的色彩》中,曾这样吟咏汝河。

“汝坟春女蚕月忙,朝起采桑日西没。轻绡裙露红罗袜,半踏金梯依枝歇。垂空玉腕若无骨,映叶朱唇似花发……”在唐代诗人欧阳詹的笔下,汝河岸边“玉腕”“朱唇”的采桑女,青春洋溢、活泼可爱、风采动人。

绰约的诗情,让汝河摇曳生姿,更让汝州声名远扬。

2009年以来,汝州实施了北汝河综合治理一期至六期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累计完成投资4.89亿元,治理长度18.5公里。近年来,汝州市还结合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启动建设了汝河森林公园、汝海公园、汝河沙滩公园等重大水生态项目,北汝河城区段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善。

为进一步提升北汝河治理标准,汝州市委、市政府适时启动了北汝河深度治理项目。

项目采用PPP模式进行,总投资估算26亿元,对城区段18.5公里河道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对北汝河下游段12公里(河张村至郏县)河道进行高标准综合治理。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与森林公园、滨河公园相连接的景观带,构建城市“人文、生态、亲水”特色的休闲娱乐中心。届时,北汝河将建成一条安全河、景观河、生态河、幸福河和文脉河,成为山水宜居绿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面对这美好的愿景和不久就要实现的目标,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畅想一番:择一晴好日子,偕朋唤友到湿地公园畅游,随着蚱蜢之舟咿呀前行,汝河两岸美景就像打开的历史画卷,不免使人想起《诗经》中的《汝坟》篇: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如今的汝河两岸,尽现高楼大厦的现代景观和流光溢彩的霓虹;沙滩公园,那忙于嬉戏的妇童,描绘着一派莺歌燕舞、安静祥和的景象。一叶轻舟穿行在一座座拱桥、板桥、廊桥之中,桥上游客川流往来,桥下划舟快艇不停穿梭;两岸垂柳依依,蒲苇藕菱移步换景,交错变幻,诸般美景和水中倒影悠悠然随舟倒行,像渐次打开的山水长卷,叫人目不暇接,颇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放眼望去,河中之岛星罗棋布,满目叠翠,郁郁葱葱。水面烟波浩渺,“汝瓷蓝”的碧空中,几只白鹭徘徊飞旋,凉风徐来,周身顿觉舒坦无比,一股“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一条河, 奔腾着风,奔腾着雅,奔腾着颂,奔腾着一方华夏儿女的执着与梦想。

汝河汤汤,汝海在望。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