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7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
舞钢市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省内外高校在豫录取新生85.1万人
改善人居环境 留住美丽乡愁
我市车企获新能源纯电动专用汽车生产资质
脱贫路上领头“燕”
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稳步增长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贫路上领头“燕”
——记叶县仙台镇老樊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海燕
 

“多亏了海书记,现在咱这儿的环境不比城里差多少。晚上喝罢汤出来转转,心里美滋滋的。”8月11日,叶县仙台镇老樊寨村脱贫户张中社说。

仙台镇老樊寨村曾是贫困村。2017年,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财务科科长海燕被组织派到老樊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抓好队伍,组建“扶贫班”

海燕今年44岁,回族人。她说:“作为一名党员,组织需要咱去哪里,咱就去哪里。”村民也很快看出来了,海燕没有“城里人”的娇气,一进村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抓好村两委会班子建设,为民办好实事,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

“刚到老樊寨村,我了解村里党员年龄偏大,村委会缺乏新生力量,就决心从党建入手,建好班子,培育致富带头人。”海燕回忆道。2018年换届选举中,赵方和刘现豪两名年轻党员选进了村委会班子,村党支部又培养了刘心停等4名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

此外,海燕还鼓励赵方等一批致富能手变身致富带头人,帮助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搭好台子,施好“扶贫策”

海燕入村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并重。

为加快实施种植产业调整,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海燕帮助大家统一思想,发展村集体经济。2018年4月,该村成立了仙台镇老樊寨村致富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方努力,她与村“两委”干部协调资金20万元作为村集体公司的启动资金,流转土地120亩种植高产优质花生。当年,花生产量达到7.5万斤,收益近18万元。2018年10月,她又带领村民发展优质品种小麦和芦笋种植,增加种植效益,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以前,我家养蜂缺乏资金。海书记知道了我的情况,就帮我筹集资金壮大规模,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去年一年下来挣了不少钱呢。”脱贫户王要彬激动地说。

2018年初,海燕协调财政资金40万元用于村内道路美化和游园建设,改善该村人居环境;2018年5月,安全饮水工程通过验收,全村4个自然村460户全部实现安全饮水;新增和扩容变压器达到8台,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基本保障。

民无小事,播撒“扶贫情”

“要不是海书记帮忙,真不知道俺闺女这大学该咋上呀!”贫困户肖国语满怀感激地说。

2018年8月,贫困户肖国语的女儿肖素雅考上河南大学,一家人为1万多元的学费发愁。海燕四处协调,从民进平顶山市委和市金晶生物科技公司协调5000元爱心助学捐款,并自费购买行李箱等生活、学习用品送到肖素雅手中。

“海书记心里有俺,俺打心眼里感谢你、感谢党。”在贫困老党员杨尽德家中,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拉住海燕说。2018年建党节前,海燕征得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党组同意,为14位贫困老党员每人送去200元慰问金。

翻开海燕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老樊寨村的事儿,小到帮村民开一个证明,大到协调一条产业路。海燕的记录,见证了老樊寨村的变化,她对百姓的真心与真情也跃然纸上。

然而面对家人,海燕却是满满的歉意。女儿王渝涵记不清有多久没看到妈妈的身影;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婆婆,海燕也很久没能照顾……“好在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他们的包容和爱也激励我更多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海燕说。

(本报记者 杨沛洁 通讯员 王迎霞)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