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卖菜小贩到创业致富带头人
创新思路 创新做法 发挥优势
宝丰县30名贫困学子赴京研学
红旗街社区年满80周岁 老人可享受免费午餐
电子商务进农村
今 日 天 气
如何化解“舌尖上的危险”?
叶县“廉情”“巡察”同向发力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9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卖菜小贩到创业致富带头人
——杨丽霞的华丽转身
 

“丝瓜成熟期,每天都得摘,隔一天就长老了,影响口感。”8月9日,在汝州市夏店镇陈庄村汝州市清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贫示范基地,采摘完丝瓜的杨丽霞笑着说。

杨丽霞快人快语,言语间充满着自信。她从早市的卖菜小贩干起,做到蔬菜批发商,随后响应号召返乡创业,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一方村民增收致富。

华丽转身,

从卖菜小贩到蔬菜批发商

2002年, 30岁出头的杨丽霞走出陈庄村来到平顶山市区,在鹰城广场附近的早市上开始卖菜。

“一天能挣50元。”说起最初摆摊卖菜的经历,杨丽霞笑着说,那时候一天挣50元钱就很知足。在早市干了两三年,鹰城广场扩修,早市取缔,杨丽霞在距早市不远的李庄菜市场租了个摊位继续卖菜。

有了摊位,杨丽霞的生意逐渐走上正轨。“有了固定摊位,慢慢地熟客越来越多,也认识了很多人,有饭店的,有企业单位的。”杨丽霞说,她诚信经营,卖的菜品质好,不少学校和企业食堂蔬菜的采购员在她这里买过菜后成了回头客,杨丽霞承接了很多单位、企业、学校的食堂业务。

“那时候除了开市时在市场上卖菜,其他时间都是开着三轮车到蔬菜批发市场买菜,一车一车给单位食堂送菜。”杨丽霞说,那段时间她挣到了钱,在平顶山市区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同时她也看到了更大的商机——蔬菜批发。

2012年,杨丽霞出资十多万元买了一辆货车,并在平顶山市双鹰蔬菜批发市场租了摊位,开始做蔬菜批发生意。

“做蔬菜批发生意比摆摊卖菜省心多了。”说到高兴处,杨丽霞给记者讲起了生意经,“除了第一次进货要跟车到菜源地看菜的品质、谈价外,之后只要让货车师傅自己去拉就行了,自己就在市场上等着菜贩来买菜,过称收钱。”

在蔬菜批发行当做久了,杨丽霞建起了自己的朋友圈。“通过朋友圈,我给乡亲们种植的农产品找到了销路。”杨丽霞说。

返乡创业,

从蔬菜批发商到种植大户

2016年,杨丽霞的身份再一次转变,从蔬菜批发商变成了蔬菜种植户。

“当时驻村扶贫工作队找到我,说我生意做得那么大,蔬菜销售有门路,希望我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回乡种菜带领村民致富。”杨丽霞说,当时她也没有考虑那么多,自己成功了,能为老家的乡亲办点事是应该的。

说干就干,杨丽霞回到老家陈庄村流转土地200亩建大棚,主要种植平菇、冬瓜等蔬菜。

“我种的小叶平菇,由于水分小,上市后很受欢迎,之前占据市场份额很大的大叶平菇被挤出市场。”杨丽霞说,当年她种的平菇几乎独霸平顶山平菇市场。

好运没有一直眷顾杨丽霞。次年,由于聘请的技术员生病辞工,种植的平菇不尽如人意,一季下来没有挣到钱。杨丽霞一时陷入困境。

“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一度失去信心。”杨丽霞说,农时不等人,杨丽霞决定改种自己之前一直看好的丝瓜。

杨丽霞找到自己在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时认识的省蔬菜研究所的一位老师,请他帮忙筛选了适合当地土质的优质丝瓜品种。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杨丽霞种植的丝瓜不打农药,使用的是特种有机肥,同时申请通过了省农业厅的无公害蔬菜认证。

“丝瓜上市后,很快打开了市场,并与平顶山多家商超签订了供货合同。”杨丽霞说,目前正是丝瓜上市期,她每天早上6点多到基地采摘丝瓜,上午十点左右摘完装车,十一点发车,赶往双鹰蔬菜批发市场销售,一天一车能运五六吨蔬菜,下午卖完赶回汝州。

“市场的姐妹邀我一块去旅游都没时间。”说起现状,杨丽霞笑着说,她现在感觉一刻也不能停歇,除了她自己种的菜要卖,还要帮助跟她一起种菜的村民卖菜,她一歇,菜都烂在地里了。

助农增收,

她成创业致富带头人

“丽霞聪明、能干、人好,不仅自己种菜致富,还带领大家一起致富。”61岁的刘老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跟着杨丽霞种丝瓜已三年,当天他采摘了150公斤丝瓜,交给杨丽霞销售。

“很多村民看我种菜挣了钱,也想跟着我种菜。”杨丽霞说,她跟村里愿意种菜的村民签订了种植协议,承诺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种植的蔬菜,如果市场售价高,以市场价支付村民菜钱,如果市场售价低赔了,她以保护价支付村民菜钱。

“目前和我签订协议的村民有十几户,其中贫困户有三四户。”杨丽霞说,刘老三2017年开始跟着她种丝瓜,每年她育好苗后,刘老三免费移栽,这几年刘老三靠种丝瓜每年都能挣两三万元。

除了和村民合作种植蔬菜,杨丽霞的基地里还吸纳30多名村民务工,其中贫困户有十几人。

“丽霞人很好,平时对俺很照顾,生病了丽霞帮俺买药,平时吃菜基地有的免费拿。”说起杨丽霞,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甄静说,她丈夫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现在在浙江做保安,自己患有高血压,女儿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小儿子正在读八年级。“要不是丽霞,我咋能不出村一个月挣近2000元?”

“村民到基地务工,工资按日结算,一天50元,雨天干活另加工钱。”杨丽霞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下雨天还帮咱干活,多给些工钱是应该的。”

今年6月,杨丽霞收到一笔10万元的奖励,这是河南省返乡下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奖励资金。“我用这笔钱又流转了20亩地,购买了水泥柱和铁丝网,准备明年扩大丝瓜种植规模。”

说起今后的发展,杨丽霞告诉记者,之前建的平菇大棚一直闲着,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今年她准备把平菇再种起来,为此,她已从新乡聘请了一位技术员。

“已有好几户村民找我谈了,准备接着跟我一起种蘑菇。等丝瓜下市就开始备料。”对于再次种植平菇,杨丽霞充满信心,“我们一定会成功,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魏森元)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