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制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云箭”穿越二十二年追上行凶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9年7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助推扫黑除恶再掀高潮,今年6月,叶县警方开展了以“破大案、消积案”为主的“云箭行动”。行动中,一桩尘封22年的杀人案渐渐浮出水面。6月29日,逃亡22年的杀人犯罪嫌疑人落网——
“云箭”穿越二十二年追上行凶者

办案人员利用无人机侦查犯罪嫌疑人踪迹 本报记者 卢拥军 摄
办案人员将犯罪嫌疑人押送回叶县 本报记者 卢拥军 摄
 

本报记者 卢拥军 通讯员 吕献臣

今年6月30日傍晚,当逃亡22年的杀人犯罪嫌疑人张某涛、张某晓被公安民警押回叶县时,叶县公安局局长李根太迎接了凯旋的办案民警。彼时负责这次“云箭行动”的叶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主抓刑侦工作的刘明山,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思绪仿佛又回到了22年前,又回到了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日日夜夜。

一、玉米地里的男尸

1997年8月31日13时许,一个炎热的中午,干旱已持续了多日,地里的庄稼急需浇水。

叶县遵化店镇(现高新区遵化店镇,下同)祁营村村民祁某到自家玉米地浇地时,发现玉米地中有一具尸体,便迅速报警。叶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到场勘查发现死者头朝北稍偏西,尸体已开始腐烂,呈俯卧位。死者东南处有一只男式左脚凉鞋,凉鞋颜色款式大小与死者右脚所穿凉鞋一致。

为尽快侦破此案,叶县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且将死者信息进行张贴。很快,一名史姓村民到公安局报案,称自己的哥哥史某某自8月28夜9时去上夜班一直未回。经过对尸体辨认,死者正是史某某。

二、深夜里驶过一辆蓝色摩托

史某某,男,42岁,死前是一名矿工。据被害人家属称,史某某上班时骑着一辆新买的蓝色摩托车,但据现场勘查分析并没有见到蓝色摩托车轮印的痕迹。

通过调查取证,专案组研判分析认为:一是受害人头部明显被敲打过,但现场打斗痕迹并不明显,很有可能是被害者被击打身亡后,拖拉到死亡现场;二是案发现场并没有发现死者的蓝色摩托车;三是死者所处的玉米地四周全是庄稼,庄稼地向北不远处是平顶山某工厂工地,工地上的工人也总是晚饭后到此散步。

专案组分析,这很有可能是一起以拦截他人抢夺财物致人死亡后把人拖拉到玉米地的恶性杀人案。随即,叶县公安局以全县各乡镇派出所为基点进行拉网布控,同时,另派一路警力对案发现场周边群众进行调查走访。

消息很快传来。

9月2日,叶县公安局保安镇派出所在接到搜索任务后,很快向专案组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8月28日晚23时30分左右,他们在执勤时,发现一辆蓝色摩托车从北往南急速驶过,明亮的车灯很是耀眼。民警拦停后发现骑乘者为两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操南阳口音,其后坐者右手戴着白色手套,虎口处隐约能看到血迹。两人声称因收秋,要连夜赶回老家南阳。当问起手上伤口时,一人说是骑摩托车不小心摔伤的。由于两人没有驾驶证,该蓝色摩托车被派出所民警扣了下来。

该摩托车被带回派出所后,民警从车上发现一个用三角铁自制的测量墙角使用的“测量仪”,另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物品。经过死者家属辨认,这辆摩托车正是死者史某某的。

案情很快明朗起来,经对蓝色摩托车上零零碎碎的物品分析初步判断:犯罪嫌疑人应该从事建筑工程或其他装修行业。犯罪嫌疑人会是案发现场附近工地上的民工吗?

专案组所有人的目光像一道道利箭,瞄准了某工厂工地。

三、工地上的蛛丝马迹

9月7日,专案组民警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发现此工地工人多为南阳人,且以邓州人居多。办案民警马上找到了包工头张某欣。据张某欣介绍,他带领的一帮民工都是从老家过来的,时至秋收时节,大多数民工都已回家收秋未归。

当问及工地上民工回家的方式时,张某欣说都是坐长途汽车回去。当又问及工地上有谁会骑摩托车时,张某欣说张某涛和张某晓会骑。张某晓是张某欣的侄子,而张某涛是张某欣的亲兄弟。

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民警经调查得知,8月28日下午,工地放假,工人回家收秋,但会骑摩托车的张某涛、张某晓两人均没有坐汽车回去,且两个人到现在也没有上工。

于是,专案组决定兵分两路,展开侦查,一路去张某欣的工地继续调查取证,另一路去邓州开展侦查工作。

9月11日上午,专案组民警来到张某欣的工地,工人已去上班,不远处的一个工棚里,一姓刘的师傅正在焊接钢筋,旁边还放着一些零乱的三角铁料。看到三角铁,民警马上想到了那个“测量仪”。与刘师傅沟通后,民警掏出了与案件有关的“测量仪”,询问师傅有何用途时,师傅惊讶起来,说这些东西都是工地上的工人没事时自己焊的,就是拿回家测量墙角使用着方便,民警问都谁做过这些东西,刘师傅说记不清了,但这个“测量仪”正是自己亲手给张某涛焊的。而且刘师傅还清楚地记得,这个“测量仪”张某涛曾用砂纸不停地打磨过,非常光亮平滑。而这个叫张某涛的正是张某欣的兄弟。

另一路警力赶赴邓州后,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开始对同张某涛、张某晓在一起做过工的民工进行询问。在对一个名叫周某云的民工进行询问时,得知大概在9月5日那天,他去张某涛家玩,见过张某涛右手虎口处缠着一条白色的绷带,张某涛声称是不小心骑摩托车摔的。周某云还告诉民警,在8月21日,张某涛曾对他说过他想弄一辆摩托车的事情。

“测量仪”、手上的伤口,包括摩托车的去向以及犯罪嫌疑人抢劫摩托车的动机,甚至口音、面相全都指向了张某涛和张某晓。

汇总多方证据,经过层层研判分析,张某涛、张某晓有着极大的犯罪嫌疑。张某涛,男,邓州市陶营乡人,25岁左右,身高1.75米以上,偏瘦,脸较黑,鼻子底下有胡须;张某晓,男,邓州市陶营乡人,20岁左右,偏胖,分头。

10月5日,叶县公安局下发了拘留证,立即对张某晓、张某涛实施刑事拘留,但张某涛、张某晓已外逃,不知去向……

20多年来,叶县警方对这起杀人案一直追踪侦查,始终没有放弃,每一次追逃行动,都会把该案列为重点案件。

四、“云箭”穿越二十二年

22年后,也就是2019年6月,随着“云箭行动”的开展,刘明山又把该案列为重点追逃案件。

李根太听取了刘明山的汇报后当即表示,不管这起积案的犯罪嫌疑人藏匿何处,一定要把他们抓捕归案,给受害者家属一个圆满交代。

6月16日,针对此案,叶县公安局成立了以李根太为组长、刘明山为副组长的专案组。专案组由刘明山统一指挥,调度全局警力,确保此次追逃万无一失,一箭穿心。

2019年6月26日,专案组发现犯罪嫌疑人张某涛和张某晓的行动轨迹:张某晓在杭州市余杭区打工,而张某涛在深圳市东明区一长途汽车站打工。

确定身份信息后,6月26日晚,刘明山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王铮带领民警吴向华等奔赴深圳抓捕张某涛;另一路由刑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王亚培带领民警赵阳等去杭州抓捕张某晓。

刘明山在叶县坐镇指挥。

6月28日,两组人马分别到达深圳和杭州,迅速开展抓捕工作。

29日上午10时,王铮一组在深圳市光明区,很快找到了张某涛打工的长途客运站。此站发车次数频繁,人流量大。办案民警以游客的身份在客运站转了一圈,就向路边贩卖车票的人员打听去南阳怎么买票,一会儿就聚拢过来好几个操着南阳口音的票贩子,而办案民警总是借口票价太贵而推辞,目的只是想看一下这些南阳票贩子中有没有当初的张某涛。

就这样在被一群票贩子围堵了半个小时后,办案民警借口有朋友没到,就坐在路边休息。眼看天已中午,连犯罪嫌疑人的影子都没见到,更重要的是,办案民警还不能随意向别人打听张某涛的消息,怕万一走漏风声,打草惊蛇。

中午12时35分,王铮把情况向刘明山进行了汇报,刘明山明确告知:“二十多年咱们都等了,再多坚守一两天,我们要有耐心。不要暴露踪迹,继续守候。”

办案民警又继续守候。

晚6时许,吴向华向车站一侧走去时,后面过来一个男人塞给他一张去南阳的车票,那人还说:“坐我的车,保管比他们便宜。”吴向华接过票一看,上面清晰地写有“张某涛”三个字。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吴向华此时平稳心态,立即追上那个叫张某涛的人,很客套地又问了一些情况。在问话中间,张某涛始终没有正眼看吴向华,而是不时地四下看着,显得警惕性极高。而他的面貌早已印在了吴向华的脑海中:偏瘦、南阳口音、皮肤较黑。凭着职业习惯,吴向华断定此人就是22年前的张某涛。

为了打消张某涛对他的警惕,吴向华先从张某涛手中购买了一张去南阳的车票,还说也要替朋友买两张,借此机会向王铮说明了情况,王铮很快和当地的马田派出所取得了联系,火速赶去抓捕张某涛。

此时另一路在杭州的王亚培,也做好了抓捕张某晓的准备,与王铮电话沟通后,随时准备抓捕。

18时30分,王铮同马田派出所便衣民警走进了车站,同吴向华取得了联系。在车站后面的一出租屋内,吴向华与马铮会合后,吴向华以买票为由又敲开了张某涛的房门,就在张某涛拉开门的一瞬间,他们一拥而入。

面对突如其来的民警,张某涛负隅顽抗,退入厨房,顺手拿了一把菜刀,恶狠狠地向抓捕民警砍去。只见王铮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去把他踹倒在地,将其抓获。

与此同时,王亚培在杭州市余杭区也展开了对张某晓的抓捕行动。

6月28日,王亚培一组在到达杭州市余杭区后,很快找到了张某晓住处。但遗憾的是,张某晓已于一个星期前搬离,去向不明。难道是张某晓听到了什么风声?

办案民警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王亚培把情况向刘明山做了汇报,刘明山说:张某晓原本就是惊弓之鸟,肯定会不停地变换工作,要根据他以前所做的工种去寻找,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把他找出来。

在杭州警方的配合下,经过一天的寻找,终于在一工地找到了张某晓的踪迹。原来,他在杭州市余杭区某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临时工,就从原来住的地方搬到了工地。

在确定张某晓所在工地的位置后,6月29日中午,王亚培带领便衣民警进入工地。由于该工地面积大、人员密集,他们顶着烈日穿梭在工地之间,临近傍晚也没有见到张某晓的身影。

晚6时40分,正值工地食堂开饭时间,王亚培开始在食堂里寻找。突然间,在一墙角处,一个熟悉的面孔进入了王亚培的视线:偏胖、分头,这不正是要找的张某晓吗?

“没错,此人正是找了22年的张某晓。”王亚培激动地自言自语。

眼看张某晓吃完饭要走,王亚培上前迅速把他摁倒在地,随即一双锃亮的手铐铐住了张某晓。

天已渐渐暗了下来。

此时的深圳、杭州两地已是华灯初上,而王铮、王亚培在向刘明山汇报后,就带着胜利的喜悦踏上了归途……

五、刺破黑暗的灯光

6月30日晚,在叶县公安局审讯室里,张某涛、张某晓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讲述了他们20多年的逃亡生活。

1997年8月28日晚9时,家住叶县遵化店镇、在平顶山某煤矿上班的史某某,骑着新买的摩托车去上夜班。当晚史某某在即将进入一涵洞桥时,由于道路颠簸,晃动的灯光照在了路过的张某涛脸上。张某涛开口就骂,史某某停下车和张某涛对骂起来。

这天工地上因收秋放假,许多工人都已回家,张某涛也想早点回家,不想跟史某某争吵,回到工地后,他把刚才跟史某某争吵的事情说给了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张某晓,接着俩人又拐了回去。

俩人赶到刚才张某涛和史某某吵架的地点,原本想着史某某已经走了。谁知,史某某还开着摩托车灯等在那里。张某涛、张某晓过去后,史某某关闭了车灯从摩托车上下来,三人又是争吵,并开始推搡,一直从摩托车旁纠缠到田间路上,且越吵越激烈。

在争吵过程中,张某涛、张某晓趁史某某不备,就对其拳打脚踢,史某某招架不住,开始用手抱着头弯下腰去。但张某涛、张某晓仍没住手,继续殴打。数分钟后,史某某被打得不能直身,嗷嗷大叫,一个劲儿地求饶。又一番殴打过后,史某某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看到史某某不动了,两人有些慌乱起来,赶紧把史某某拖进了路边的玉米地里。由于紧张和慌乱,张某涛的右手虎口处不知怎么被划伤了,血流不止。张某涛从口袋里掏出一只白色手套戴上后,俩人骑上了史某某的摩托车逃窜而去。

1997年8月28日晚23时,张某晓和张某涛骑着史某某的摩托车赶到叶县保安镇境内时,被正在执勤的民警拦截了下来,那刺穿黑夜的一束亮光瞬时熄灭……

自此以后,张某涛和张某晓开始了逃亡生活,无论走到哪里,他们的内心总是被一丝恐惧笼照着,过着似人非人的日子:

出外打工,总是怕暴露自己的身份,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总是不敢待太长时间。

逢年过节,不敢坐公共汽车,而总是偷偷扒车回家,匆匆和家人见上一面后,再趁着天黑悄悄离去。

在外住宿,总是挑选最偏僻、最低廉、监管不严的地方,仅够容身而已。

22年来,张某涛、张某晓东奔西走,不知去过多少地方,换过多少工种,有家不能回,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不管逃亡多久,张某涛、张某晓终究还是没有逃脱法律的惩罚。22年后,叶县公安民警又把此案扛上了肩头,他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记在心中,尽心履职,克难攻坚,终于使这起追踪了22年的积案像一支利箭冲破云雾,重见光明。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