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读者之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发展
卖证
莫被“假精致”拖垮人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9年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发展

 

话题背景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并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印发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市出台方案,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处理体系,并明确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

垃圾分类忌做表面文章

马莹华 (浙江省丽水市)

儿子定居在外地,我一年中有大半年要过去照顾孙子,那里从去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不少小区还专门发放了专用垃圾袋。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据我观察,问题不少。

垃圾分类设施一建了之。我家楼下的垃圾箱是去年新安放的,垃圾箱造型很别致,有“厨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个投放口。仔细观察了一下:每个投放口原本应该对应着一个垃圾桶,现在只剩下了一个,而且还躲在垃圾箱的角落里,不知是装哪种垃圾用的。

居民垃圾一扔了之。刚开始的时候,垃圾箱里的垃圾桶还是齐全的,不少市民垃圾分类热情很高。时间长了,垃圾桶也少了,市民热情也减了,垃圾就随便扔到仅有的垃圾桶里,有的甚至随手丢在垃圾箱附近。

垃圾运送一铲了之。运垃圾的车子来了以后,把丢在地上的垃圾直接铲起放在垃圾车的垃圾桶里,不管是不是分类,都混在一起拉走。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绝不仅仅是安放几个漂亮的垃圾箱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政府、企业、市民齐心协力。

政府投入的硬件和软件要同时到位。垃圾箱不能建好以后撒手不管,要从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卫生质量的角度,理顺卫生管理体制,让垃圾分类工作得到有效监督。政府要加大对可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扶持力度,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提高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参与垃圾分类的企业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负责垃圾分类运输等工作的负责人,要加强考核。

市民要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垃圾分类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市民为什么还是不愿意做呢?我认为除了设施不健全等因素外,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分类。二是长期习惯造成不爱分类,这就需要加强引导工作,特别是社区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

庞振江 (平煤股份二矿)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日益增多,虽然满足了人们吃喝拉撒睡的需求,但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大多被填埋处理,不仅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还会释放有毒气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

要改善这一状况,垃圾分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欣闻我市不久之前出台方案,对垃圾分类提出明确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在此,笔者建议,有关单位要抓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认识,促使其增强主动性、自觉性,从而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具体可以把垃圾分类的标准写在黑板上或印成传单发到居民手中,也可在微信群里公布,争取做到家喻户晓。

另外,建议社区建个可回收垃圾点。居民把可回收垃圾送来,或给予适当补助,或记分减少物业费,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有条件的社区可成立退休党员志愿者协会,和楼长一起登门收集可回收垃圾,然后卖给废品站,把钱捐给慈善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对不按标准进行垃圾分类的住户张榜公布或进行罚款,以起到警示作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做好垃圾分类不光是政府、物业的责任,更需要全市人民“同呼吸,共奋斗”,需要每一个人积极参与进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废电池该往哪里扔

张 宏 (湛河区曹镇乡)

我平时听收音机,积下一堆废电池。知道废电池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没有轻易地扔在小区垃圾箱里,而是装在一个袋子里,每逢逛街时扔进分类垃圾箱中危险品那一格里。老婆笑话我“多此一举”,说环卫工一定是把电池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拉走。

后来,我早晨上班时注意了一下:果然,环卫工根本不管垃圾箱里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危险品的分类,统统倒入手推车,然后拉到垃圾转运站去了。我所在小区的居民们都是一个塑料袋装了所有的生活垃圾,出门时顺手扔到单元门前的分类垃圾箱中。

垃圾分类流于形式,是因为居民环保意识淡薄,未能养成自觉分类的良好习惯。由此想到曾经的困难年代,家中将所有能卖钱的废品都留存着,铜铁、纸箱、饮料瓶等,积攒多了就统一卖废品,换回一点油盐酱醋钱。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了,除了一些老人还保留这习惯,大多数年轻人似乎已经懒于积存废品换小钱了。

我帮奶奶扔垃圾

贾波 (市财经学校西校区)

奶奶要去扔垃圾,

我劝奶奶先别急。

咱把垃圾分分类,

这样投放更合理。

节能环保新时尚,

变废为宝增价值。

人人养成好习惯,

绿色家园更美丽。

我帮奶奶扔垃圾,

奶奶笑着伸拇指。

垃圾分类就是好,

今后咱们要坚持。

@微观点

孙增好 (市韦伦双语学校):我所在的生活区没有分类的垃圾桶,各种垃圾混放在一起,一些可回收利用的也只能废弃掉,而一些有毒有害的垃圾,诸如旧电池、旧灯管、过期药品等,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更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要想对垃圾分类,首先要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沈若愚 (新华区):目前在许多城市无法推广垃圾分类,一方面是市民的自觉程度和知识水平还不够,另一方面是分类之后处置环节还跟不上。像德国曼海姆那样的分类,后面有整条垃圾处理产业链的支持。近几年,我国多个城市出现这样的尴尬现象:一面倡导居民垃圾分类,一面垃圾车将所有垃圾混杂在一起“一锅端”。其实,垃圾分类一方面是政府应该承担的,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可以调节的。

徐 隽 (卫东区):从不少城市先行先试的情况看,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需要刚柔并济,通过立法加大对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让群众认识到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这样才能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变“随手扔”为“随手分”,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进而推动社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邱利刚 (湛河区马庄街道):二三十年前,垃圾产生量较少,特别是在农村,大部分能自我循环:厨余垃圾可以喂猪喂鸡,人畜粪便可以还田,金属、橡胶更是宝贝,塑料制品少之又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垃圾也就越来越多,但人们垃圾分类的习惯并没有随之养成。

刘勤 (市第二高级中学):如今,在很多城市,随处可见分类放置的垃圾桶,有的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有的写着“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但仔细一看,里面放置的垃圾很多与垃圾桶的标识并不相符。实际上,不少市民反映,由于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扔垃圾时,很少严格按照要求将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由于缺乏刚性的约束措施,垃圾分类更像是一道“选答题”,可做可不做,分类放置的垃圾桶常常成为摆设。

编辑絮语

只要愿动脑,办法会很多

垃圾分类不是新鲜事,喊了很多年,最近之所以成为热点话题再度引发关注,原因在于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垃圾分类要动真格了!

其实,对于垃圾分类的好处,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一两点:改善生态环境、回收利用资源、彰显文明素养……这样一件“百利”的事,为什么流于形式的多、付诸实践的少?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非刚性约束。此次,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垃圾分类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具体的工作目标,无疑是个好的开始。只不过,作为一项全民行动,垃圾分类涉及面广、技术细节多,光定任务远远不够,科学宣传、精准施策等都不可或缺。

垃圾分类号称“最难推广的小事”,其难就难在相关知识十分复杂,“分不厌精、类不厌细”。垃圾总共分为几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遇到成分复杂的要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模棱两可的恐怕不是少数。为答疑解惑,媒体和相关部门做了不少科普宣传。可是,要让大家真正掌握垃圾该如何分,要做的还有不少。不过,有一点很明确,就是最大限度化繁为简,以更具体、更浅白的方式,把分类之法传播开来。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做好源头的分类投放,中端的收集运输、末端的处理回收,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也都有诸多不易。而即便这样,我们身边也有做得很好的。在湛河区曹镇乡邢铺村,李发珍动员村民齐参与,对垃圾付费、对环境负责,两年多来家园越来越美;在卫东区长城公寓,小小的“环保教育站”已经运行4年多,垃圾分门别类之后物尽其用……你看,只要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再难的事都有希望做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政府多一些耐心引导,市民多几分细心自觉,各方共同努力,垃圾分类才能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榴莲)

下期话题:食品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

食品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

外卖送餐过程中是否被打开过?餐食有没有被“偷梁换柱”?出了问题谁负责?记者获悉,自6月18日起,湛河区全面启动网络外卖“封签送达”行动。

所谓“封签送达”,即商户出餐后用统一的封签对餐品进行“封口”,确保从骑手取餐到送达用户手中这个过程,封签无拆封无损坏,杜绝配送过程食品污染,确保餐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如封签出现问题或者根本就没有封签,市民可向外卖公司或者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详见6月20日本报3版)

“封签送达”是消费者和商家中间的一道保护屏障。实施“封签送达”,不仅能够避免配送期间餐品受到污染,还能传递出一种食品安全信念,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又一项唤醒和激发食品安全正能量的举措落地!

眼下正是夏季,食品安全进入风险高发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关系着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需要常抓不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订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而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频繁见诸报端,引发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下期话题:食品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

来稿信箱:baixinghuati@qq.com,请在邮件主题栏注明“话题”字样,截稿日期为2019年6月27日。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