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专题报道
3上一版
 
红色鹰城 薪火相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9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鹰城 薪火相传

中国老促会会长王健(左四),河南省老促会会长刘春良(右四)、副会长张程锋(左三)向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旧址颁授“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牌匾。
2018年4月16日,市委书记周斌(左)在鲁山县革命老区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2018年5月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雷明(左二)在鲁山县革命老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市老促会会长裴建中(右)向原会长段松会颁发中国老促会授予的“革命老区特别贡献奖”。
市老促会在宝丰县革命老区举办“雨露计划”培训班。
郏县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旧址
舞钢市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
鲁山县豫西革命纪念馆(邓小平旧居)
宝丰县中原解放纪念馆
 

平顶山的红色历史厚重。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各个时期,这里都有革命者的足迹和丰功业绩。

1927年6月,段语禅、李怀玉、齐国良、韩念曾等建立平顶山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叶县支部。这不仅是平顶山地区最早的中共党支部,也是当时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党支部。它播下火种,带领当地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928年12月,中共党员吴镜堂(鲁山人),受党组织派遣,回原籍开展革命活动,建立鲁山第一个中共党小组。1929年,吴镜堂被捕遇害,年仅33岁。

1930年7月,杨虎城部冯钦哉旅的中共党组织接到上级举行武装起义的通知。29日夜,起义军连夜急行军到叶县王府石山。30日,对起义人员进行整编,按中央军委的命令,授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因敌强我弱,许多人英勇牺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党组织影响、带动下,平顶山地区抗战工作团、抗敌联庄会、抗日救护训练班、救亡训练班、抗敌宣传队、抗敌话剧团和歌咏队等纷纷成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党领导的群众性抗日斗争。

1940年6月,中共地下党员牛子龙(郏县人)与吴凤翔(郏县人)共同策划,在开封刺杀了日本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等5人。同年7月,又在许昌击毙吉川贞佐的继任者皆川稚雄,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我军民的抗日斗志。

1944年春,日军侵入平顶山地区,制造了许多惨案,仅“观音堂惨案”和“黄山寨惨案”,遇害群众就多达千人。

1944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进军河南、“绾毂中原”、创建新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又称皮徐支队)挺进豫西,在大峪店建立临汝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独立团。

1944年11月中旬,为贯彻党中央“绾毂中原”的战略方针,新四军五师组成黄霖兵团挺进豫中。叶县党组织和新四军五师取得联系,建立了叶(县)舞(阳)支队,使叶县成为豫中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

1945年2月,中共河南(豫西)区党委书记戴季英,河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率河南人民抗击日军,与皮徐支队胜利会师。

1945年8月,禹郏、临汝、鲁(山)西、鲁山等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建立。禹郏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在郏县曹沟。各县抗日政府成立后,又建立一些区级抗日政府,并改造旧的政权,建立起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乡村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夺取中原腹地,1947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实施中央突破直趋大别山。由陈赓、谢富治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九纵队挺进豫西。同年10月底,挺进豫西的陈(赓)谢(富治)兵团发起伏牛山东麓战役,相继解放临汝、鲁山、宝丰、叶县、郏县诸县城。

1948年4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挺进豫陕鄂解放区,5月中旬,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移驻宝丰,使宝丰成为中原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先念等在宝丰运筹帷幄,统一指挥中原、华东野战军,先后消灭国民党正规军20万,一举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其间,邓小平4次到鲁山,和刘伯承、陈毅等整军经武,发动群众进行土改,还深入大街小巷,调查工商业等情况。

1948年夏,中原局在宝丰创办中原大学。中原大学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万余名知识分子,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革命熔炉,建国栋梁”。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平顶山市老促会成立以来,在利用好红色资源、继承好红色传统、打造好红色文化上下力气。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新建、改建、整修了一大批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场馆,如段庄革命老区纪念馆、红九军纪念碑、郏县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旧址、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舞钢市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鲁山县豫西革命纪念馆(邓小平旧居)、宝丰县中原解放纪念馆等等。

这些遗址场馆遍布平顶山革命老区,形成“红色阵势”,影响很大。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为鲁山县豫西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国防部原部长梁光烈为宝丰县中原解放纪念馆题写馆名,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为舞钢市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题词。如今,这批红色遗址红色场馆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人们不忘历史,不忘初心,激励人们在新的征程拼搏努力。

发挥老促会作用 服务老区人民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各地(市)老促会第三次会长座谈会上指出:“老促会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组织起来的一支特殊队伍。既是各级党政的高参,又是一支实干的力量,起着其他社会力量无法取代的作用。”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于1993年4月成立,是市委、市政府推动老区建设发展的助手和参谋,成立26年来,为革命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民生面貌的改变和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一是围绕事关老区发展全局性问题开展调研。协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意见》(平发[2008]6号文件)和《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平发[2014]15号文件),提出了加快平顶山老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目标。二是围绕老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调研。对鲁山县“万人帮户”活动进行调研,写出了《鲁山县老区乡村“万人帮户”活动情况调查》,引起省委领导的重视;对郏县老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进行调研,写出了《关于北汝河前坪水库修建后截断郏县水源问题的调查与建议》,引起了省水利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汝州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写出了《关于革命老区汝州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调查》,省委副书记作出了批示。三是围绕引领老区群众致富的典型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老区发展中的各类先进典型,宣传推广他们的经验,推进和引领老区的发展。先后完成了先富起来的个人典型、先富起来的乡村典型、饮水思源回报老区的先进典型的调研。四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助推脱贫攻坚,促进老区发展。自2014年以来,市老促会参加调研人数上千人次,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累计刊发调研报告69篇,完成项目专题报告近50篇,总结各类典型经验材料20余篇。

尽力为老区办实事,努力为群众解忧难。市老促会始终奉行全心全意为老区和老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主要精力投入助力老区建设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做了大量牵线搭桥的工作。市、县老促会累计为老区协调争取各类项目532个,筹措资金19560万元。这些项目涉及全市7个县(市、区)大部分老区乡镇的贫困村,重点帮助解决了一批道路桥梁、人畜饮水、农田水利、中小学校完善配套工程项目,以及新兴科技等其他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老区农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老区农村长期存在的行路难、用水难、上学难等诸多问题得到缓解。

通过市老促会组织协调,累计资助2251名老区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资助2750余名初中、高中及职专学生安心在校就读;资助70余名留守儿童解决了生活困难。近5年来,市、县老促会与有关部门结合,先后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185期,培训老区群众92748人次。

市老促会还通过组织社会力量,捐款捐物,持续开展爱心送温暖活动,先后对老区300多名残疾人员和抗战老兵实施了救助。每年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开展对老区英烈后代、劳模、特困户家庭、困难妇女儿童的慰问,给其送去了关怀温暖,帮助解决了现实问题。

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市老促会按照“三不忘”原则,坚持不懈地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已累计筹措资金15027万元,先后完成了24个红色遗址项目的新建及改建、扩建工程,建成了一批红色基地。

市老促会始终与各级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加强对老区的宣传报道。累计在市级及以上媒体刊发平顶山老区宣传稿件7190篇(条),其中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720篇。

2018年5月,市老促会妇工委接受中国老促会授旗,成为全国10支“首批老区巾帼志愿扶贫团队”之一。接着,市老促会组建成立了“巾帼志愿扶贫团队”及教育培训、卫生健康两个专业分队。目前,市、县两级发展成立“巾帼志愿扶贫团队”41支,团队成员146人;乡、村两级成立“巾帼志愿扶贫团队”354支,参与活动者多达6540人。

市老促会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的肯定,受到了老区人民的赞誉。市老促会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被中国老促会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2018年荣获中国老促会授予的“支持老区妇女工作贡献奖”。

奋进中的平顶山革命老区

平顶山市是革命老区,有革命老区县(市、区)7个(鲁山县、叶县、汝州市、舞钢市、郏县、宝丰县、湛河区),老区乡(镇、街道)58个,老区建制村1487个,老区人口234万人。

平顶山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严酷斗争的考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老区多在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老区面貌的改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直是党和政府的牵挂。

制定政策 优先发展

老区建设发展,党委、政府是主导。2008年,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老区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老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本着老区优先、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大对老区的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具体做到“四个加快”,即加快老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老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老区扶贫开发力度。做到“三个支持”,即支持老区教育事业发展、支持老区科技事业发展、支持老区文化事业发展。做到“三个完善”,即完善老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老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老区交通体系。

市委市政府的老区优先、重点倾斜的决策和政策,勾画了老区建设发展的蓝图,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加快了老区发展的步伐。

一是强化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坚持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周斌亲自撰写《脱贫攻坚提质增效32条工作标准》,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3年行动计划》,为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任务书”,明确了“时间表”,确定了“路线图”。建立了“战令”机制,对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和解决的问题,做到号令一致、协调联动。

二是整合资金,加大投入。近10年来,市财政每年组织1亿元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2018年,全市市级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1700万元,增长149%。全市共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4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亿多元。

三是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思路,谋划培育了一批带动贫困户的主导产业。目前,各县(市、区)都已确立了3-5个特色产业,各乡镇都已确立了1-2个优势项目。

因地制宜 奋发图强

老区发展,老区群众是主体。老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当地实际,创新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各种产业,使老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宝丰县观音堂林站的气候类型、土壤类型等有诸多特点,发展花椒产业得天独厚。当地党委、政府借助县荒山造林优惠政策引导广大群众栽种花椒,并建起花椒加工厂。目前,观音堂林站花椒栽种总面积已达到4万亩,从事花椒产业的人数已达到5000人,花椒产量每年都在11万公斤以上,产值700万元,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依靠种椒致富的典型户960户3740人。

叶县田庄乡是传统的农业乡。目前,全乡已形成了日光温室、巨型大棚、一年5熟3种种植模式并存,农业种植公司、蔬菜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管理3种组织形式引领,产供销一条龙的“田庄模式”,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

从2003年开始,郏县安良镇神前村创造条件,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建起了神前陶瓷工业园区。截至去年底,入驻企业达到68家,年产值40多亿元。产品有钧瓷、内墙砖、建筑瓷、日用瓷等八大系列300多个品种,产业工人10000多人,产品远销全国二十几个省市以及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老百姓不出村就能够进厂打工,人均年纯收入已达到了14030元。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20多个行政村近5000人在这里就业。

本版策划/王庆祥

统筹/李秀英 李晓黎

文/韩江法 王纪元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老促会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