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银吊坠
聆听桃花
春花烂漫映峡江
孩子, 我愿是你的电光石火
春草如诗
阳春面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9年3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春面

 

●叶剑秀

惊蛰过后,春风就把春天送来了,无意间想起阳春面。

阳春的词意很明澈,有温暖的春天、太平盛世之意,也有德政典范、父母的恩情之喻。用阳春来为面定义,含几分清雅和爽朗,想来也是必有说辞的。

阳春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不知何故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特色小吃,江南苏浙沪台人常以此为豪。究其缘由,大抵与清朝乾隆皇帝南下巡查有些关联。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在一个面摊坐下来,要了一碗面条,吃后顿觉清爽,兴致大发,随口说道:“淮安是漕运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税赋颇多,贡献较大,现在正是阳春三月,这个面就叫阳春面吧。”身旁随从赶紧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请乾隆御笔赐名阳春面。自此,阳春面的美名便享誉江南。

传说毕竟不太牢靠。想那江南鱼米之乡,传统饮食习惯当然以稻米为主,以面扬名分明是借了皇帝的威名,抢了北方人以面为食的风头,无论怎么说那面也难以算上地道。

翻开历史典籍的另一页,隐约可见阳春面的身世。秦始皇统一历法后,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又称小阳春,喜吃面的北方人,民间早有阳春面的说法了。

中原人吃阳春面是有讲究的。古时民间,开春以后,田里农活忙起来。家里的男人们纷纷扛起农具,拉起牲口,耕耙农田,开垦荒坡,播撒种子,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男人们的一身力气和技巧了。在土里刨食的饥荒年代,家里的女人深谙男人对家意味着什么,就把深藏缸底的白面扒拉出来,用尽心劲去捯饬面团。那时用肉类作辅料是遥不可及的奢望,所以一定要在面上下足功夫,做得筋道鲜美。男人们吃了柔韧光滑的面,神清气爽,阳刚精壮。一旁暗自喜悦的女人们,仿佛看到了来年家境的殷实与希望。

这便是阳春面的最初版本。

时光流转,阳春面也在岁月的光阴里到处流传。

北方与南方,阳春面的亮点都在“光”上,但做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北方的阳春面要反复揉搓,软硬适度,直到弄出质感来,做出的面线条粗放,遒劲筋道,煮熟捞起,坚韧挺拔,咀嚼耐久。而南方则更看重一碗汤,对面不太讲究,只求口感利索,味道爽口。在配料上,因南北贫富的不均和习惯口味的差异,北方的阳春面只放些小白菜、青菜,技巧在猪油炝锅的环节,须用本地的小香葱和生姜大蒜,火候恰到好处,哧啦一声泼上去,美味就出来了。而南方则多用豆芽、肉臊,同样把猪油炝葱花看得重,以保障汤味的醇厚悠长。

如今,千百年的世事沧桑,濡染着人间的风物人情,阳春面也演绎着精彩的嬗变。无论北方和南方,阳春面注入了新的元素,鸡蛋、香肠、胡椒味精、猪排牛肉、羊肠鸡杂,纷纷加盟到阳春面的锅里碗里,使原本简朴清淡的阳春面味香四溢,华丽转身,成为中华同祖的美味佳肴,备受世人青睐,绵延大江南北,飘红城市乡村。

阳春面说白了就是清汤白面,简简单单,清清白白,无形中造就了北方人为人做事直爽侠义的性情。尤其中原人,视面为精神依托,坊间有“出门面条,回家饺子”的民谣。新年伊始,男人们出门远行,无论做官还是经营生意,必做一碗面送行,意为与家的牵扯像盘绕绵长的阳春面,丝丝相连。男人们望着饱含深情厚谊的青葱白面,眼睛瞬间就见了湿润,气吞山河一样吃了这碗面,仿佛就激越了中原汉子的博大情怀,掩面藏起别离感伤,对家的铭记和牵念便刻在了心上。为了一份魂牵梦绕的思念,也为了家人的殷殷希冀,心无旁骛,勤勉自律,待年终岁尾,携带着发迹和出息返乡,期待一碗团圆饺子。

因此阳春面也叫思乡面。

阳春面是儿时的启蒙记忆,也是故乡的纯正味道。一碗阳春面,透着一份清香,一份醇鲜,透着一份矜持的怀旧,一份悠远的追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落魄坦途,只要拥有一碗暖胃暖心的阳春面,爱就在胸腔里留存,心就永远有家的温暖。

忽然想起网剧《灵魂摆渡》里的台词:一把细面,半碗高汤,一杯清水,五钱猪油,一勺桥头老陈家的酱油,烫上两棵挺括脆爽的小白菜。简约的几句话,诉说着阳春面的行世经往,恍若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婉约凄美的感人故事。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