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灌肠岁月
坐而论吃
小食札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9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灌肠岁月

 

●李晓伟

饮食哲学里,简单、纯朴,能够称心、暖胃,便是快意人生。能够在饮食江湖里,体味到吃的文化、吃的境界,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汝州,灌肠以其独特的魅力行走在饮食江湖,独树一帜,不可替代。灌肠,那可是汝州本土的招牌菜。因需要的原材料多,做起来费事费时,平时不年不节,人们很少去享用它。即使生活条件好如今天,想要品尝,也大多到饭店去。

灌肠气质敦厚,内涵丰富。其圆滚滚的外表,代表着丰腴与富足,很是受小城人的青睐。

以往物资匮乏的年代,普通人家难得动一回荤腥,所以,能有幸品尝灌肠的机会,除了逢年过节,就是谁家要办红白喜事。因为制作灌肠,需要杀只猪,而杀一只猪,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是一件相当大的事情。没有特殊情况,一只猪,就是一家人一年的存钱罐,轻易不敢动。

灌肠这东西,尽管做起来费时费事,但吃起来堪称美味。其主要原料,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猪肠。况且,洗猪肠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猪肠太薄,洗时要小心翼翼,不能弄破。同时,翻肠子是个技术活。怎样翻肠呢?就是拿着肠头像卷裤边一样翻个头,再在这翻卷的“裤边”里灌水,一边灌水一边把肠子往里送。大肠洗净后,还要翻还原,然后往里面装“内容”。

在汝州这座小城,人们注重用丰盛的菜肴来办理红白喜事。红白喜事所用的菜单不知换了几茬,但灌肠在宴席上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

刚记事时,由于生活条件普遍不太好,要想吃灌肠,只有等到吃桌的时候。那时的灌肠,里面装的肉不多,主要靠淀粉撑门面,但正是这一点,颇显厨师刀工。厨师能把灌肠切得薄如蝉翼,整齐划一摆到盘中,煞是好看,直让人舍不得下筷子。摆好盘后,再浇上一点蒜汁,那叫一个馋!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吃灌肠更注重其内涵,更多地使用大块的肉去填充。这样的灌肠,切出来的卖相却不如以前好看。因为肉太多,切出来的灌肠片比以前厚,不过吃起来也更厚实、充盈、解馋、过瘾,所以口感更佳,味道更香。

猪肠当然不是什么高雅的食物。热爱灌肠这件事,除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之外,还有个意外的作用,就是让人觉得,一切低俗的东西自有它的高雅之处,世俗的人间烟火自有其美妙之处。

灌肠应该属于北方菜系里的一种,据传始于明朝。《故都食物百咏》中曾提到煎灌肠:“猪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怜。”北京最早的灌肠铺是后门桥头路东的福兴居,清光绪年间开业,掌柜的姓普,人称“灌肠普”。他家以真正的猪肥肠灌上碎肉、淀粉和其他香料,煮得不软不硬、烙得不老不皮,外焦里嫩,浇上盐水、蒜汁儿,吃起来别有风味。据说慈禧太后在地安门火神庙进香之余,曾到这里品尝,并大加赞赏。由此,福兴居的灌肠成为定期向清廷进贡的食品。如今,福兴居早已不复存在,而现在北京灌肠的制作工艺也发生了变化,改用淀粉加上红曲和香料灌在猪肠中成型,称作“粉肠”。

什么叫美味?其实,美味是相对的、是活的,它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假如出生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人饿得奄奄一息,给他个米糠做的窝窝头,他是不是认为这就是美味?再假如一个人整日腆着个啤酒肚,在高级饭店吃惯了山珍海味,即便是给他个流油的鸡大腿,他还会不会认为这是美味?

饮食首先是一种生存文化,然后才是饮食文化,把饮食做得好、做得美,才是美食文化。灌肠作为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美食,以“鲜、嫩、香、烂”四大特点,成为被岁月打磨得油光可鉴、难以割舍的美食。大家本就是凡夫俗子、饮食男女。喜欢吃灌肠的人,大概更是脱不了俗了。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