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欢乐祥和过节 鼓足干劲脱贫
市委、市政府举行春节团拜会
政府工作报告
确保旅客安全出行平安回家 保障市场供应充足安全有序
紧盯重点难点 着力补齐短板 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有难的张家并不苦,只因有个好儿媳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9年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难的张家并不苦,只因有个好儿媳
——记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曙北社区15号院“好媳妇”桓文瑞
 

本报记者 毛玺玺

弯腰、咬牙、屏气、起身、缓放,一米六不过的儿媳桓文瑞,扛起一米七多的九旬公公,从床上挪到“便椅”上。

这样的“扛”,桓文瑞动作娴熟。

1月30日下午,走进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曙北社区15号院居民桓文瑞家,还来不及聊,记者便目睹这一场景。

关上门,桓文瑞在屋里向外打招呼:“对不住,我得把我爸这儿整理干净咱再说话。”

擦拭、倒便盆、刷干净……忙完这些后,桓文瑞说:“伺候自己老人,这本就是应该的事儿,我做的都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应该去采访那些做了大事的人……公婆、小叔子,都是一家人,照顾不好家人,我于心不忍。”

桓文瑞的话里有故事。

有难的张家并不苦,只因有个好儿媳

桓文瑞不善言辞,她拿出3张残疾人证递给记者。

3张残疾人证是公公张全喜、婆婆王桂芝、小叔子张栓成的。公公、婆婆均患有脑血栓和腿疾,93岁的公公是平煤神马集团退休职工,卧床多年,吃喝拉撒要人伺候。81岁的婆婆1月29日晚刚从市第二人民医院监护室里脱离危险。44岁的小叔子出生4个多月便患上癫痫,终日药不离身,丧失劳动能力,三餐需要人管,至今无娶,与父母哥嫂同在一个屋檐下。

屋漏偏逢连阴雨。桓文瑞的丈夫张栓柱今年51岁,早年遭遇车祸,干不了重活,平时靠在市区打零工贴补家用。张栓柱的一个姐姐和妹妹也分别于2017年4月和2016年9月出过车祸。

这样的家,一刻也离不开桓文瑞,桓文瑞也始终不离不弃。

今年49岁的桓文瑞是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台吉镇(原姜家窝铺乡)坤头波罗村人,兄弟姐妹5人,她排行老四。桓文瑞两岁多时父亲去世,母亲把他们几个辛苦拉扯长大。23岁那年,桓文瑞来到平顶山投靠姨妈,先后在几家企业做女工,后来下岗。

28岁时,桓文瑞和丈夫张栓柱结婚,自此扎根在平顶山,也扎根在了张家,一起生活的还有公婆和小叔子。

一晃,一家人,一个屋檐下,已经21年了。

“结婚时,就知道那个兄弟得跟着一起过。那是张家一口人,嫁到张家,就不能不管小叔子。”桓文瑞说,“虽说小叔子完全得靠人照顾,孩儿他爹身体也不好,但是公婆能干动的时候,是我的‘主心骨’,对我也很好,一家人相互是个依靠,日子难归难,但不苦。”

桓文瑞讲了几件事。

结婚时,公婆把最大的一个房间给桓文瑞两口住;家里的第一台空调,公婆和小叔子坚持一定要装在桓文瑞的房间;桓文瑞爱吃烙馍,婆婆大夏天满头大汗给她做,各种河南菜变着花样给她换口味;儿子小时候见别人骑自行车也想要,公公知道了,省吃俭用挪出50元钱给孙子买了辆二手自行车,买回来后蹲在地上一个多小时一点一点擦净、补漆……

“我打记事儿起就不知道‘爸’是咋喊的,结婚后,喊公公一声‘爸’,这就是一生的责任。如今他们都老了,操持好这一家,是我该做的。”回忆起这些,桓文瑞脸上露着甜意,眼里噙着泪,却始终没有掉下来。

争分夺秒买包子,只因公公好这口

临近下午5点,桓文瑞反复看手机。突然,她飞一样地冲出家门,留我和社区党委书记刘思圆面面相觑,有些不解。

几分钟后,桓文瑞顶着湿漉漉的头发,脸上挂着水滴,手里捂着用塑料袋装着的两个冒着热气的包子回来,跑到公公床前:“爸!还热乎着,吃吧!”

原来,桓文瑞家附近有一处包子铺,公公最喜欢吃这家包子铺的红薯包。“就这一家有,我爸就好这口,往往下午5点以后就买不到了。心想我跑快点儿去买,去去就回……让你们等着,实在不好意思。”桓文瑞说。

桓文瑞出门买包子的那会儿,雨下得正大。争分夺秒的她生怕错过了公公爱吃的包子,慌得连把雨伞都没顾上拿。

递上包子,桓文瑞又赶忙倒一杯水,给公公端到床前。

刚落座,继续和记者聊,闻得里屋传来咳嗽声,桓文瑞“噌”一下起身。“爸,咋了?呛住了?你慢慢吃,慢慢吃。”

这一次,桓文瑞没再挪脚,就站在公公床前,一手喂公公喝水,一手轻轻拍他的后背,直到公公把手里的一个包子吃完,她才又回到记者跟前。

又过了几分钟,正聊着,桓文瑞说:“等一下,我爸喊我。”

公公屋里的任何一个响声,都牵着桓文瑞的心。原来,是公公尿了。端着尿桶,桓文瑞出屋就去卫生间。哗啦啦的水声,噌噌噌的刷子声,噔噔噔的脚步声,桓文瑞把一个干净的尿桶又放回公公的房间。

“随时用,随时刷,不然,放我爸屋里老难闻。”桓文瑞说。

整个下午,采访断断续续,这几乎是记者最“艰难”的一次采访。采访前,约了三次才约到,桓文瑞关心的是会很久吗?能不能快点?婆婆还在医院,小叔子和公公还都得吃饭……

显然,桓文瑞的心并不在被采访报道上,而在这一家人身上。

到了下午5点40分,桓文瑞已经坐不下来了,她要赶着给公婆烧面汤,喂完公公,给小叔子端上饭,她还要在雨夜赶到医院去给婆婆送饭。

苦难面前持尊严,只因不该要的坚决不伸手

采访结束离开时,记者悄悄打开钱包,塞到桓文瑞口袋里一点微薄的心意。不料,她反应非常强烈,连声说:“不能要不能要!”硬是塞回。

见记者坚持给,她更坚决,把门关上。

隔着门,桓文瑞说:“姑娘,我谢谢你!党和政府已经帮助我太多了,给了我那么多关爱。昨天市委周书记还亲自来家里看望,又是给钱又是给东西的。平日里,新华区、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们也都没少帮我。我这辈子没为国家作任何贡献,却要这么多人牵挂着我。我不该要的,坚决不能伸手接。我照顾自己的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能再给别人添麻烦?”

“这就是工作在基层的财富,这些亲眼目睹的感动,给我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的力量。身边百姓群众的身上,有我学不完的精神。”听罢桓文瑞这番话,刘思圆动情地说,“桓阿姨就是这样的人。”

刘思圆说得不假。2018年10月,新华区评选好媳妇,曙北社区居民推选桓文瑞,她找到居委会主任牛如钦说:“看看别人是不是更需要?”

连续多年评选好媳妇前,桓文瑞都要先让一让别人。“她总是说,社区的临时救助给她,她家还享受有大病救助、低保等国家的好政策,说不能啥好事都给她家,让我把社区平时的帮衬分些给其他困难户。尤其是社区给她安排了公益岗网格员工作,每月都发工资后,她就更是多次想把社区的临时福利往外让。” 牛如钦说。

…………

走出15号院,雨已变成了雪,雪花飘在院子门框上,在灯光的映衬下,上面“孝善楼道”的四个红字更加鲜亮夺目。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