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专版
3上一版
 
擘画人水和谐发展新画卷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9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擘画人水和谐发展新画卷
——我市成功创建“河南省节水型城市”综述
人水和谐的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培训会现场
海绵化改造示范项目试点区成效喜人。      王尧 摄
2018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仪式
第26个“世界水日”宣传活动现场
平煤神马集团八矿矿井水深度处理设施
正在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
 

逐梦新时代,出彩鹰城人。

鹰城大地,正奏响开创历史、加快发展的澎湃乐章。伴随着新春的脚步,拼搏奋进的鹰城人民收获一份大礼——我市“河南省节水型城市”创建通过验收,这是我市脚踏实地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生动实践,更是全市人民携手同心一点一滴厉行节约的诠释。自此,鹰城创新发展的榜单增添一张亮丽的名片。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永继发展的源泉。我市境内虽有多条大型河道及数座大型水库,但水资源并不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8.0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49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水平2100立方米的1/5,明显属于缺水城市。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节水优先的原则,实施规划引领,建立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广泛深入发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

2017年底,市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为17.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21.81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1.49%,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已达23.49%,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9%,走出了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节水之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顶层设计 夯实创建基础

“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这是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市委、市政府把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从抓顶层设计,健全机制制度入手,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平顶山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标准和时间节点,建立任务台账,把创建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逐项分解到32个成员单位,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高效联动、创建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专门机构具体管、社会各方齐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机制,调动起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凝聚起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创建节水型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何有力有序推进?我市的做法是从完善法规入手,坚持依法创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6年,我市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工作启动后,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实施规划引领,先后编制了《平顶山市城市节约用水专项规划》《平顶山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平顶山市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区地下水开发与保护规划》《平顶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节水相关规划,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立节水法规体系。先后修订和出台了《平顶山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平顶山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平顶山市市级财政节水专项资金投入管理制度(试行)》等一系列有关城市供水、节水、排水方面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同时,制定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平顶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完善的节水法规体系。

我市还制定实施了计划用水与定额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节水投入、节水载体创建、节水技术推广等制度,出台了《平顶山市城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2016年、2017年共审查验收节水“三同时”建设项目106项,合格率100%。制定了《平顶山市市级财政节水专项资金投入管理制度》,建立了专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2017年投入5251.2万元,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为6.91‰。财政资金的投入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鼓励了全社会节水投入的积极性。

推进节水项目建设 回收利用再生水

“我市立足工业企业较多的实际,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和工业节水力度,收到显著成效。”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黄建军介绍。

2016年,姚电公司投资328万元,改造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地下废水回收系统和绿化带喷淋设施等节水项目,提高了用水效率。2017年,平煤神马氯碱发展公司投资150万元,建成乙炔清净废水综合利用项目,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八矿投资1932万元,建成矿井水深度处理设施,实现废水利用,每年节水278万立方米。2017年,我市工业生产重复利用水量为47802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49%。

我市组织全面开展了节水型居民小区、单位、企业创建活动,建设收集雨水、中水回用设施、下凹式绿地,回收中水、雨水用于生产、补充水源。同时,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及技术,在医院、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场所,购置安装更新1200余件(套)节水器具。2017年,我市命名节水型居民小区15家、节水型单位29家、节水型企业17家。目前,我市共有市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小区122家。2016年、2017年再生水利用量4679万立方米。

1月25日,记者走进市污水处理厂中央控制室,只见大屏幕如一幅彩色图画,各类数据闪烁呈现,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监控各类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况。

自2000年我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开始投入运行,目前,市区现有污水处理厂4座,总设计能力39万立方米/日,2017年共处理城市污水2.4亿立方米。为提升再生水资源利用效率,平顶山泽辰环保科技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设中水回用一期项目,向市区5家企业每年供给中水450多万立方米;河南厦鹰水务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第三污水处理厂每年处理污水2500多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全部注入湛河作为生态修复补水。

为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我市投资38.87亿元对湛河进行治理,实施截污治污、河道治理、引水蓄水、景观绿化四大工程。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合理设置人工湿地、生态绿化水路缓冲带、绿地渗水盲沟、铺设透水路面,沿河打造了40.2公里的生态景观廊道,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美、生态”的治理目标。2016年,我市在老城区划定33.5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区,第一批投资1726.79万元建设市第八中学海绵化改造示范项目和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海绵化改造工程一期示范项目全部完工。通过不断加大水生态建设,我市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2017年全市7个责任目标断面全部达标,城市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符合国家标准。

强化监督管理 科学用水节水

管理就是生产力。在创建节水型城市的道路上,我市强化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严格执行总量与强度的双控指标。制定具体的执行办法,实行“年计划、月分配、季考核”,对市区500余家计划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率在90%以上。

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对82家符合条件的用水单位,采取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和在线监控系统,强化监控监督管理。按照“采补结合、动态管理、计划开采、科学利用”的原则,将65家自备井单位全部纳入计划管理,计划用水率达到100%。2017年底,共关闭自备井120眼,累计压采市区年地下水开采能力142万立方米。

加强特种行业用水管理。市区洗浴、洗车等特种行业分布零散,用水情况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我市严格执行特种行业用水价格,对市区700多家特种行业用户进行计量收费,两年共计收费437.87万元,计量收费率均达到了100%。

为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去年7月1日,我市又调整了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杜绝跑冒滴漏,增强节水能力。大力控制供水管网漏损,督促供水企业加强漏损管理,督促用水大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严控跑冒滴漏。

两年来,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投资1.41亿元,新建、改建供水管道164公里。结合国企“三供一业”分离和老旧小区改造,投资1.26亿元,加大一户一表改造力度,累计完成一户一表改造5.25万户。

截至目前,市主城区已建成DN75以上管径的供水管道总长1084公里,公共用水普及率达98.6%,公共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

营造良好氛围 节水深入人心

“看完宣传展板上的知识才明白,我市是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以后一定要把节水意识贯穿到生活的点滴中。”去年3月22日,在鹰城广场举行的第26个世界水日宣传活动上,众多参观的市民纷纷表示。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来历及重大意义,围绕我市水情、涉水法律法规等内容讲解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场面十分活跃。

我市每年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水宣传活动。同时,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组织了“全市第二届‘甘露杯’节水知识电视竞赛”、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幼儿节水宣传志愿服务队。两年来,在全市累计设置公交站点节水宣传广告牌132块,宣传展板、电子屏240余块,悬挂横幅300多条,发放宣传彩页6万多张、宣传画册1000多套。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创建节水型城市,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需要千千万万市民从自身做起,我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营造出节水的浓厚氛围,节水意识融入社会每一个角落,节水已成为各单位、家庭、市民的自觉行动。 

(本报记者 魏广军)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