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闲情逸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明年小目标
新的一年致自己
谈节俭
闲言
向着明亮那方
人到中年,爱得温柔
流年里的月份牌
说法
君子之争淡如水
笑口常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谈节俭

 

◆罗兰

有一次,我去看一位朋友。谈话之间,她说起孩子们不知道节俭:不肯吃隔夜的面包,不喜欢吃剩菜;衣服不要说破了不穿,就是颜色旧一点,式样老一点,也不肯穿;袜子更是随手乱扔。她整天向孩子们说教,什么“来之不易,物力维艰”之类,但孩子们总是听不进。

我听了这位朋友的牢骚,觉得很有同感。这些年由于经济的发展,一般人的生活都不难维持。加上孩子们过分强调卫生和营养,又受了潮流的影响,对衣服打扮都比较注意,总觉得东西来得容易,所以不大懂得珍惜。

不久以前,我家保姆把一团发过而未用完的面,扔在院子的窗台上,说是酸了,不能要了。我说,那没有坏,放点碱,就可蒸一个馒头。她又说,已经扔在窗台上好半天了,怎么能再拿回来吃?我说,蒸熟就消毒了。

她虽然照我的意见做了,但表情上看得出来,总有点嫌我小气!

我想,这也难怪她。因为十七八岁的孩子过的是太平岁月,物资充沛,物价稳定,不愁吃,不愁穿。她们做梦也想不到买玉米面要排队的滋味。我告诉她,抗战时期,我们在沦陷区,配给的面粉两个人分一袋,大家都希望要剩在面口袋里的那一半。因为分的时候,面口袋的分量是要扣除的,但事实上,面口袋上沾着的面粉,还可以扫下一碗;而且那面口袋还可以洗洗染染,留给小孩做衣服。而在这一代的年轻人听来,他们会觉得那种生活是故事,而不是真实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是过过苦日子的。多数人都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义。但是,年轻的一代却是在繁荣之中长大,他们多数都不大了解为什么要节俭,为什么要刻苦。

我认为,我们固然不必把孩子管得太吝啬,但是,必要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让他们知道艰苦生活的面目。

俗话说,人在福中不知福。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现在过着不愁衣食的生活,是一种难得的福分。不要小看这福分,不要浪费这福分。一方面要知足,一方面仍要尽量节俭。这样才不会养成奢靡颓惰的习惯。日后才可以有足够的准备,去应对不同环境下的生活。

俗话说:“多在有日思无日,别到无时思有时。”对经历过艰苦的中年朋友来说,尽管现在生活富裕,但仍应念念不忘过去艰苦困难的日子。这样,你才可以知足,才可以安分,才可以不敢松懈地继续努力,也才可以保住既有的财富。

旧时,我们的老祖母常劝我们说:“老天爷给每个人安排了一定的福分。如果你小时候把福分享用光了,老的时候就会穷苦。”那时的人们相信,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福分,慢慢享用,不要挥霍。所以,不许小孩子穿绫罗绸缎。而宁肯让他们穿旧衣服,或用大人的衣服去拆改。说是小孩子穿得太好,会“折福”。

这话听来像是迷信。其实,其中是有道理的。若一个人在小时候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了自然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肯做,好逸恶劳。那时,只会用钱,不懂生产和节约,最后坐吃山空,苦日子就必定会来。

我们该教孩子储蓄一点福分,留到将来享用,小时候多吃一点苦,练练刻苦和节省,长大之后,可以受惠无穷。

人人都知道勤俭是美德,但有些人只知自己勤俭,却忽略了教孩子勤俭,这就等于是剥夺了孩子将来的福缘。

“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把这句话告诉你的孩子,年轻时刻苦一点, 年纪大的时候,就多一点享福的可能。至低限度,俭素的生活习惯可以给予他多一点力量去适应各种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