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
作家内村鉴三先生在其所著《代表性的日本人》一书中,谈到了二宫尊德的故事。
二宫尊德只是一个农民,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财产,16岁时父母双亡,被寄养在伯父家里。作为一个佃农,他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只有夜里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他渴望学习,挑灯夜读。但伯父却责骂他浪费灯油。他无法在夜间读书。尽管如此,尊德却不愿放弃学习。凌晨披星夜间戴月,拼命在田间工作,他在上山砍柴割草的路上坚持学习。
成年后的尊德,凭借不懈的努力和节俭的生活积攒下来的钱,重新买回了失去的家宅和土地,在农业耕作上做出了杰出的成绩。听说他的事迹后,庄园主们纷纷前来请他帮助,他把一个个贫困的村庄变成了富乡,从此名声大震。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夫,二宫尊德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礼仪方面的教育训练,只是一把锄头一把锹,每天从早到晚在田间劳作,却也因此把自己的心灵磨炼得纯粹清澈。这就是说,人通过拼命工作,不仅可以得到生活的食粮,而且可以磨炼自己的心灵。
劳动本来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报酬。特别是在贫穷的时代,干活、勤奋工作就意味着抑制自己的欲望——想休闲、想偷懒、想玩乐这样的欲望。克制这类欲望,作为结果,就是锻炼自己的心志。
但是,现代社会物质富裕了,为了获得生活食粮而劳动的必要性消失了,不勤劳也能过得去,打零工也能吃上饭,所以不愿意受到约束,不愿意进企业上班的所谓“自由职业者”似乎生活得更为洒脱。更极端的现象是,因为靠啃父母的老骨头也照样能生存,所以高中毕业后不肯就职的年轻人大幅增加。许多过了20岁的年轻人还待在家里“当食客”,无所事事。我认为,这些人从来没有通过劳动磨炼过自己的人格。
我也把认真工作理解为“锻炼心志、塑造心灵、达至开悟的过程”。就是说,辛勤工作的人不仅可以获得生活的食粮,而且能够抑制自己的欲望,锻炼心志、净化心灵。劳动具有如此重要的功能。
但是,既然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再“回归从前”显然行不通。所以,应该如何弥补富裕社会中丧失的宝贵品德?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确实,在贫困的时代,为了维持生计,人们不得不认真劳作。但劳动的意义如果仅仅是为了吃饭,那么到了富裕时代勤奋的意识就会逐渐淡薄,因此我们就需要找出与过去不同的新的“劳动的意义”。
劳动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吃饭,劳动更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了塑造人们的心灵。大家一齐努力工作,就能够塑造心灵,就能够造就品格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