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今日天气
叶县灰河水质实现达标出境
我市2018年“政府购岗” 资格审查11月5日启动
龙河街道全面 整治水域环境
喷雾抑尘
平顶山西站两趟列车当天停运
28自行车“载满”甜蜜回忆
我市举行全市法律援助业务培训班
前营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传授脱贫经
爱护湛河 文明见行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8自行车“载满”甜蜜回忆

手握永久自行车,92岁高龄的王保柱老人思绪万千。
 

车水马龙的鹰城街头,五颜六色的电动自行车、轿车不时从眼前驶过。倘若时光倒流40年,城市大街上和农村乡间,更多的是一辆辆黑色的、车架粗大的自行车,或载人或载物。它们叫“28式”(简称28)自行车,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石龙区建民红色收藏工作室创办人王建民保留着一辆28自行车,10月31日上午,在龙兴街道许坊村的家中,他和92岁的父亲及90岁的母亲不时流露出对它的钟爱,因为这辆自行车承载了一家人的美好回忆。

“我们这儿原来归鲁山梁洼镇,烧陶瓷的多,出产盛粮食用的陶缸、吃饭用的碗、陶瓷蒜臼及和面盆、陶罐等。我父亲年轻时厉害着呢,刚开始是挑着扁担下乡转着卖,听他说最远时步行到过驻马店,生意好的话一趟能挣上三四块钱,运气不好时陶瓷碰烂赔本的也有。”王建民说,父亲小时候走乡卖陶具,出去一趟短则三四天,长则八九天才能回来。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很快他父亲成了“有钱人”。“好像是1980年前后,我家买了这辆28自行车。那时候能有一辆28自行车,跟现在开一辆宝马差不多吧。” 王建民笑着说,“我父亲后来央人用荆条编了一个跨篓,装在自行车后架上,带上满满的陶具去现在的新城区一带卖,每天往返一趟,有时候还会捎回来一斤肉。”王建民说,他有3个姐姐两个弟弟,父亲卖东西回来后,最乐意的就是带上他们“兜风”。“我坐大梁上,俩弟弟坐在跨篓里,现在想想很幸福。”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十三四岁了,想学着骑,但父亲怕磕坏了,不同意。记得那一天我父亲去割麦,我偷着学会了,摔了好几个跟头,膝盖生疼,前泥瓦还被磕掉一块漆,父亲心疼了好几天。”王建民说,他父母对这辆自行车视若珍宝。每次回到家总要把轮圈和辐条及斜梁擦得锃亮锃亮的。

王建民说:“这辆自行车一度让他感觉很‘烧’。”自从有了自行车,每天来看新鲜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轻人相亲时都得提前预订,那可是最硬的“道具”。

“尤其是正月,相亲旺季,自行车一天得赶三四个场儿,大家都托我给父亲说好话。”王建民说,只要人家说出来,父亲就全力支持,有时候是“人车都借”。

“我们村有个李金坡,那个时候他不会骑车,我骑车带他去了女方安排的地点,提前200米我停下藏起来,他自己推着自行车过去,自行车亮晃晃的,没想到相一次他俩就成了。” 王建民的父亲王保柱今年92岁,但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李金坡相亲时,他是红娘也是“总导演”。令他满意的是,李金坡和妻子二人相敬如宾,感情很好,生活得很幸福。

“永久车带来了永久的爱情。”王保柱笑呵呵地说,这辆永久牌自行车真是“老铁”了,被借去相亲不知道有多少次了。令人奇怪的是,90%以上的都成功了,而且都过得很幸福。

如今,随着时代变迁,交通工具逐渐多样化,自行车日渐式微,但并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两年,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自行车又逐渐回到我们身边。不仅如此,健身房内,你也可以骑着动感单车挥汗如雨。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