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见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党旗高扬凝聚发展动力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8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旗高扬凝聚发展动力

新华区光明路街道社区居民展示手机上下载的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互联网+”信息化网络客户端。市委组织部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模式,创办了“掌上红鹰”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宣传、知识传播、信息交流以及创业、医疗等便捷服务。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平煤神马集团七矿30名矿工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志勇 摄
市教育局驻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第一书记陈京玉(右)为每户贫困群众量身定制了柴鸡饲养、食品加工、特色蔬菜种植等创业项目,并积极帮助解决资金、技术方面的难题,支持他们通过自主创业早日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社会组织的党员们有了自己的“家”。本报记者 王尧 摄
湛河区北渡街道油坊头村党员麦收义务帮扶队队员帮助缺少劳动力的村民家庭收麦。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市中心血站百余名干部职工齐聚山顶公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本报记者 牛智广 摄
 

40年改革开放风雷激荡,40年创新发展砥砺前行。

40年来,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鹰城大地,闪亮的党徽在干群心中熠熠生辉,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强化党的建设,在加强思想建设、从严管理干部、夯实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动力。

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建党“总开关”

大海航行靠舵手,破浪前行有方向。40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思想建党作为首要任务,牢牢抓住思想教育这个“龙头”,扎实开展党性教育,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挺起纪律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坚决维护”。

2014年,全市聚焦“四风”、压茬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补足思想之“钙”,筑牢精神之“魂”,受到了干部群众的肯定和欢迎。

2015年,我市突出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领导干部接受“三严三实”锤炼,以实际行动践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树起了“严”字当头、“实”字为本的干事创业新形象。

2016年,全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以上率下、丰富内容载体、突出问题导向,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员覆盖”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常态化教育延伸,切实以问题整改提升学习教育实效。

2017年以来,市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理论学习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思想建党要求落实到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干部培训等方方面面,并利用“百姓宣讲直通车”“红鹰党建宣讲团”等形式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仅近两年来,市、县两级共组织迎接党的十九大宣讲、十九大精神进非公企业宣讲、“大学生宣讲团”、“百姓宣讲直通车”等宣讲活动1400余场,开展实施“十千万理论宣传工程”活动2700余场。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引导和思想“浸润”,广大党员干部把十九大精神作为鹰城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以更加纯洁健康、朝气蓬勃的面貌投入工作。

强化组织建设,激活党建工作“一池春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市各级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78年,全市有党组织2112个、党员36046人,到2017年底,党组织增至12461个,党员发展到311309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用力,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我市突出织密建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开展村级党组织“六星”(党建之星、富强之星、民主之星、文明之星、和谐之星、美丽之星)争创活动,激发党员群众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实施“两个覆盖行动”,各县(市、区)建立“两新组织”工作台账,破解“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难题。今年上半年,我市2805个村(社区)“两委”全部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近年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基层党建经费2.14亿元,提档升级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站)2468个,建立党建示范点569个。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单独成立或联合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133个、社会组织党组织424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建立产业党组织1256个,党组织在引领产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

持续激发党员活力。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党员积分管理办法,通过精准构建积分体系、规范积分考评程序,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目前,全市共有4.9万名农村无职党员参加设岗定责,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6万件,化解矛盾纠纷1.1万多个,帮扶困难群众4.1万多户;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突击队5300多个,在“三大攻坚”“四城联创”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我市突出“阵地标准化”,在农村(社区)提档升级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站),在机关、学校、企业等领域分别制定阵地规范化标准,推动党建阵地整体提升;突出“机制规范化”,推行“三定四抓”工作法,分党委(党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3个层级,农村、城市、机关、学校、国企、非公企业、社会组织7个领域,定责任、定目标、定标准,明确素能培训、对标创建、典型引领、考评问效“四个抓手”,全面提升工作质量;不断拓展“掌上红鹰”党建信息化系统功能,进一步突出“手段信息化”。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以党风聚民心

党风正则民心齐,民心齐则发展兴。

打铁还需自身硬。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廉洁勤政革积弊、正本清源肃党纪。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对腐败问题惩治力度不减、零容忍态度不变,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让好作风成为“新常态”。

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社会经济各项工作中,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把自己摆进去,主动担责,积极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两个责任”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作为监督执纪重点,经常抓、抓经常,盯紧看牢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对不收手不知止、规避组织监督的从严查处,加大典型问题查处和曝光力度,持续传递“严”的信号,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去年底开始,全市全面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市委、市政府每月听取一次督查情况汇报,每月召开一次全市干部作风查处通报会议,截至8月底已督查问题线索500多条,查处并整改问题130多个,通报批评县(市、区)、市直单位141家(次);按照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直接责任“四追究”原则,已严肃追责260人。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党员干部队伍风清气正,人心思干、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争先晋位的赶超氛围日益浓厚,各行各业工作作风随之转变:简政放权力度逐步加大,推出了“保姆式”项目服务、预约式上门服务、网上联审联批、“一次办妥”等一项项便民惠民措施,让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引领事业发展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

历届市委始终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体现。40年来,我市涌现出好人吴如、献身岗位的公安民警王峰涛、常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的“孙刚爱心联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在选人用人方面,市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旗帜鲜明地培养使用政治强、作风实、敢担当、能奉献的干部。各级党组织坚持基层导向、实干导向、实绩导向,对“带病提拔”“搭车提拔”“近亲繁殖”等问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对重大任务面前顶得上的干部及时关注,大力发现和储备年轻干部。

今年,我市适时调整市县两级扶贫部门班子人员,择优选派2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扶贫办工作,抽调4100多名机关干部,组建1364个驻村工作队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在农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过程中,将排查出的770名“不能”“不宜”人员“拒之门外”,全市2805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换届,“一肩挑”比率较上届增长30%,“交叉任职”比率较往届增长16%。

同时,我市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全面推进“鹰城英才计划”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围绕打造“一个龙头、七大支柱”制造业产业体系、推进“五大转型”,大力实施“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团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育”“鹰城工匠”等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群体。今年,我市把1994名优秀乡土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组织农林、畜牧、水利等方面人才202人组成了“农业科技服务团”,投入到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

党建领航风帆正,转型发展动力足。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正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紧紧抓牢党建引领不放松,进一步突出党的政治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致力于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为我市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本报记者 孙聪利)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