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见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8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

市民在市区一大型超市内选购商品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市区和平路步行街
李志勇 摄
新华区怡购城
李志勇 摄
200余名来自鲁山县尧山镇的农民演员在该镇某景区排练大型实景歌舞《墨公战舞》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新引进的智能机器人业务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鲁山县四棵树乡代坪村引导村民利用自家新建楼房发展“农家乐”旅游
本报记者 王尧 摄
 

逛商场、看电影、K歌、下馆子……这个周末,家住市区的张彩虹约了几位闺蜜小聚。“现在生活真是太便利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日常所需服务,拿个手机就能支付。”她感慨道。

张彩虹的感慨不无道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服务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平淡无奇走向繁荣,逐渐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在推动全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市统计局局长陈卫华介绍,2017年,全市服务业产值突破800亿,达到857.1亿元,是1978年的663.1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0%,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15.5%提升到2017年的42.6%。

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我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

1957年,伴随平顶山矿区第一对矿井二矿正式投产,紧邻矿工路的市百货大楼也建成开业。

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样东西,在市百货大楼都能买到。”今年66岁、现已退休的姜二伟说,别看它是两层楼,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样样齐全。

世事变迁,尽管市百货大楼随着城市的改造提升已拆除,但它依然留在市民的记忆深处:“大楼的商品全,有事没事,总爱去那儿逛逛。”

1978年以前,我市经济总体上处于短缺时代,凭票供应,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各种消费供应不足,人们普遍感觉生活紧张,居住、出行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商业网点迅速增加,沿街店堂林立,风格迥异的商店各具特色,相映生辉:

1985年12月,原市一商局筹建的两个大型商业网点——平顶山第一百货商场、平顶山湛河大酒店开工建设。

1986年12月,位于市区中兴路的商业大楼建成开业。

1988年1月,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国营商业企业——副食品商场在市区体育路落成。

市区陆续形成了和平路步行街、凯撒财富天下购物广场、优越路品牌时装街、平顶山贸易广场、丹尼斯等特色商业街区和新型商场,进一步繁荣了我市的消费品市场,为商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商贸业的发展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服务业综合实力不断实现新跨越。

据了解,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8.3亿元,2017年初步核算达到2015.3亿元,是1978年的242.2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7%。其中服务业产值1978年仅为1.3亿元,2017年突破800亿,达到857.1亿元,是1978年的663.1倍;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15.5%提升到2017年的42.6%。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1979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仅为28.1%,2017年达到47.5%,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点数从1979年的1.9个百分点提高到2017年的3.8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服务业税收87.7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2.4%,已成为我市税收收入的支柱,也是最具潜力的地方财源。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随着我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消费形态、消费方式等呈现明显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纷呈,服务业呈现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态势。

9月7日,家住市区新华路南段的张先生给远在南京市的女儿邮寄考研资料,在家门口的一个服务点办完手续,隔一天资料就寄到了目的地。

2017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668公里,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交通运输业货物运输量及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1.3亿吨和239.8亿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18.3倍和241.6倍;2017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7.1亿元,是1978年的248.5倍,年均增长15.2%。2017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6.5亿元,是1988年的32倍。

如果穿越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腰间别个BP机,手里拿个“大哥大”,绝对让人眼热。现如今,从市内电话到长途通信,从移动通信到数据通信,通信行业飞速发展。

市工信委办公室主任秦航伟介绍,2017年,全市16家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其中电信行业27.0亿元。2017年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其他服务业的比重达到28.0%,支柱作用明显。

枯燥的数据,透出无穷的魅力。请看这样一组数据:1978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亿元,贷款余额3.8亿元;2017年,存款余额2542.1亿元,贷款余额1726.5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330.9倍和449.6倍,平均增速分别为20.3%和17.0%。

到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发展到28个、机构网点739个,保险机构46个、证券营业部14家。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13.0亿元,是1988年的95.8倍,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6%,金融业在支持全市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教育、卫生、文化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也得到充分发展。2017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3077所,是1978年的12.2倍;教职工7.8万人,是1978年的14.1倍;在校生人数121.6万人,是1978年的11.6倍。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73个,是1978年的3.2倍;卫生技术人员29496人,是1978年的4.2倍。

产业集群蓬勃兴起

今年五一假期,鲁山县尧山、画眉谷、龙潭峡、墨子古街等景区人流如织,共接待游客2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830万元,同比增长12.5%。

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支柱,综合带动作用明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依托鲁山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以5A级景区尧山大佛景区为龙头,建设了画眉谷、龙潭峡、墨子古街等一批知名景区,集聚了佛泉、玉京、皇姑浴等一批星级温泉酒店,开发了滑雪、漂流、攀岩、水上游乐等一批旅游体验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旅游品位。201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4526.8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13.6%;国内旅游收入221.7亿元,比2016年增长16.0%。

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我市去年出台了《平顶山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平顶山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全力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市主要旅游指标实现倍增,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量达到5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亿元,进入全省旅游第一方阵。

据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苏航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点,加大行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探索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改造提升,着力培育“山、佛、汤”旅游产业集群、名瓷创意产业集群、现代商业综合体集群、科技服务集群等业态先进、特色鲜明、功能复合、带动有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使服务业“两区”驶入提质扩容、增效发展的快车道。

进入新时代,我市吹响了以服务业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号角,谋划建设了大香山国学文化园、大黄图书小商品交易市场、舒山养老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11个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全力推动创建省级专业园区。

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业人员数由1978年的12.5万人提高到2017年的100.6万人,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魏广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